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米的食用方法,高粱米的食用方法有哪些呢
高粱在中國的分布范圍很廣泛。東起臺灣省,西起新疆,北至黑龍江,南至西沙群島,跨越了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和寒溫帶共5個氣候區均有高粱栽培。
(一)品種選擇
目前生產上主要采用奧雜1號、龍雜10、龍雜16、龍雜17等優良品種。
(二)種子處理
種子在處理前要提前在陽光下晾曬3~5天,以提高發芽率和發芽勢。為防治地下害蟲和高粱黑穗病應采用符合GB/T8321和GB4285要求的農藥,如使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0.3%~0.5%拌種或用12.5%速保利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0.48%~0.64%拌種。
高粱的特點
1.高粱是高產作物
高粱是碳4(C4)作物,光能利用率和凈同化率高于水稻和小麥。大約是碳3(C3)作物的2倍。高粱的理論產量每畝可達2500千克,目前有記載的高粱產最高畝產量1400千克,只有理論產量的56%,表明高粱具有很高的光合產量潛力。另外,高粱具有強大的雜種優勢,并具有實現強大雜種優勢的保障體系。在糧食作物中高粱是最早(1954年)實現雜交種‘三系配套’的,并把雜交種用于大面積生產的作物之一。高粱的高光合效率與強大的雜種優勢有機結合使高粱產量提高了一大步。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雜交高粱的高產性為解決我國當時的糧食問題發揮了巨大作用。
2.高粱是抗逆性強的作物
高粱具有抗旱、耐澇、耐鹽堿、耐瘠薄、耐高溫、耐冷涼等多重抗逆性。高粱的蒸騰系數為250~300,比水稻(400~800)、小麥(270~600)、玉米(250~450)均低;高粱的凋萎系數為5.9,比玉米(6.5)和小麥(6.3)低;在水淹條件下,抽穗期高粱可維持生存6~7天,灌漿期可維持8~10天,而玉米只能維持1~2天;高粱耐鹽力強,可忍受0.5%~0.9%的鹽濃度,而小麥為0.3%~0.6%,玉米、水稻為0.3%~0.7%;高粱能在pH酸堿度5.5~8.5的各類土壤上正常生長。由此可見高粱的抗逆性優于上述作物。高粱根系發達,可利用較深土層中的水分和養分,既抗旱又耐瘠薄,肥料利用率高。在干旱、半干旱地區種植高粱能獲得較穩定而且較高的產量。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省西部高溫干旱災害頻繁,高粱以其獨具的多抗性顯示了強大的生物學優勢,災年仍可獲得較好收成。高粱是抗災備荒的先驅作物,過去隨著移民開墾土地,首選作物是高粱。這說明高粱是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的作物。正是因為高粱抗逆性強,所以高粱一般多種植在稻、麥、豆不宜種植的地方。
3.高粱是用途廣泛的作物
一是食用,高粱過去是北方人民主要糧食,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用量逐年減少。但是有的區域仍把高粱作為主食,高粱米飯有解暑作用,因此在干旱炎熱區域人們有吃高粱米水飯習慣;近年由于膳食結構的改變,高粱米作為人們的調劑食品。二是飼用,高粱籽粒是家畜和家禽極好的精飼料,其飼用價值與玉米相近。而且由于高粱籽粒中含有單寧,在配合食料中加入10%左右的高粱籽粒可以有效地預防幼畜、幼禽的白痢病。把高粱配合飼料與其他配合飼料交替飼喂,能促進家畜的食欲與營養吸收。隨著畜牧業的發展,高粱將是配合飼料的主要原料。適于畜禽育肥,增加瘦肉率。近年甜高粱和草高粱的生產顯示了巨大的發展潛勢,莖葉作青飼料或干草料,或連同籽粒作青貯飼料均具有很高的飼用價值。三是加工用,高粱全身是寶,綜合利用價值高。甜高粱莖稈可制糖、糖漿,生產酒精;利用高粱莖稈制作板材、造紙,還可作蔬菜生產中的支架、風障,編織茓、蓆等;高粱可提取天然色素;高粱蠟粉加工成蠟質,具耐高溫特性。籽粒作為釀造原料,可以生產白酒、酒精、醋、飲料等,用高粱籽粒釀制白酒歷史悠久,工藝水平高,馳名中外的茅臺酒、汾酒、瀘州老窖、河套老窖及其他高檔名酒,均以高粱為原料釀成。高粱釀酒業不僅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也是地方財政收入等主要來源,而且可出口創匯;釀酒的副產物——酒糟,還是優質飼料。當前生產的高粱三分之二用來釀酒。
