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節作文結尾;美食節作文結尾50字
距全縣脫貧還有251天
距與全國同步小康還有616天
人世間,唯有美食和美景不可辜負,說起康縣美景,不得不提起靈動搖曳、清新脫俗、民俗獨特的中國最美村鎮陽壩鎮,而說起康南美食,不得不提起“事事圓滿,每人有碗,人人有飯”的康南“十大碗”。村宴上,康南“十大碗”是寄托合家團圓、十全十美美好愿望的壓軸大菜。今天,就隨小編推薦的一篇美文,一起來品味康南美食——十大碗,當然,它也會在4月26日——5月2日的康縣鄉村旅游文化美食節上與您“不吃不散”。
康南“十大碗”
自氐羌在甘陜川歷經興起—繁榮—消亡之后,康南,這片被原始森林牢牢覆蓋著的四塞之地,在沉睡千百年之后,被周邊因歷代戰亂而遷入的居民發掘。
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居民,大多姓氏繁多,民俗各異,生活方式更是雜亂,這些飽受戰亂之苦而追求安定生活的人們來到西秦嶺深處的康南河川谷地,開始了他們的共同生活。為了更好的生存,它們相互摩擦,相互融合,形成了如今各姓氏居民之間大雜居、小聚居的獨有聚落特點。這些居民為了追求合家團圓、十全十美的生活,在社會發展與民族融合的同時,相互之間約定俗成了這種“十大碗”的獨特飲食文化,這種獨特飲食文化,一般在婚喪、嫁娶、祭祀等重大事情時專用,“十大碗”就意味著事事圓滿,每人有碗,人人有飯,不足十大碗(除祭祀酒席外)者,則意味著主人對桌上所坐賓客的無禮、取鬧、藐視,會被在坐賓客反稱為“討口子(乞丐)”酒席。
每到開席都要放鞭炮,隨著陣陣鞭炮聲,執事(主持人)便吆喝執席的(專門負責端盤照顧客人的幫忙人)招呼賓客入席,來客們陸陸續續圓起(坐滿之意)了桌子。“十大碗”酒席的坐法很有講義,面向門口或正北的位置為上座,叫尊位,坐此位置者叫尊客;臨近門口或正南的位置為次座,叫貴位;另外兩邊為次次座,全桌座位按照尊卑貴賤、客主輩分或年齡來坐;一般上座和次座各坐三人,兩邊次次座各坐兩人。這樣坐是讓當地的人們都尊老愛幼,也寄托著當地人希望自己的子孫兒女們多出尊貴之人。
在客人坐滿位子之后,執事便吆喝執席的裝煙泡茶,倒酒上菜。執席的每人照看一桌,裝上煙,泡好茶,倒滿酒后,便去端菜。在很早以前,人們生活拮據,只出五個盤子,一盤煮肝四盤面碟子,主要用來下酒。一盤煮肝,原料與做法是以動物的肝(可用精廋肉替代)為主,煮熟且晾冷后切成片,加入胡椒粉、辣椒面子、食鹽等各種調味品,攪拌均勻,關鍵要五味俱全,形成一道涼菜,擺在最中央。四盤干碟子,又叫果子,也叫炸面葉,其原料與做法是將雞蛋和胡椒粉及食鹽與面粉攪勻,加入水,揉成團,并搟成面片,切成小片放入油鍋炸至金黃色即可。四盤干碟子最大區別是其名稱和形狀,第一盤叫柿蒂,把面片切成正方形,四角卷向同一面的中心,成柿蒂狀;第二盤叫三格子,把面片切成三角形狀;第三盤叫白果,把面片切成菱形狀;第四盤叫背架子,把面片切成正方形,在一條對角線兩側各劃一道同其相平行的口子,再將另一條對角線所對應的兩個角,穿過兩道口子翻至另一面,成背架子形狀。一盤煮肝四盤面碟子,意味著主人名望好,通情達理,平日為人好,交際廣泛,四面八方的人們都愿意與他相互來往。如今社會發展了,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多出十至十二個菜,在原來菜譜基礎上另加五至七道涼菜。
