金牌黃魚面館怎么樣_黃金魚排的做法大全
小時候,局座記性不好(現在好像偶爾也是…),好幾次姆媽給我十塊錢叫我到樓下小店買瓶醋,拿到醋就哼哧哼哧跑了,到家才發現忘記拿找零,然后就會被姆媽訓:“儂阿是黃魚腦子啊,啊伐要了!”只好再去小店跑一次腿。小店老板好心,倒也不曾笑話我。
不曉得你們有沒有被姆媽河東獅吼過“黃魚腦子”?要說這黃魚啊,腦子還真的不大,被頭里的一塊骨頭占了地方,所以只能記住三件事——頭兩件就是睡覺和吃飯。于是就剩一個名額了,要是想記第四件事,就會把第三件事給忘記,于是黃魚就這樣背上了記性不好的鍋好幾十年。
雖然黃魚名聲不好,但在上海人的餐桌上卻少不了。這里的黃魚是籠統的叫法,金貴的野生大黃魚,現在幾乎是難覓蹤跡的,更常見的是養殖黃魚和野生小黃魚。在家里,黃魚被清蒸紅燒糖醋油煎,到外面,黃魚又入了湯,變成了一碗讓人魂牽夢繞的黃魚面。
要成為一碗完美的黃魚面,魚肉、湯頭、面條都要有講究。
湯頭是要用黃魚和魚骨經過長時間熬制的黃魚湯,一嘗味道便可知道是黃魚鮮味還是調料味 ▼
魚肉要嫩滑、入口即化,不能有腥味 ▼
面要滑爽筋道,能掛湯,但又不會被快速泡軟 ▼
這幾年,黃魚面在魔都漸漸起了勢,大大小小以黃魚面做招牌的面館飯店,還真不少。到底誰是街道級別(某面店老板語)水平的黃魚面,誰是區縣級別,誰又是上海市級別的水平呢?這就來測它一測。
我們精心挑選了滬上18家黃魚面,有號稱上海最貴最牛逼的,有默默無聞開在郊區的但是好評如云的,也有隱藏在人均400元的高級大酒店里的,他們是:
頂特勒粥面館 | 明呈黃魚面館 | 名品大湯黃魚面館
町薌黃魚傳說 | 阿娘面館 | 上海灘餐廳
蟹黃魚 | 金剛餛飩還有面 | 馨源樓
清江佬溫州特色海鮮手工面/海憶
海鮮公富面館 | 九龍喔里廂面館 | 1號面NOODLES
老上海金牌黃魚面館 | 十面歡騰
| 沈家門蘭嫂海鮮面
吃完18碗黃魚面后,得出的結果局座自己都嚇了一跳,沒想到這家店居然會拔得頭籌,成為局座覺得上海灘黃魚面界的“狀元”。接下來,就請各位看官拖好腮幫子,趕緊來瞧瞧我們的黃魚面榜單吧~
No.1
你沒看錯,第一名的就是這家開在豐莊的“清江佬”。你肯定會在心里犯嘀咕:開在這么遠的地方,面會好吃?其實局座一開始也是這樣的想法,基本是沒抱太大的希望,只是看到它點評不錯,所以姑且去一去,就當走個過場。
“清江佬”離豐莊地鐵站還不算近,1.7公里,找個摩拜騎騎大概要十分鐘左右,在輕紡市場對面。如果不是住在這的居民或者特地過來辦事情的,基本不會有人來這里特地吃一碗黃魚面吧(除了局座我)。
好不容易跟著導航來到了店門口,地理位置比較荒涼,正對著的是二手車市場。
下午四點還沒到晚飯點,店內只有埋頭坐在柜臺的老板娘和局座,氛圍有一點尬。只有門口海鮮,在養殖缸里自得其樂,不知道自己馬上就要變成盤中餐了。
相對于簡單的裝修布置,最顯眼的莫過于那張巨幅菜單海報。不禁讓局座想起了姆媽,家里每次下館子點菜的時候,她總要從包里掏出老花眼鏡,皺著眉頭瞇著眼睛把一大本菜單翻個底朝天,讓她點菜,同桌的人不是要被餓死就是要被急死……這種貼墻上的大菜單,土是土了點,但可以說是對老年人非常友好了。
海報上基本都是些溫州特色海鮮小炒,什么海腸子各類海鮮他都有,菜色和之前我局私藏的膠東館子(戳可以看)可有的一拼啊。那就讓局座先點碗黃魚面小試牛刀,味道好的話就帶著局里一眾探員來這拔個草。順便說一句,這里離有著好吃小餛飩和小籠包的熙盛源倒是不遠,干脆,來一趟豐莊一日游可好?