(一)選茬
選豆茬、玉米茬、馬鈴薯茬等凈茬、肥茬種植高粱。
作物重茬的危害及預防
同一作物在同一地塊連續多季或多年種植,即“重茬”。重茬是導致許多農作物生長勢弱、病害加重、產量降低、品質下降的重要原因,作物重茬病害原因:
1.土壤方面的原因
首先,長期種植單一作物,致使作物根系對離子的選擇性吸收,片面消耗某些營養元素,使土壤營養元素呈現生理性不平衡。通過對不同重茬年限耕層土壤中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測定表明,隨著重茬年限的增加,土壤中氮、磷、鉀總量變化不大,而速效鋅、硼的含量成倍減少,速效氮和速效鉀的含量明顯降低。
其次,作物在同一地點長期生長,某些病原微生物如鐮刀菌殘留于土壤或植物殘體中大量繁衍。如根結線蟲在土壤中逐年成倍增加,破壞作物的根系,影響作物的生長。再如蔬菜的軟腐病、疫病,茄科的青枯病、猝倒病,瓜類的蔓枯病等病原菌菌核、休眠孢子在土壤中能生存2~6年,一般果菜類重茬2~3年、根菜3~5年都會出現明顯的生育不良,使作物根部腐爛、縱裂、須根不發達,影響作物正常生理代謝。
2.作物自身根系原因
雙子葉植物根系分泌物主要是檸檬酸、蘋果酸和水楊酸,蘋果酸和水楊酸同金屬結合形成絡合物,檸檬酸形成絡合物和部分螯合物。禾本科植物根系分泌物主要是麥根酸,麥根酸只形成螯合物。根系對螯合態金屬結合態利用率更高,所以雙子葉植物易發生生理缺素癥和連作障礙,禾本科單子葉植物則不易發生。
3.自毒現象
自毒現象是指前茬作物的殘留體在腐爛分解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毒素,如有機酸、醛、醇、烴類,對下茬作物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影響下茬作物的生長。如黃瓜殘體腐敗后引起黃瓜幼苗的根腐病,大豆腐敗的提取液對大豆種子萌芽及胚根生長有明顯抑制作用。
4.作物重茬病害防治措施
(1)選用抗性品種 如果土壤有鹽漬化現象或偏堿性時,可選擇耐鹽性較強的蔬菜,如菠菜、芹菜、韭菜、茄子等;土壤偏酸性時,應種植空心菜、芋頭、西洋菜等耐酸性較強的蔬菜,從而盡量減少連作障礙帶來的危害。
(2)土壤消毒 利用藥劑(噻唑磷防治線蟲、惡霉靈防治土傳病害)、高溫和淹水等處理方法,直接殺死或減少土壤病原微生物和害蟲,也是消除蔬菜連作障礙的有效措施。
(3)合理的輪作和間作制度 合理的輪作和間、混、套作制度是解決連作障礙最為簡單的方法,水田和旱田中生長的微生物不同,水旱輪作不僅可以防止連作障礙,還可增強地力、減少雜草病蟲害。
(4)采用嫁接技術及帶土移栽 一是嫁接可以改善植株根系吸收特性,改變內源激素含量,使植株光合能力加強,提高保護酶活性,使作物抗病增產。二是植株移栽時,帶“娘家土”能大大降低重茬病害。只要作物根系、根系分泌物及根際微生物群落這個完整的小生態系統不遭到破壞,不出現失調,就不會產生重茬現象。
(5)科學合理施肥 將有機無機肥料,氮、磷、鉀肥與中微量元素肥料配合施用,可協調養分的釋放速度,提供作物長期有效的營養。
(二)耕整地
實施以深松為基礎,松、翻、耙結合的土壤耕作制。
三年深翻一次。伏秋整地耕翻深度20~23厘米,做到無漏耕、無立垡、無坷垃,翻后耙耢并及時起壟鎮壓。有深松基礎的地塊可采取耙茬起壟整地。
1.有機肥
應使用符合《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NY/T496》要求的肥料,如每公頃施用有機質含量8%以上的農肥22.5噸左右。凈茬后落地前施入。
2.化肥
