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橋肯德基什么時候開業的;臨海杜橋肯德基電話
作者 | 汪靜
排版 | 周曉昕
頭圖來源 | 杭州中心
◆ ◆ ◆
華東2023年擬開業購物中心系列:
21個!2023年安徽擬開業商業項目名單來了
23個!2023年上海購物中心開業計劃來了!
2022年尾聲,2023年商業展望在即。
作為全國GDP大省,浙江的商業發展一直較為穩定,也是全國商業發展風向標之一。據贏商網大數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浙江擬開業38個商業項目(商業面積≥3萬㎡),商業體量擬新增297.55萬㎡。
相比2022年擬籌開項目的62個,2023年擬籌開項目數量減少24個,銳減39%。無論是杭州還是其他非省會城市,商業項目籌開進度明顯放緩。
(注:1.此內容為贏商網獨家盤點,如需轉載務必注明出處;2.數據來源贏商大數據、項目官方渠道、公開信息及開發商確認;3.如有信息遺漏、錯誤,歡迎積極指正、修訂)
浙江擬籌開項目38個
杭州18個占比47%
2023年,浙江擬籌開項目38個,其中杭州最多為18個,新增商業體量148.74㎡,占比47%;其次是寧波,預計新增項目5個,新增商業體量38.49㎡;第三是金華,預計新增項目3個,新增商業體量25.8萬㎡。
相比2022年、2021年擬籌開項目,無論是數量還是體量上,2023年商業項目進度放緩,不少城市只有1-2個項目籌開。從開業時間來看,受大環境和項目本身運營情況影響,開業時間基本上集中在12月份,不少項目由2022年延期至2023年。
杭州全年預計開業18個,數量上同比下降明顯。多個頭部連鎖型的開發&運營商旗下項目亮相,如華潤杭州城北項目、杭州中心、龍湖第二個輕資產項目龍湖杭州國芳天街等。
華潤杭州城北項目作為城北重量級購物中心,位于杭州地鐵10號線與4號線杭行路站地鐵上蓋,體量15.2萬方,目前案名尚未公布;杭州中心位于杭州黃金地段的武林CBD,是集四季酒店、萬象城和高端寫字樓為一體的市中心地標性TOD城市綜合體,毗鄰杭州地鐵1號線和3號線武林廣場站,其中商業體量8萬㎡,目前正在招商中,預計2023年年底開業。
而作為龍湖第二個輕資產項目龍湖杭州國芳天街,也同樣令人期待。2022年3月,國芳購物中心正式命名為“龍湖杭州國芳天街”,坐擁杭州地鐵1、9號線兩條地鐵線,據官方信息,簽約及意向品牌包括了盒馬鮮生、綠茶、星倫多、卿古烤肉、鋼鐵蛙、星巴克、奈雪的茶、KFC 、必勝客、周大福、六福珠寶、嘻游嘉年華、魅KTV等。
寧波作為GDP僅次于杭州的城市,是商業地產重倉的地區之一,明年將有5個項目亮相,分別是寧波路勁新天地、寧波東遇Meet52、寧波寧海天悅廣場、龍湖寧波海曙天街、寧波江北寶龍廣場等。
另外,從連鎖型商業運營商來看,2023年寶龍在浙江開業的項目最多,共有5個。其中包括寧波江北寶龍廣場、臺州臨海杜橋寶龍廣場、拱墅寶龍廣場、溫州蒼南寶龍廣場和金華金義寶龍廣場,覆蓋了浙江5個城市,多點開花。
體量10萬㎡以下占比74%
多項目填補板塊商業/項目空白
從體量分布來看,2023年籌開的項目中,3-10萬㎡之間的體量最多,總數28個,占比74%;10-15萬㎡體量項目為6個,占比16%;體量≥15萬㎡的項目只有4個,占比10%,分別是杭州港龍悠樂城、杭州西投銀泰城和嘉興桐鄉東興生活廣場。
這4個大體量項目都受到了市場廣泛關注,其中杭州港龍悠樂城作為杭州城東新城大體量商業項目,歷經坎坷,原本計劃今年開業,預計推遲到明年上半年。據了解,目前杭州港龍悠樂城入駐品牌包括中影、開樂迪、雨潤發、杰仕健身、百安居、美食城、麥兜熊電玩城、海鯊島、蘭亭匯、98K、K8桌球、必勝客、老廟黃金、中國黃金、周大福、周大生等;
杭州西投銀泰城為西湖投資&銀泰集團打造的綜合體,商業體量約17萬方,以“潮玩藝術生活中心”為定位,打造6層商業空間、6大創新業態,將營造潮流藝術、藝術場館、錢塘匯主題街區等多元場景;
嘉興桐鄉東興生活廣場于2016年開業,在嘉興客群中占據重要商業的地位,2019年因為業主破產清算被拍賣,2022年3年已成功拍賣即將由其他運營商接管,按計劃明年會迎來重生。
受近年大環境影響,商業項目跳出“大而全”的局限性,轉而聚焦于差異化和特色化運營,主打不同主題或者特色的商業體成為趨勢。如杭州天空·藤集基于萬科、杭州地鐵“游輪-微縮型城市”設計理念,通過規劃精品mall、街區商業、文化藝術中心、體育中心等多元業態,打造“藝術休閑生活新聚場”。
另外,不少項目的亮相對板塊具有重要的意義,甚至填補了板塊或者項目空白。如杭州城南銀泰城位于杭州濱南戴村板塊,屬于板塊內首個大型商業綜合體;杭州德信空港城將成為蕭山機場最近的商業體;杭州芳正國際廣場開業將填補杭州仁和板塊的商圈空白;作為湖州德清第一家銀泰城,德清銀泰城體量13萬方,將于明年接受市場檢驗;舟山臨城也將迎來第一座萬達廣場……
總體來說,雖然開業項目減少,不過浙江將迎來很多優質項目入市,繼續激發城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