Ξ 局座點單
黃魚面(不放蛤蜊和蝦) 25元
黃魚面分兩種,可以加蛤蜊和蝦的“豪華版”和只有小黃魚的“普通版”,為了品嘗黃魚面最原始的味道,局座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因為沒有其他食客,所以等了十分鐘左右,一碗干干凈凈的黃魚面就呈現在局座面前。
懂經的盆友都知道,吃黃魚面第一口一定要先喝一口湯啦,湯的好壞往往是這碗黃魚面是否地道的一個重要標志。剛把湯送入口中,局座立馬感嘆道:“咦?這不就是家里姆媽燒黃魚湯的米道嘛。”沒有多余的調味料或者半點味精味,湯頭就是最淳樸的黃魚鮮味,鮮香中回口清甜,叫人打耳光都不肯放。
一碗面有2條小黃魚,都是從舟山來的野生小黃魚的,整條煎過,表皮焦黃,賣相肯定是丑了。但黃魚大概是最適合唱“我很丑,但是我很溫柔”的食物之一了吧。
金黃表皮下的魚肉雪白嫩滑了,新鮮度也沒有讓局座失望,甘甜可口,一點腥味都沒有,絕不是冷凍小黃魚那種死板板的肉質。
最難得的是,店里所有的面條都是純手工面,略略粗的面條爽滑有嚼勁,這口感是用機器做不來的。
面中除了主角黃魚,配菜還有白菜和蛋皮。這個蛋皮也非等閑之輩,是雞蛋和嫩姜攤出來的,本身就香氣四溢,蛋皮吸收了黃魚的湯水后,變得濕滑飽滿,大概是本世紀局座吃過最鮮的蛋皮了吧。
這一碗湯頭正點、黃魚新鮮、配菜豐富、面條彈滑的黃魚面,堪稱完美。后面的店家,局座一心想要找到一碗超越它的,卻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了。18碗吃完,局座和攝影師不約而同地把第一名頒給了這家小店。地理位置和環境嘛,你們就別太講究了,一碗黃魚面就做的那么上心,想必其他小菜味道也不會差的,局座得好好盤算盤算帶上探員們過來刷一頓了。
No.2
與排名第一的“清江佬”偏僻的地理位置來了個大反差,接著要說的這碗黃魚面位置絕佳,坐落在前兩天的熱點——新天地一大會址對面,絕對高端大氣上檔次。其實這家店主要做的是新派本幫菜,局座先前來過幾次,菜的水平挺穩定的,這次是沖著他家的黃魚面來的。
第一天局座晚上六點到店,由于沒有預約,被告知店內位置已經全滿,如果要等位起碼2個小時以上,看看計劃單上還有十幾碗面沒吃,局座面露難色,服務員提議可預約第二天中午的位置。
這個店的裝修風格和配色嘛,還是挺妖的。透過窗可以看到石庫門房子和梧桐樹,也算是有那么一點點city view吧。
Ξ 局座點單
招牌黃魚面 68元
在這優雅大氣的環境下,預約了座位的局座和攝影師被美女服務員帶到預約位置就坐,然而兩個人厚著臉皮只點了一碗面(經費有限,而且后面還有十幾碗面要吃呢)。本來已經做好被服務員各種“白眼”的準備,但人家訓練有素,雖然點單時候稍有遲疑以為是自己聽錯了,但并沒有給我們壞臉色看,確認好點單后,等了一會,黃魚面終于上了桌。
先讓局座猛吸一口湯,嗯......和魚湯潔白無瑕的顏色一樣,味道也是純純的本味,沒有多余的雜味,湯內還有少量雪菜,起到了提鮮的作用,但雪菜的咸度沒有把魚湯的鮮味覆蓋掉。比起豐莊那一碗,上海灘的鮮味醇度上還差了一口氣,但味道也算是上乘了,魚和面還沒有開始吃,湯倒要被我喝掉了一半。
在純白色的魚湯內若影若現出現的魚肉,像極了裹著面粉的小塊香酥雞。這家的黃魚是被拆骨后二次加工過的,堪稱懶人福音。一碗里共有五小塊,大概是取了2條左右小黃魚的精華肉段。
魚的外層被炸的金黃,新鮮度完全被包裹在內。魚肉處理的很干凈,完全沒有骨頭,可以放心大膽食用。雖然魚肉的量確實少了點,但貴在精致,環境滿分,味道優秀已經實屬不易了。