應使用符合《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NY/T496》NY/T496要求的肥料,每公頃施用五氧化二磷50~70千克;氧化鉀25~35千克;純氮100~150千克(其中30%做底肥或種肥,70%在封壟前做追肥),結整地做底肥或種肥。
1.播種時間
一般在5月3日~5月10日進行播種。
2.播種方法
做水條播 壟上機械開溝濾水,水滲后人工點種,然后用拉子扶土,隔日鎮壓,壓后播深在2~3厘米。公頃保苗12萬株為宜。畝播量1~1.3千克。
1.間苗
小苗3葉期開始疏苗,打單株,缺苗處要用附近多余的大苗進行帶土做水移栽。
2.鏟趟
出苗前要做到鏟前趟一犁,三葉期鏟頭遍趟二遍,七葉期鏟二遍趟三遍,出穗期放一遍秋壟。
3.追肥
應使用符合NY/T496要求的肥料,在趟三遍前,每畝追施尿素10~15千克。
4.防治黏害蟲
在黏蟲發生初期可使用符合GB/T8321和GB4285要求的農藥,每畝用2.5%功夫乳油20毫升兌水15千克,葉面及葉心噴施防治。
5.防治螟蟲
在高粱心葉末期可使用符合GB/T8321和GB4285要求的農藥,每公頃用1.5~3.0千克的BT乳劑制成顆粒劑撒放或兌水450千克噴霧。
6.防治蚜蟲
當高粱抽穗后如遇干旱,易發生毀滅性的蚜蟲危害。所以可使用符合GB/T8321和GB4285要求的農藥,40%氧化樂果或氧樂菊酯800倍液進行葉背及莖稈噴霧。
高粱的肥水需求規律
1.需肥規律
高粱每生產100千克籽粒所需氮3.25+1.37千克、磷1.68+0.48千克、鉀4.54+1.14千克,三者比例為1∶0.52∶1.37,其中,出苗到拔節吸收的氮肥占整個生育期需氮量的12.4%、磷占6.5%、鉀占7.5%。開花到成熟期吸收的氮占整個生育期需氮量的25.1%、磷占40.6%、鉀占27.1%。
基肥的施用量一般每公頃15~20噸,有機肥配合施入二銨150~200公斤、混尿素50~75公斤、鉀肥75~100公斤,種肥在常用的化肥中硫酸銨較安全,每公頃100~150公斤為宜,如以氮、磷復合肥作種肥施入既方便效果又好,常用二銨每公頃用量為50公斤。追肥時期主要是拔節期,但在生產中一般追一次肥,追肥量一般150千克尿素每公頃。如果生育期長成后期易脫肥的地塊,可分為2次施入,即拔節肥是追肥量的2/3,剩下的1/3在挑旗期追肥。
2.需水規律
高粱既抗旱又耐澇,水和利用率高。高粱的根系發達,吸水力強,根系的壓為1216~1520千帕(12~15個大氣壓),玉赤誠為1013.25~1114.6千帕(10~11個大氣壓),吸水能力為玉米的兩倍,1~2米土層內水分利用率為75%,而且地上部蒸騰系數低,高粱系數為322,比玉米(368)、小麥(513)低得多。整個植株在缺水時,可進入休眠狀態,獲得水分后又可恢復生長。植株外部表皮有蠟質,葉片有較多的氣孔,都可抵御干旱。在水澇時,植株的根、莖、葉有通氣組織,可起到抗澇的作用。
高粱對水分的要求在不同生育階段有很大的差異。出苗至拔節階段,植株小,生育緩慢,需水量僅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10%,通常有30毫米的降水量即可滿足。這一階段適當缺水,可促進根系下扎,起到“蹲苗”的作用。拔節后期至孕穗期是高粱需水量最大的時期,約占總需水量的50%。這一時期生長錐轉穗分化階段,生長發育旺勱,莖稈葉片迅速生工,穗漸形成,若遇干旱就會影響穗分化,造成禿尖碼稀,群眾稱為“胎里旱”。這一階段需200~300毫米以上的降水量。孕穗至抽穗開花期需水約占總需水量的15%,抽穗期土壤持水量低于70%時,就會出現“卡脖旱”,穗子遲遲抽不出來。
開花至灌漿期需水占總需水量的20%,開花時植株既喜水又怕澇,開澇往往影響花粉的散落,造成授粉不好,影響結實率,而此期干旱又易提前開花,花期縮短,花粉量減少,影響授粉。開花以后,植株的營養物質大量向穗部轉移,需要大量的水分供應。水分不足,灌漿受到影響,粒重就會降低。灌漿后期需水量減少,僅為總需水量的5%左右。
在高粱80%籽粒變紅定漿的臘熟末期,要及時收獲,做到割凈、揀凈、拉凈、脫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