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斤白酒泡多少斤黑棗好—十斤酒放多少大棗和枸杞
最近的養脾加血新寵——這個黑黑的棗子。
切開之后和紅棗對比,黑棗的肉肉全是細致、綿密的果膠,吃起來也是糯糯的。不像紅棗吃起來干渣渣的。
這是發酵、糖化過的棗肉,它相當于是紅棗的“黑化”升級版。
它大概是把紅棗“不容易被消化吸收”的弱點都黑掉了,
直接入口當零食吃,非常好吸收。
味厚色黑,入肝腎。
健
脾、加血力
更強。
而且微酸甜,竟然很好吃哎。
我果然是土味零食代言人,這個陜北土制的黑棗子,我竟然那么懂它。
棗子只要吃對了,
就是家常版的——補 脾+加血果。
尤其脾家虛、血不足、手足不溫、臉色蒼白、萎黃、姨媽期腹痛的妹子,平時煲湯、煲、煮粥離不開它。
我寫過好幾篇棗子的吃法,
就是想吃出那個“日食三棗,長 生不老”的境界來。
棗子紅了,摘下來,直接曬干,是我們日常吃的紅棗。這種干紅棗適合煲湯、煮粥用。
直接吃?還是生棗呢,干、硬,一嚼滿嘴渣,既不好吃,也不好吸收利用。。
為此,我們還專門研究了紅棗補 脾、加血、又不給脾胃添堵,補得上、又無后顧之憂的吃法。
做過“三蒸三晾”的紅棗(就是上圖啦)。
陜北民間烤制的這種黑棗,就是棗子傳統產地的祖輩研究下來的,比較利于脾胃的日常吃棗方式。
黑棗,是怎么變黑的呢?
▼
每年過了白露,晉陜黃河兩岸的棗子全紅,但還沒有糖化變軟之前,趁新鮮把它摘下來。
① 過水煮一下,紅溜溜的棗子,變個半熟。
② 然后放進烤房里,反復低溫烤制、自然發酵。
老烤房就像土炕一樣,底下燒炭火,這也是很講究技術的一個環節。
第 一次烤大約24小時,之后推出來覆蓋堆放大約兩三天,讓糖分釋放均勻,再次清洗,然后推進烤房繼續烤制。
③ 反復烤制約兩周后,取出來,繼續讓它經歷一段時間的糖化,就變成了這種黑棗。
反復烤制、發酵的黑棗,果膠經過小發酵之后,散發出了酸棗的香氣,口感微酸不膩,簡直不要太好吃啦!
經過反復烤制、自然發酵之后,也不容易生痰生淤了。能吃的人更多了,脾胃虛弱的人、小孩、老人都能吃。
黑棗,是紅棗的一種傳統炮制方法。
▼
反復烤制+自然發酵出的黑棗,棗肉從紅棗原本干渣渣的口感,變成濃厚、軟糯而有韌勁的果膠。
每一次的烤制和自然發酵,都在悄悄地改變紅棗的屬性,讓它更溫和入脾。
大棗經過蒸熟、糖化、發酵之后,口感更厚重多脂,“膠”的程度明顯提高了。
所以它特別“養”的是血虧之人,尤其是女人,日日少量攝取、持之以恒地加血,女孩子就是要血氣十足才好看!
每天當零食吃3-5個,作為血虛,脾生血力差,等血虧、血不足的食養補充。孕期也可以吃,酸酸甜甜地養足血。
今年的棗子拿到手后,我第一件事,
是泡了個——娘酒黑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