湯里的面倒不是上海人一般吃的雞蛋掛面,而是店家特制的小麥拉面,面質偏軟但不缺韌勁,最大的優點是掛汁很好,每一口面都能裹上濃郁的湯汁,而且也不太容易被泡爛。
在這賞析悅目的店內,只吃這么一碗高品質的黃魚面著實有點不過癮啊,隨即把服務員叫了過來:“再給我們上一碗黃魚面,謝謝~”
No.3
喜歡吃面的筒子們肯定聽說過“十面歡騰”吧,如果說豐莊你嫌太遠,上海灘餐廳你嫌太貴,那就去這家開在長樂路的網紅小面館吧,他家憑借著一碗膏蟹面聞名上海灘,經常能出現在各種推送里,電視節目上。這次去吃了黃魚面,味道也沒叫局座失望。店面是下沉式的結構,店門口被各種綠植包圍,像極了局座爺爺家的天井。
和門外的文藝范一致,店內走的也是一股小清新風格。白色木紋桌子,復古英文墻紙,各種相框內照片是老板和明星的合影。因為主打的是海鮮面,店內你隨便一抬頭就會看到在房梁上“橫行霸道”的大螃蟹,在環境布置上,不太像傳統本幫面館,小姑娘大概都挺喜歡的吧。
Ξ 局座點單
小黃魚湯面 38元
本以為只是一碗單純的黃魚面,沒想到里面貨色還真不少,雖然有大蝦作伴,但局座不免有些擔心,這些附加的海鮮會不會把黃魚本身的先味道給搶掉呢?
趕緊喝口湯壓壓驚。出乎局座意料的是,除了明面上能看到的基圍蝦,往底下還能發現不少開洋和生姜絲,配料雖然多,但湯的主調還是黃魚的本味,每個角色都各盡其職地起到了輔助的作用,并沒有搶掉主角黃魚的風頭,一口兩口只有甘甜的鮮味。
湯過了關,那黃魚基本是不會差的,店里選用的是整條小黃魚,魚肉嫩滑沒有腥味,黃魚個頭還算挺大的。
面條是日式拉面的口感,偏軟但不會爛,面身附著湯汁吸溜吸溜送入口中,也忘了剛才是誰發誓說就吃一口來著(為了給之后的黃魚面騰肚子),愣是一口氣就把整碗面吃到了底。
好啦,以上就是在局座心中在口味上排名的Top3,接下來的幾家算不上頂尖,但區級種子選手還是排得上號的。
No.4
是的,阿娘面登場了。這兩年總聽人抱怨阿娘面不如以前好吃了,但局座下午三點半到店,人氣看起來還是不減啊。在局座旁邊一桌的中年夫妻,說他們是特地從很遠的地方過來吃的,情懷還是在的吧。
Ξ 局座點單
黃魚面 25元
黃魚煨面 45元
店內的黃魚面分兩個價位,一種是盛在塑料碗里的普通黃魚面,還有一種是置于砂煲內的黃魚煨面。普通黃魚面全天供應,而黃魚煨面每天下午三點半才開始售賣。局座兩個都點了一份給大家作對比。
普通黃魚面的湯頭是紅湯,而黃魚煨面的湯則是用魚骨長時間熬煮的高湯,紅湯醬油味重,偏油,讓局座想起在外灘附近吃的三林塘大餛飩的餛飩湯味。魚高湯呈奶白色,整體比較清淡,調味方面下手比較輕,鮮味的層次差一點。
店里用的黃魚,據說都是每天早晨叫專人到舟山碼頭進的野生小黃魚。雖然食材一樣,但兩種面里黃魚的做法倒不一樣了。紅湯面里的黃魚更像一個“澆頭”,黃魚經過腌制,酒味有些過重,已經嘗不太出黃魚本身的鮮味了,局座不太喜歡。白湯里的黃魚則沒經過大加工,保持著原始的鮮嫩口感,肉質細白。
店家承諾說每碗黃魚面里的黃魚足有一斤,局座對一斤小黃魚沒啥概念,但粗粗看量還是挺多的。阿娘面的小黃魚也是去骨的,但魚刺沒有挑得很干凈,老人小孩吃的話還是要小心。
面條就是上海傳統的堿水面,和前幾家市級選手的面條感覺差一點。局座拌面黨的本性差點暴露了,真想再點碗辣肉拌面啊。平心而論,黃魚煨面還是比普通版的黃魚面要更值得嘗試,味道也還是好的,不至于淪落到某些競爭對手說的“街道水平”,但也不要抱著膜拜頂級美味的心情來品嘗。
No.5
此行終于來到了號稱全上海最貴的黃魚面,老板脾氣最火爆的店----明呈黃魚面館。之前局座曾經在電視機前,看到過老板的“發飆”現場,心里還有一絲“嚇老老”的。吃碗面還要被罵,還有這么多食客爭著來吃,到底是有什么魔力呢?