在這太平安詳的世外之境,康南人主客雙方在酒席上表示彼此的誠意,各有一番講究。主人方顧面子,常常要翻席,所謂翻席也就是主人要求全部的客人坐完第一輪酒席之后再重新開始坐第二輪,甚至坐第三輪,直到所有客人喝足酒,吃飽飯,無人再坐。客人方往往全家出動,一個不漏,若少來一人,則主人會認為是不賞臉,不給面子,便通知執事專門派人上門來請。
在酒席開始后,主人方全家會挨個給客人們敬酒,客人們也相敬相勸,談笑自如,盡情暢飲。待到酒至半酣時,執事便又開始吆喝執席的撤盤子換碗。
“十大碗”的原料做法和上菜順序也很有講究。十碗菜必須分四次上完,第一道上桌的是品碗,這是桌上所有客人們都期盼的一道菜,因為品碗是“十大碗”的頭碗,由各種菜雜燴而成,意寓的客人匯聚一地,和諧共處,安享太平。若第一道菜不是品碗,說明今天的酒席隨著幾道家常菜的到來馬上就要結束,反之,若是品碗,則說明今天的酒席是“十大碗”,才剛剛開始。品碗的原料有木耳、黃花、豆腐皮、酥肉(酥肉的做法下面第二道菜中有說明)、包包菜、角角菜等,做法是將各種洗干凈的鮮菜拌入花椒粉、辣椒面子等調料后放入碗底,再將酥肉以傘頂形狀擺在菜上,再放入蒸籠蒸三十分鐘后即可,出籠后各種美菜在碗中或矯情或招搖,或嫵媚或妖嬈,爭奇斗艷;或酸,或甜,或辣,或苦,或咸,五味俱全。第二道上桌的是兩碗豆腐坨子、兩碗酥肉和一碗假魚。兩碗豆腐坨子做法一致,原料是一碗用老豆腐,另一碗用嫩豆腐,意寓主人誠心誠意,全家老幼都歡迎客人的到來。做法是先將選好的豆腐切成上下兩面為菱形,其余四面為長方形的斜六面體,用慢火在自制的菜籽油中炸至表皮呈金黃色即可出鍋,出鍋后盛入碗中用淡鹽水浸泡十分鐘,上頭撒少許切碎的蔥葉,再連同淡鹽水放入蒸籠蒸十五分鐘后取出,清淡稚嫩,蔥香飄溢,豆味浸肺。兩碗酥肉也是做法一致,主要原料是一碗用精廋肉,另一碗用排骨肉。在康南,酥肉、坨子肉、粉蒸肉、夾沙肉四大肉菜共六大碗,意味著主人家吊椽上吊滿了臘肉,四季都有肉,辦事六六大順,意寓主人家底好,錢糧充足,家中富裕。其做法是在臘肉中選取上好的精廋肉和排骨切剁成小塊,在蘸上預先由雞蛋、淀粉、面粉加調料攪和好的粘稠面漿,用慢火在自制的菜籽油中炸至表皮呈金黃色后撈出,堆在碗中放入蒸籠蒸三十分鐘后取出,塊塊金黃,肉味繚繞,蛋香撲鼻。假魚,顧名思義,是假的魚,民風淳樸的康南人希望年年有余,洋洋寬裕。其做法是先攪一小盆由雞蛋和淀粉再加一些花椒粉之類的調料攪拌而成的粘稠面漿,然后,再選取枝葉鮮嫩的小茴香,切成二至三寸長,在盆子里翻轉至蘸滿粘稠面漿,用筷子夾出縱向放入自制的菜籽油中用慢火炸干后撈出,其海鮮味十足,形狀成條,一頭扁平,一頭尖小,且小茴香外露表皮的枝莖又像魚紋,故名曰假魚。第三道上桌的是兩碗坨子肉和一碗粉蒸肉。兩碗坨子肉做法一致,原料均用新鮮肉,一碗用五花肉,一碗用肥肉,做法是將洗凈的鮮肉切成大團棱形塊,加上碎辣椒、花椒粒、大蒜片和生姜片,在加熱成滾燙的土蜂蜜中熬制(十分鐘左右)至色澤透明亮麗,取出后放入盛有少量涼水的碗中,再在蒸籠里用慢火蒸煮三十分鐘后即可出籠,其貌雍容大方,其色紅潤鮮亮,其味甜潤飽滿,其質綿軟柔滑。如若沒有土蜂蜜,可用紅糖代替,當然,最好是選用土蜂蜜,因為土蜂蜜既有去膩上色,摘奪口感作用,又有祛痰滋肺,美容養生的功能。粉蒸肉的主要原料是五花肉、臭黃金(康南獨有的野生樹種的葉子)、包谷珍珍(手工舂的粗包谷面)。做法是將肉在水中略煮片刻,再切成長方形大薄片放入小盆中,加入胡椒粉、辣椒面子、香豆子粉、玉米珍珍和臭黃金并攪和均勻,然后取一空碗,將攪和后的肉片肉皮緊挨碗底縱向排列十片,再把攪和好的臭黃金堆放在肉上,放入蒸籠中蒸三十分鐘后取出,翻扣于另一空碗中,使臭黃金翻到碗底,肉片翻到碗上,即可端上桌,此碗菜肉味撲面,香飄十里,百吃不膩。最后一道菜是夾沙肉,是“十大碗”的尾碗,也叫甜肉。夾沙肉的原料最好是選用臘肉中的五花肉,做法是將此五花肉切成薄片,且每兩片之間肉皮相連,將拌有核桃渣和花生渣的土蜂蜜用慢火熬制成汁,加入肉皮相連的兩片五花肉中間,肉皮緊挨碗底縱向擺放十塊,在蒸籠中蒸三十分鐘即可出籠,此菜艷麗透亮,略帶桃色,甘甜爽口。“十大碗”以甜食結尾,意寓康南人對甜蜜生活的追求與向往。
