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的美食-三原美食都有哪些
說實話,我不貪嘴,但是身邊有人貪嘴,就把我?guī)狭恕?/p>
我愛三原縣的文化深厚,有人愛三原縣美食多,這大過年的,就跑到三原縣吃好吃的來了。
三原縣好吃的太多了,我以前都寫過,不過都是順帶寫的,這次來個專訪,要是這家店老板看到看,打賞一下哈,我可是付了全款的,哈哈哈。
三原老黃家,據(jù)說這家店名氣在西安比在三原縣的名氣大。
其實去三原縣城去,比我到南郊還方便,走延西高速10塊錢四五十分鐘,還不堵車堵心,回來在茯茶小鎮(zhèn)圍爐喝個茶,一個閑適的下午就過去了,心情多美麗!
老黃家還有一個名字叫做中華名小吃,就在縣政府旁邊的豐原街,這可是百年老店,創(chuàng)建于清末年代,悠久歷史。
今天還好,雖然是飯口,但是門口有指揮車的,還把車停下來了。
我們四個人,按說有些少,老黃家是經(jīng)營小吃和陜菜的,不過小吃更有名氣,金錢油塔、泡油糕、疙瘩面、碼子煮饃、珍珠餃子、千層油餅……這一樣點一個,我們都吃不完的。
店里就餐人不少,等了一會兒有了位子,大家選菜,都不是第一次來了,選菜心里都有譜,“泡泡油糕”、“疙瘩面”是必點的,就一個一份,有人沒吃過碼子泡饃,來一份,看見獅子頭了,來一份。
我桑眼黑面樸刀,點了一份,其實這家的酸辣白菜很對味道,我給點了一份,后來見黑面布袋和辣子蒜羊血,嘴又饞了,又點了一份。七八個菜,果不其然沒有吃完,打包了黑面布袋,也吃撐了。
泡泡油糕算是三原縣最有名氣的傳統(tǒng)小吃,其淵源可上溯至唐代韋巨源的燒尾宴名點“見風(fēng)消”油潔餅。泡泡油糕色澤乳白,表皮蓬松,猶如輕紗織就,蟬翼作成,可謂巧奪天工。
其實要我說,這個賣相比吃香好,點一份大家看看稀奇就行,看著大也不占肚子。
疙瘩面還是不錯的,一面三吃。油潑辣子,一小碗湯,一小碗肉沫臊子,三小份碗繞成三疙瘩的面,我們都吃過,就點一份大家嘗嘗。
如果不是老關(guān)中,估計都不知道碼子泡饃了,其實就是“三鮮煮饃”,也有叫紅肉煮饃的,以前與“牛羊肉泡饃”“葫蘆頭泡饃”并稱陜西煮饃的三駕馬車。
不過現(xiàn)在街面上很少了,一些大一些的葫蘆頭點還有,有名的不太多。
現(xiàn)在的碼子煮饃都不用你手掰,碗里都是饃片片饃條條,用肉丸、燒肉、響皮、白肉粉絲,加鮮湯煮成。成品色澤乳白,饃筋光鮮,三鮮酥爛。
就是一個鮮。其實我以前吃三原縣城隍廟前的那家碼子泡饃,是帶海鮮的,味道更好。
不過,老黃家有個好處:小吃多而全,想吃啥都有。
墻上的照片,手里的菜單,可選的很多,除了我們選的,“千層油餅”、“窩窩面”、“籠籠肉”、“金錢油餅”、“珍珠餃子”、“黃家貴妃餃子”、“黃燜雞”、“蒸雜燴”……
你說你得來幾次才能吃完?
我們點的最貴的就是獅子頭,60多元,中規(guī)中矩,沒啥特色。其實要是不點這個菜,我們四人平均下來也就是四十多元。
其實最便宜的酸辣白菜吃的干干凈凈,炒的有鍋氣,和夜市上的一個味道,真正意義上的光盤。
辣子蒜羊血也不錯,但是和我多年前前在未央湖吃的那個相比,還是差些味道,那個干辣子我是能一根根吃下去的,香中帶辣。
一頓飯,花了點了這么多也就二百出頭,四個人不算多,關(guān)鍵沒吃完還打包了。
唉,眼睛比肚子大,大家來這里點菜要慎重了。
吃完,順路買了楊家元宵,便宜好吃,一路到茯茶小鎮(zhèn)喝茶消食,那10元過路費就省了。
咱是騎自行車逛酒吧,能省得省該花得花。
信步荒野,訪路探幽,鄉(xiāng)俗俚語,負(fù)暄問道。走向山林鄉(xiāng)野,探索身邊美景,感受民情風(fēng)俗。歡迎關(guān)注,歡迎轉(zhuǎn)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