局座帶著忐忑的心情來到店里,做好了“討罵”的準備,走進店內,左看看右瞧瞧都沒見到老板的蹤影。原來老板不在,頓時舒了一口氣,放輕松后又有些小失望,沒見到老板又有些不甘心——哎,你說人啊,怎么就這么賤呢。
店內最顯眼的莫過于墻上那些被改了又改的番茄炒蛋配色大菜單。菜單的面被改了好幾次價,葷面寫成了暈面,真的是要讓眼神不好的人暈頭轉向了。(我說老板啊,重新做個菜單也花不了幾個錢啊……)
除了店內的菜單奪人眼球,墻上還有很多老板立的“規矩”,像小廣告一樣被貼滿了墻頭。來店里吃面,必須守老板的規矩,局座幫你們理了理,大概有這么……多:
1 本店面不便宜,量力而入。
2 本店出面慢,心急有事、無耐心、斤斤計較者請去別家。
3 本店無團購,無折扣,不搞網絡營銷,只曉得哪能做面。
4 吃完面不要將紙巾扔在碗里。
5 老板不在時,做出的面不好吃,可以直接要求退貨。(僅限剛吃時)
6 吃拌面無湯供應。
7 中午忙時要求不要過多。(局座:不曉得“過多”的標準是啥)
8 不要用醋洗筷子。
9 吃面的時候不要看手機,由于擁擠手機掉進碗里,本店概不負責。(局座:同情這位手機掉碗里的客人……)
10 喜歡吃味精的客人不要來。
受過這番教育之后,總算敢下單了。
Ξ 局座點單
招牌黃魚面 50元
店內的黃魚面分三個檔次,舟山小黃魚面100元,招牌黃魚面50元,還有專門給女生設計的小胃口黃魚面35元。這三個檔次的黃魚面不同在于黃魚的量,100元的黃魚面用量一斤,招牌則是4-5兩黃魚,小胃口的更少,局座選的是平時大多數顧客都會選擇的招牌黃魚面。
魚湯潔白,吃口清淡,有淡淡的黃魚香,確實是沒加味精,湯內加了雪菜才顯得有些滋味。
黃魚的量確實很大,老板雖然脾氣不小,但料還是給的很大方的,確實有4-5條之多,魚肉緊致不松散,沒有用過重的酒味去腥,說明魚的本身品質就很好——味道上,局座服你。
面條在黃魚的面前就顯得普通了不少,但口感上還是爽滑勁道的。一家店既然能成為“網紅”,大概也是有他的道理的,噱頭再足,味道不好的話顧客也不會特地上門來“討罵”的。明呈家的黃魚面雖然在局座眼中算不上第一,但味道確實是不錯的,下次機會的話希望能遇到老板見見他的廬山真面目。
阿娘和明呈這兩家其實各有特色,阿娘面的湯頭比明呈的更鮮,更純一些;光說黃魚的話是明呈更好更多。如果再加上環境分、服務態度什么的,局座私心覺得還是阿娘面好一點,至少吃個東西壓力沒那么大是吧?
