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燒皇郭師傅月餅,郭師傅叉燒皇月餅多少錢一盒
-發現惠州本土老店-
尋味惠州第71期內容
時間回到1988年
那年的中秋節,歡樂熱鬧。晚飯過后,大人們坐在一起喝茶、賞月、吃月餅。小孩子坐不住咯,這里看看、那里串串,伴隨這燈籠的音樂聲、孩子的嘻笑聲、大人的討論聲、大街上的鞭炮聲度過了一個又一個中秋。
中秋
每個節日都有屬于它的味覺回憶,30年后的今日,傳統中秋的味道漸行漸遠。值得慶幸的是,并非所有事情都隨著時間流逝,還有曾經陪伴我們童年的TA,仍然能讓人一口喚醒30年前的味覺記憶。
對于惠州人來說
一座城的中秋味
可能就是這一口月餅
對于很多惠州人來說,郭師傅月餅并不陌生,從爸媽那一輩開始,是每年的團圓夜都會出現的存在。三十年下來,縱使有更多包裝精美、口味新奇的其它誘惑,在味覺記憶里,郭師傅依然是不可替代的存在。
賣到脫銷的叉燒皇
吃了第一口就忍不住為這個招牌叉燒月餅瘋狂打call!秘制叉燒肉、水晶肉、核桃仁、瓜子仁、欖仁、芝麻仁、巴旦木、冬瓜條.....每一口都吃得很實在啊!
它可能沒有大品牌的奢華包裝加身,可能沒有大牌的宣傳和名氣,但是三十年老字號的真材實料,足以擊敗其它包裝浮夸的月餅。
用料毫不手軟
用在叉燒皇月餅的水晶肉,提前一個月就需要準備好,以高濃度米酒腌制至少一個月時間,取出時已經是晶瑩爽口。叉燒更是肥瘦相當,腌制入味。
仔細一看,叉燒皇月餅的表皮,經常都會出現一些隙縫,因為是全人手開皮和揉餡,加上餡料的飽滿,在烘烤時,自然就會裂開小小的隙縫。
隙縫能夠讓熱力滲入到月餅餡料里,讓每一塊瓜仁肉粒都經過高溫烘烤,一口咬下,香氣簡直無法抵擋。但正是這外表的不完美,才能讓每一個月餅的口感趨于完美。
五仁樸實無趣的內里
實則藏著五味雜陳的愛意
老一輩的人,對五仁月餅總有著不一樣的情結,也許是五仁月餅作為歷史最悠久的月餅品種,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度過了一段段物資貧乏而又溫情脈脈的歲月。
金裝上五仁月餅
輕輕掰開,里面滿滿都是核桃仁、瓜子仁、欖仁、芝麻仁、巴旦木。每一顆果仁都經過篩選,手工拌料,仔揉成團,在快餐文化的今天,依然堅持手工制作實在難能可貴。
五仁月餅最難拿廉價原料代替,因為瓜子、花生、核桃等等做不得假,貨真價實的五仁月餅成本比其他餡料高得多。
叉燒皇團圓月
惠州的大月餅原來還能這么霸氣!把月餅制作得比較大而圓,意思就是希望中秋能合家"大團圓"。
團圓月的內餡和叉燒月是相同的,體積是叉燒月餅的MAX版。里面的料一點都不會少,滿當當地填滿了整個大月餅。
團圓月不僅送禮體面,也很適合家庭分享,享一口足料月餅,賞一輪明月,小小的月餅里寄托著中國人最純樸、最真摯的情感。
一輩子
只做一件事
用心做好一個餅
1988年,郭師傅的第三代后輩們開始接手祖業并更名為“郭師傅餅店”。從90年代在吉隆當地的響有名聲,到如今憑著電商網絡銷往各全國,將近30年的歷程中,見證了惠州的發展,也陪伴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
在惠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屹立30年,此時郭師傅不再是一間小小的餅店,有了大家的認可,更多時候,是一種惠州的飲食文化的驕傲。
你記憶中的中秋是怎樣的呢?
記憶中的中秋
中秋節那天,爸媽一定會置辦好一桌豐盛的飯菜,每年也會去鎮上那家老字號餅鋪買月餅。晚飯過后,一家人圍坐在小院子吹吹風,看看月色。然后再搭配濃茶,一口餅,一口茶,感覺特別好。
——via.linsl
作為一個80后,有記憶的時候,是90年代初,那時候物質遠遠沒有現在這么豐富。每到快接近中秋節的時候,都會期待父母趕緊把月餅買回家。
——via.i'm多肉
那時候親戚間走動得比現在頻繁多了,中秋節一大家人都會聚在一起,吃著不太精致的油紙包裹的月餅,感受到的全是滿滿的親情。
——via.曉渡笙歌
有多久沒有好好和家人吃一頓飯?
有多久沒有問問爸媽想吃什么?
給他們帶去一份鐘愛的傳統味道
家人之間最暖心的事情莫過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