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鍋米線的來歷和典故(小鍋米線是哪里的特產)
云南的米線據說有上百種吃法,除了蜚聲全國的過橋米線,蒙自米線之外,流傳于昆明的小鍋米線也是一種很有特點的吃法。
小鍋米線的來歷淵源不詳,但從汪曾祺先生的文章中可知,上世紀40年代老先生就讀于西南聯大期間,昆明街頭就已經有小鍋米線存在了。雖然有提到小鍋米線,但在汪先生的文章中并未做過多描述,我很好奇,這小鍋米線是什么味道呢。
我第一次吃到小鍋米線是在2013年。
煮小鍋米線
小鍋米線
云南米線的吃法多是吃湯粉,大意是把發好的米線在開水鍋里經過冒燙,然后撈出來放入準備好的湯料中享用。湯粉這種吃法在面條界也很常見,比如蘭州拉面、重慶小面,山西刀削面,廣東竹升面都是這樣的邏輯。
小鍋米線是煮粉,這種吃法要把米線放在湯料里與各種食材同煮,大概這樣煮出來的米線更有滋味吧。南京的大碗皮肚面,河南的燴面,南寧的老友粉也是這樣的吃法。
以2013年昆明街頭的米線吃法來看,帽子米線和小鍋米線更像是主流,而故事講的山響的過橋米線在街面上并不多。
知道我對小鍋米線有興趣,昆明的老友段兄便帶我去了一家民間小店,說這家店的小鍋做得有水準,是昆明人喜愛的口味。
萬豐店里環境簡陋,也沒什么服務意識,但卻食客盈門,種種跡象表明這家店的口味是得到廣大食客認可的。那時我初識小鍋米線,尚不知個中講究,自然不好評判,但從個人感官感受來說,并未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再次吃到小鍋米線已經是2018年,我帶著老婆孩子一起到昆明。時過境遷,段兄已不在昆明發展而回了會澤,萬豐好像也成了外地游客打卡的網紅店。街面上小鍋米線依然紅火,這次有老婆相伴,我們正好琢磨一下小鍋米線里有什么講究。
這次我在操作間旁仔細觀察了小鍋米線的煮法。要說整套做法跟南京的大碗皮肚面還真是異曲同工。小鍋里燒水,水開之后先下肉糜,待開水煮成肉湯色,再依次加入各色食材,最后把米線丟進小鍋里煮,煮好之后裝碗就成了。
小鍋米線吃起來鮮辣香濃略帶酸香,味道厚重而不油膩,真是一種很有見地的吃法。從食材構成上看,小鍋米線的特別之處在于云南酸腌菜和韭菜葉的運用。
云南諸多米線吃法當中能夠在外省立足的,大概以蒙自米線和過橋米線為多,昆明小鍋米線在省外還很少見,這也算是小小的遺憾吧。
老婆說小鍋米線里的酸香味很出彩,可見云南特產的酸腌菜是一種很有特點的食材,可以買些回家備用,有了酸腌菜,我們在南京的家中就能吃上昆明的小鍋米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