No.6
家住浦東的粉絲們別總說局座老不在浦東附近活動了,喏,這不就來了嘛,這家面館開在浦東南路上,局座找這家店資料的時候,大眾點評上寫的店名是“海憶”,然后開了百度地圖的導航卻又顯示“憶海”,到店后才知道招牌上那兩個字是要倒著讀才對。老板是熱情好客的上海爺叔,小店開業不久,門面不大,能坐十多人的樣子,但環境干凈整潔,看得出在裝修上用了心的,店里除了面還賣不少點心。
Ξ 局座點單
黃魚面 28元
店內的當家花旦就是黃魚面了,和老板聊得正歡的時候,黃魚面上了桌,大海碗,一看分量就很足。
老規矩先喝湯,湯頭也是用魚骨熬制的,湯內加了雪菜提鮮,雪菜恰到好處地起到了吊鮮味的作用,并沒有把湯的魚鮮味掩蓋掉。
黃魚用的是東海的黃魚。老板說店里每天下午去拿貨,用冰敷好再拉回店內處理,一碗面的標配是四片魚肉共計2條小黃魚。晶瑩剔透的黃魚一看就很新鮮,調味上沒有經過多余的加工。
話正說著,老板拿了個小碟子往里倒了些醋,講道:“阿拉小時候吃黃魚,必須要蘸醋吃,一來可以去腥,二來蘸過醋后,魚肉能更顯甘甜。”局座學樣嘗了嘗,果然如老板所言,不愧是吃黃魚的老法師了啊。
店內的面條也是老板找人定制的,有自己的配方,一碗面基本有2兩8錢,胃口大的也別擔心,這里面如果不夠是可以免費加的。
吃面的時候老板會不時來和局座“噶山胡”,他說自己很喜歡和店里的顧客聊天,在交流的過程中,能聽到他們對面口味的看法,然后想辦法把面做的更令客人滿意。這才是一家店老板該有的樣子嘛,推薦家住浦東附近的小伙伴都去嘗一嘗。
No.7
新天地附近的美食可真不少,前腳剛在高大上的“上海灘餐廳”吃完那碗白金黃魚面,步行十分鐘又來到了這家人氣小店。如果不是特地來吃黃魚面的,路過店門口第一眼肯定會以為是吃日料的。小店裝修很討喜,店外還有露天的位置,各種裝飾無處不呈現出老上海的風情。店名叫“蟹黃魚”,正好大閘蟹和黃魚又都是局座的心頭好,可不得點份嘗嘗鮮了。
Ξ 局座點單
蟹黃魚面 68元
其實這一碗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上海黃魚面了,但之所以局座還要推薦它,是因為它確實是很特別而且美味,光是聽到大閘蟹和黃魚這兩個食材的組合,就讓人感覺味道不會差的。碗內表面一層被厚厚的蟹糊鋪滿,除了顯眼的蟹黃,完全看不到黃魚的蹤影。
橙黃油亮的蟹糊里,蟹黃和蟹腿肉還真不少,夠實在。
找呀找呀找黃魚,撥開厚重的蟹糊,總算在底下找到了黃魚肉,撈出來單獨放在小碗內的話,足有小半碗。魚肉雪白粉嫩表層還沾著蟹糊,魚骨被完美剔除,仔細品嘗能嘗到一絲酒味,學著“海憶”老板的黃魚沾醋大法,沾著店家送的姜絲醋,滋味好到起飛。
由于蟹粉太過矚目,局座居然忘了喝湯,湯內也不再是單純的黃魚湯味了,更多的是蟹味,但總體來說還是鮮的,不會腥。
夾起面,濃厚的蟹粉停留在白凈的面條上,每一口面都能吃到蟹粉,就像在吃蟹粉拌面,再喝口湯,這搭配簡直完美。在這個吃蟹的季節,如果想換種大閘蟹和黃魚的新吃法,不妨來這試試吧。
再往下幾家,就是“街道級水平”了,填肚子不會覺得委屈自己,但也不至于覺得很好吃的程度。
上海弄堂餐廳排名第一的頂特勒,局座也來了好多次了,記得以前夏天來的時候還要排隊來著,這次來居然空蕩了許多。
Ξ 局座點單
雪菜黃魚煨面 35元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在記憶中頂特勒家的黃魚煨面還是不錯的,但是在吃過十幾家后,他家的就普通了許多。唯一的亮點就是湯頭了,如之前一樣濃稠鮮美,雪菜吊了鮮味,湯一級棒。
黃魚肉量超大,盛到小碗中足足有半碗,記得以前來吃黃魚煨面的時候總是把湯和面吃完了,魚肉還剩了很多吃不完。但可惜的是,魚肉不是很嫩,肉質偏干偏硬,不太像是新鮮的熱氣小黃魚。
