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人不宜喝酥油茶_酥油茶的功效和作用
酥油茶,是藏地最受歡迎、最流行的茶,只要有的地方就會有酥油茶,酥油茶是日常生活中永遠不可缺少的。所以,平常人們說的藏茶一般就是指的酥油茶。 那么,對于這種賦予了高原飲品之冠的酥油茶又有些什么說法呢?現在我們沒有歷史資料可考證最早的酥油茶出現在何時,但我們可以從它的配料中得知些關于酥油茶起源的推測以及它大致出現的年代。
因為古代吐蕃與巴蜀時期的人們喜歡在茶里加放些水果干還有姜、花生、鹽巴等,還會在茶里放些糌粑、酥油,如果根據這些佐料的安排來推理的話,酥油茶出現的時間應該比較長了,大約可推至1500 ~ 1800 年前的過去。
酥油茶能在藏區普及和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藏地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屬于高海拔地區,冬長夏短,寒冷就成了這里最大的問題。于是,酥油茶這種營養豐富的高熱量飲品就理所當然地成了生活在高寒地帶人們的最佳選擇。不僅如此,為了御寒,穿的衣服一般都很厚, 他們把毛皮做成防寒防潮的服飾,而且牧區的帳篷很多都是牦牛毛織成的黑帳篷,厚重是最大的特點,防水保暖,而布做的白賬篷只有在夏天才用。的房子是土墻房或石頭房,墻有內外兩層,中間有小石子混著土加在里面,用以加周之用。就食物而言,一般情況下都是相食, 如大麥、青棵、蕎麥和肉類,這些都是由環境所決定,這是種特色。 正因為這樣的情形,世界各地不同的環境,產生了不同的文明。酥油茶不僅僅是一種為解渴而飲的茶, 而且它還可以很好地幫助高原人消化腹中的食物,具有抗寒、提高熱量、抗缺氧、提神、明目等諸多作用,其味道也是很棒的。這種用酥油、鹽巴、茶湯攪混在起的酥油茶, 比起清茶 和奶茶要復雜很多,在功效上也有所不同。因為酥油是從牛奶中提取出來的精華,-直以來備受的重視和喜愛, 這也足以說明酥油茶的珍貴。如果你到了藏地卻沒有喝到酥油茶,那就算沒有到過藏地,于是,酥油茶漸漸也就成了飲食文化的一種象征。
以下我們來了解一下酥油茶的制作過程,就會更清楚地認識茶文化的內涵。打酥油茶首先需要燒出最好的清茶,然后再配上酥油等佐料來打出好的酥油茶。燒清茶的方法在前面提到過了,在這里還需要附加地說明下:
(1)在燒茶時,如果把茶葉直接放在冷水中起燒的話,那么水第一次沸騰時就可以用了。
(2)如果喜歡茶味淡些的人,則是在水燒開有翻滾水聲時放人茶時,再加瓢冷水, 攪動后讓茶水再沸騰一次幾天可以打酥油茶。有些特別講究的飲茶者會非常留意于這些細節,會讓茶湯一沸、二沸、三費,有的基至要四沸后才用來打茶。這樣的茶之煮也在陸羽《茶經)的第五章里提到,即燒水煮茶候三沸的說法。
把這種茶水之沸叫作“第一翻滾” “第 二翻滾”。一般加上一瓢冷水后, 會用瓢接茶水再反沖回燒茶的容器內(這個動作最好有四次),在第二翻滾時取用是最常見、效果最好的,第二翻滾時取用的清茶的茶味最足,有特別的新鮮感。我們知道打酥油茶僅僅有好的茶水是不夠的,還要有酥油和鹽巴,不同地方的會因為口味的不同和茶葉的品類的不同,在佐料的使用上有所不同,除了共同的酥油和鹽巴外,還會另外加入糌粑、核桃、花生、芝麻、生姜和雞蛋等等。還有,打出酥油茶的味道好壞跟打酥油茶的茶桶(木制的)有很大關系,這種打茶的茶桶很有講究,茶桶木質的好壞直接關系著茶的味道,木質越好打出的酥油茶才會越好,其色、香、味均屬上乘。一般來說, 茶桶高一米左右, 內徑大小不等,約有半尺,內可裝一大壺茶湯,桶內有用來攪拌的攪茶棒。攪茶棒是由”塊圓形的木板和中心固定的木棍構成,上頭的木棒為把手,一拉一回就是打茶的動作,其目的就是把茶湯和酥油、鹽以及其他佐料充分混合融為一一體。 桶身用上好的木料制成,但特別講究和富有的人會把茶桶外觀做得很漂亮,外包的環箍換黃銅,攪棒上面的把手也用黃銅包著。在桶外的木箍或銅箍一般是六環到八環,如木桶再長一點就會有 10環(6、8、10、13、18、54、 80、108等,是的吉祥數)。
有些藏家打茶的木桶很小,有的僅一尺多高,特別是云南中甸等地。
木桶上有一米左右長的牛皮帶子作為套環,方便主人取拿,在打茶時也可將帶子繹在木柱上或踩在腳下作為固定之用。再大些的木桶只會在寺院出
現,因為寺廟的僧眾多,只有用很大的打茶桶才能滿足需要。茶桶在藏家的功能小僅限打茶,還是必不可少的裝飾物,對于很多藏族人家來說,有一個漂亮的打茶桶是很重要的。
在藏區些氣候濕潤的地方也會用竹 子做的打茶桶,混合著竹子清香的酥油茶那又是另外一 番風味。時至今日,隨著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方便快捷的現代電動打茶機進入了千萬藏族同胞的家中,然而多數人還是認為用傳統木桶做出的酥油茶風味更佳。因木桶有保溫、保鮮的作用,再加上淡淡的茶桶木味,和打酥油茶時伴著給客人制作好茶的用心,所以應該無論時代如何變化,都還是會有人
固守這樣的傳統吧。
主人熬好清茶后,把準備好的酥油和鹽-齊放人茶桶內(如有其他佐料也在此時加入),然后加入清茶開始來回上下攪動,攪動的次數越多,茶水跟酥油、鹽及其他佐料融和得就會越好,口味也更好。
講究的打茶者會不遺余力地拉動攪棒108次,身體鍛煉了,美味的酥油茶也出來了,茶打得好,茶味就好。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動作,操作起來卻還具具有一定的難度,不會打或剛開始學打的話要小心把握,否則一不小心茶湯就會被拉出茶桶酒出來,多半會在自己的衣服和鞋上留下一片油油的茶漬,這是件很羞的事。打茶技術的好壞,從聲音上就能辨別。操作得當,茶桶內會發出有規律、有秩序的聲音。其實打茶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很多人在打茶時會一邊打茶一邊唱佛經六字真言, 或唱一些很好斯聽的打茶歌。茶打好后,左手抓著桶口,右手提著帶子的慢慢把茶倒茶壺內。因為打茶需要些時間, 茶就會有所變冷,所以需稍做加熱就可飲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