面煮的有點爛,時間如果長了容易漲開來沒有勁道,到后面就像爛糊面了。
這家店在壽寧路的頭上和云南南路交接,之前吃小龍蝦的時候,局座就注意到他了,一直沒來吃的原因就怪壽寧路上吃的東西太多了(戳紅色字回顧)。小店一共兩層,收拾的也算干凈,局座晚上去的有些晚了,但來來往往的客人還是挺多的。
Ξ 局座點單
金牌黃魚面 35元
湯是灰白色,里面家的是生雪菜,一個字:咸。胡椒味也很重,吃到嘴里是麻麻的口感,黃魚湯的溫柔,它一概都沒有。
店里的黃魚面最大的特點就是這整條的大黃魚肉了。外層拖著面粉,肉質看起來很肥厚,不容易松散。魚肉是腌制過的,吃的出料酒和胡椒味,可惜把黃魚的鮮美滋味都掩蓋了,一般。
面的質感不錯,不會爛。整碗面都透著調味過度的感覺,只能說一般般吧。
Ξ 局座點單
24K純黃魚面 29元
魚湯雪白,但并不是純正的黃魚湯味,倒有一點豆豉味,湯里的雪菜腌過帶點甜,單吃很爽口,把它混合在湯里就搶了魚湯的風頭,雪菜味明顯過重了。
黃魚選用的也是大黃魚,魚肉在油鍋中煎過微焦,泛著好看的黃金色,怪不得面的名字要叫24K黃魚面了,差一點就閃瞎局座的眼睛了。魚肉鮮嫩有彈性,品質上乘。
面偏軟,沒有特別之處。
本店最大的特色就是“一魚兩吃”,魚肉放湯,魚骨油炸著吃。這一份的魚骨是隨面贈送的,單賣一個要25元呢,老板說一條魚就一個魚骨,所以賣的比較貴。魚骨在大油鍋中被炸的金黃酥脆,一點違和感都沒有,如果當零食吃的話,局座能吃下百條吧。在局座看來,這炸魚骨的水平,倒是比黃魚面本身強上不少。
這家海富距離頭號推薦的豐莊“清江佬”不到5分鐘的腳程,在附近也算小有名氣。店家同樣標識著溫州特色,環境比“清江佬”可要干凈整潔多了,還可以選擇不同的面型,有手工粗面,手工細面,普通堿水面和米粉。
Ξ 局座點單
黃魚面 32元
菜單上的黃魚面售價23元是光面沒有小黃魚,如果要加黃魚的話得另收9元。以為店家在坑爹呢,但面端上來就明白為什么售價比“清江佬”貴了,原來是里面還有許多海鮮貨。
因為海鮮的加入,所以湯頭就變成海鮮湯了,鮮是鮮的,但失了純正吧 。
小黃魚的顏值很高,體態優美。如果要給這18家店的小黃魚選美的話,公富家的小黃魚絕對能拿的,煎魚的師傅手上絕對是有真功夫的。魚肉外脆里嫩,就是酒味有些重,失掉了本身的滋味,其他都完美。
除了小黃魚,面里的其他貨色還真不少,各類海鮮都很新鮮,蛤蜊足有8個,沒有沙,河蝦肉質清甜有彈性,魷魚也沒有腥味,在這里也發現了整塊蛋皮,如同海綿一樣吸收著湯汁。
局座選的是手工寬面,不得不說手工面就是要比機器做出來的好吃,可惜這18家店唯有豐莊的這兩家有手工面,想要吃的話就別嫌路程遠。
總體而言,這碗面不能說不好吃,但更像是海鮮面加小黃魚澆頭吧。如果來豐莊,局座還是推薦“清江佬”,那里的黃魚面才最純正啊。
Ξ 局座點單
雪菜黃魚面 20元
湯一入口便能吃的出是放了胡椒粉的辣味,黃魚本身的鮮味有,但是很微弱。雖然面上放了許多雪菜,倒也喝不出什么雪菜味道。
對于一碗只要20元的黃魚面來說,一碗面有2條半的小黃魚肉,簡直是感人肺腑了。沒有經過多余的加工處理,口感嫩滑。
面就是普通的堿水面,軟硬適中,無亮點。
這家沈家門海鮮面在福建路上開了也有許多年數了,老板是操著一口東北腔的大姐,不知道她是不是就是招牌里說的“蘭嫂”啊。雖然店內做的是舟山海鮮,但門口還有賣生煎。隔壁就是本局最愛的東萊海上了。
Ξ 局座點單
黃魚煨面 28元
如果不是局座親自點的這碗面,還以為上的是一盆酸菜魚呢,這口大家伙都可以給局座當洗臉盆了(缺了個口不太好看)。
和其他店的黃魚面不同,他家的面是加了酸菜和酸筍的,湯雖然不咸,但是酸菜味有些過重,推薦給喜歡酸菜魚口味的胖友。
小黃魚長的很丑……這張稍微看得過去的,已經是拍了好多張換過很多個角度的“百里挑一”了。
魚被炸過,但是沒有炸到位,仔細嘗會覺得有些腥氣,但也不至于無法下口。
面條是寬邊形狀,量很多,配合著酸菜湯吃還是很開胃的。
仙霞路的這家酒家,開了也有些年頭了。除了靠墻有幾個吧臺式的獨立座位,店內基本都是適合一大家子6人坐的大圓桌,稍微擠一擠坐8個人也不在話下。如果人多的時候,你兩個人來的話就免不了要和其他人拼桌啦。
Ξ 局座點單
招牌雪菜黃魚煨面 40元
要價40元,面量確實挺大的,黃魚看上去比較稀碎,不知道味道如何。
嘗一口湯試試,噗……局座差點沒噴出來,滿口的白胡椒粉味,別說黃魚的鮮味了,連魚的味道都幾乎嘗不出來。雖然湯頭顏色是漂亮的奶黃色,但不要被它的外表欺騙了,湯里加了雪菜,味道越加咸了,總的來說湯的味道就是白胡椒+咸菜味。
說實話,湯都這樣了,這碗面局座已經想放棄了,但看著這白花花的魚肉,不吃還是挺浪費的,姑且嘗嘗味道,也許不錯呢。
然鵝,是一記響亮的大耳光。
魚肉上的黃酒味很重,光吃就已經偏咸,絕對不能和湯一起食用,否則會被咸死。黃魚唯一的優點就是肉質彈嫩比較新鮮,局座懇請大廚腌制黃魚的時候少放點料酒可好,真是糟蹋了這魚了。
面偏軟沒有嚼勁,這湯咸的唯一優點被局座找到了,那就是光吃白面的話,不會覺得寡淡!刷了一圈大眾點評,看到有的食客對這里的黃魚面的點評還是“贊啊、鮮啊”,不知道是不是局座這次……
馨源樓開在原瑞金賓館現更名為洲際酒店里,點評人均400多,大概是全場18家最貴的。本局探店的套路你懂得,往往最貴的他不一定好吃,于是好像一個flag又慢慢豎起來了。
要吃上這里的黃魚面還是挺困難的,先一天晚上打電話說客滿,局座理解那就明天中午來吧,說是午市營業到2點半,局座中午12點半剛過打電話來確認位置,被告知黃魚面“可能”賣完了,“可能”這個模糊的字眼局座肯定是不接受的,能不能吃上還是先到店里再說吧。
來到店里服務說黃魚面還有,局座這次定了心,等位等了好些時候便被服務員領到二樓用餐。沒想到二樓的食客還真不少,店內被布置的像個私人大別墅,有不少打扮洋氣的上海爺爺奶奶級別的顧客在局座旁邊一桌用餐,估計是回頭客了。沒事就到洲際來刷個午飯,這退休生活還真是讓人羨慕啊。
Ξ 局座點單
濃湯黃魚面 58元
黃魚面的定價倒不是最貴,局座厚著臉皮和攝影師兩人等了那么久,又只點了一碗面,這一回被服務員“冷眼”了。兩個服務員連著跑過來與我們確認是否只點一碗面,在局座再三確定后,這才下的單。期間還有個服務員還特地和另一個講:“他們就點一碗面,一碗面?!?也不能怪他們,但局座是真的,吃不下更多了……
之后又是超級漫長的等待時間,黃魚面終于被端了上來。
迫不及待吸一口湯,如果說在吃的那碗面咸的局座半條命都沒有了,那馨源樓的這碗局座直接就“撲街”了……
第一口湯味還不是很咸,吃到后面就咸到發齁了,面里的雪菜帶著一股生腥氣,湯已經嘗不到什么黃魚味,基本就是齁咸的雪菜味。
黃魚是去了骨的,只有兩片也就一條小黃魚的量吧,肉質倒是細滑彈嫩,但這糟糕的湯頭扣掉的分數,黃魚肉也無法找補回來了。
面條是細面,非常容易掛湯,如果對于其他面來說是個優點,但這次要面對的是一碗“咸汁”,面也成功的咸到心窩里了。
不知道局座這碗是特例還是這里的黃魚面都是這個味道,反正局座建議有高血壓的老年人千萬別在這點黃魚面,鹽分真的太高了。
雖然店小,但每個角落都被老板合理利用起來,從店外看,不像是面店,更像一家賣古著的服飾店。店內的面品種豐富,和上海小面館不同,這家店集合了上海、日本、臺灣面的口味的特點,進行了新的調和,感覺上還是挺新潮的。
Ξ 局座點單
蔥姜黃魚面 38元
被裝在日式拉面碗的黃魚面上了桌,看色面還挺誘人的,看著湯面漂浮著的大量油花,局座有種不祥的預感……
沒錯了,果然和想象中的感覺一樣,油膩膩的感覺像是喝了一包油……這湯莫不是日系拉面的豚骨湯?
魚肉長的漂亮,可惜有腥味,黃酒味也過重,像一個宿醉的佳人。
面條嘛,就是日式拉面的口感,湯除了油膩,味道卻和白開水一樣淡。即使環境再好,局座也給不了你高分啊。
1933老廠房邊綠地九龍賓館內,門口開辟了一塊小場地,就是這個喔里廂面館了。 晚上六點到店,還有空位,坐下正要點單的時候局座被告知黃魚湯不能賣了。服務員解釋,黃魚面里的黃魚湯賣完了,只有黃魚澆頭,他家的黃魚湯都要經過6-8個小時熬煮的,所以比較緊缺。好吧,無湯不成面,局座本打算擇日再來,旁桌的兩位客人也說道自己是看了電視后特地來吃的,得知不賣了的消息,不免有些失落。
不知道怎么的,模樣似經理或者領班的人又讓局座等了等,說是高湯又有了,要從賓館的樓上送下來,好吧,被搞得一頭霧水的局座也沒在意,反正能吃上就行了吧。店名叫“喔里廂面館”,希望他也有“喔里廂”的米道吧。
Ξ 局座點單
濃湯雪菜黃魚面 35元
經過一陣折騰黃魚面總算上了桌,這個六點就被告知賣完的黃魚面到底有啥玄機,趕緊嘗嘗。
湯頭沒有多余的調料味,第一口嘗上去不像是黃魚湯那種鮮味,等等……局座又吸了一口慢慢品,有點像大骨熬的湯,但又缺少了肉味,魚湯不像魚湯,骨頭湯不像骨頭湯,味道有點對不起服務員口中需要熬煮6-8個小時的黃魚高湯啊……
魚片用的是大黃魚的魚肉片出來的,魚肉細膩無骨,很肥厚。
面是普通的堿水面,湯頭本來有點寡淡無味了,泡在湯里的面條也就不怎么樣了。不知店家是不是拿錯了高湯,或者火候不夠之類,有點讓局座和旁邊這幾位特地過來吃面的客人失望啊。
開在大悅城里開放式的小面館,環境和格調比較有設計感,噱頭十足,工作日店內沒什么人,如果換作周末的飯點,大概會熱鬧些。
Ξ 局座點單
黃魚面 38元
黃魚湯第一口明顯感覺就是胡椒+咸菜的組合,作為一碗黃魚面來說,這調味過度的湯頭,在局座心里是不及格的。
黃魚的量挺多,都是拆骨的,外賣裹著一層厚厚的面粉,雖然魚肉還算嫩滑,但是面粉太厚,吃到后面就像在吃面粉塊,魚肉偏腥,即使加了胡椒粉也蓋不住這腥味。
面條偏軟,無功無過。一碗面吃下來,難掩局座的失望啊。來這家店,要么你還是試試拌面和餛飩吧。
大家也看到了,有幾家局座之所以給差評,就是那一口不是咸得要死,就是油得要命的湯。黃魚湯乃黃魚面的靈魂,如果連這都靈魂都失去了,那剩下的就是黃魚干尸了——這樣的面,反正局座真的給不了好評。
好啦,18家黃魚面全部吃完,高級酒店也去了,靠近外環的小店也跑了,今年的這波黃魚鮮米道,局座算是品嘗夠啦。最后來看榜單——
還好,吃了18碗黃魚面,局座的黃魚腦袋沒有變得更嚴重,還能寫出這篇食鑒報告來。如果你覺得本局還漏掉了什么市級、區級水平的黃魚面,趕緊到評論區留言吧~或者,你們想讓本局接著挑戰什么面,也可以提啊~
本文系我局綜合探員個人觀點形成,不能代表廣大消費者自身對產品的理解和個人意見,請看官老爺們理性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