康南“十大碗”對十碗菜在席桌上的擺放順序也有一定的講究,有腰里硬、一桿旗和七姓箭三種擺法。
腰里硬擺法圖示
腰里硬用于蓋屋架瓴,迎賓待客和紅梅喜事,中間一排四個盤子(其中品碗和粉蒸肉位置可互換),上下兩排各三個盤子,意寓主人腰里系的錢袋子裝滿了錢,腰桿直,萬事不怕,底氣十足。
一桿旗擺法圖示
一桿旗用于喪葬白事,碗菜位置固定不變,表示經歷此事之后會百事順心,有家景蒸蒸日上之意。白事酒席的最后還要加一道祭菜,意寓后繼有人,子孫祥發。
七姓箭擺法圖示
七姓箭常用于敬神祭祀,改邪驅魔,只用七個碗,少兩個酥肉和一個駝子肉,并將品碗改稱為和菜碗,意寓全民在神靈的保佑下,七姓齊心,團結一心,向前發展,爭取幸福生活。
康南“十大碗”不僅桌上擺法有講究,吃法也有講究,每一碗及每一碗中的每一菜都講究“十”數,桌上不多不少,每人各一,意寓著康南人無論在怎樣的環境下,都追求十全十美、團團圓圓、和諧安詳的幸福生活。
文/林平
臘豬腿燉蘿卜干
臘豬腿燉蘿卜干,顧名思義,就是將臘豬腿和蘿卜干和在一起,配以蔥、姜等調料,放入鍋內燉煮而成的一道美食,其肉咸味剛好,其湯清淡可口,肥而不膩的臘肉融入蘿卜的清香,實乃人間一道美味。
正在熏制的臘豬腿
臘肉(豬腿)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蘿卜干可以說也不是什么特別的菜品,然而將這兩者結合起來,卻形成了富有康縣特色的美食——臘豬腿燉蘿卜干。
臘豬腿和蘿卜干是這道美食必不可少的兩部分素材,我們先從臘豬腿(臘肉)說起。康縣加工制作臘肉的傳統習慣不僅久遠,而且普遍。每逢冬臘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戶戶殺豬宰羊,除留夠過年用的鮮肉外,其余乘鮮用食鹽,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八角、桂皮等香料,腌入缸中。選用柏樹枝、椿樹皮或柴火慢慢熏烤,然后掛起來用煙火慢慢熏干而成。
放在案板上待切的臘豬腿
康縣生態良好、林草豐茂。過去的康縣農村,幾乎家家都燒柴做飯或取暖,是熏制臘肉的有利條件。即使城里人,雖不殺豬宰羊,但每到冬臘月,也要在那市場上挑那上好的白條肉,或肥或瘦,買上一些,回家如法腌制,熏上幾塊臘肉,品品臘味。如自家不燒柴火,便托鄉下親友熏上幾塊。
曬好的蘿卜干
蘿卜干,即曬干的蘿卜,是一種獨具風味的易保存干蔬菜。蘿卜干咸香脆口,消食開胃,是一道物美價廉、深受大眾喜愛的美食。蘿卜干制作一般是在冬至前后進行,要經過“曬、腌、藏”三道工序,首先將蘿卜清洗干凈,放太陽下曝曬后用鹽圍實,一層蘿卜一層鹽,裝滿后上蓋,再壓上大石塊,晚間收回,經過半月時間,蘿卜干就可存放待用了。
把蘿卜干用開水進行浸泡
做臘豬腿燉蘿卜干,首先要準備好原材料,臘豬腿洗凈斬塊提前泡軟,蘿卜干提前泡兩個小時。然后將臘豬腿放入鍋里煮,水開后再煮幾分鐘,確保臘豬腿清香純正。隨后,將生姜稍微拍碎,把蘿卜干切成合適長短的段,并將二者放入砂鍋內,加入適量水煮開。最后,將煮好的臘豬腿夾入砂鍋里,以小火燉兩個小時,撒上蔥花,一道鮮香可口的美味就可以出鍋了。值得注意的是,臘豬腿要先煮一會,減少咸度,去掉浮沫,這樣再放入砂鍋里燉的湯清淡可口。
將切好的臘豬腿放入鍋內進行蒸煮
臘豬腿燉蘿卜干做法看似簡單,方法程序一看就懂,但是做起來程序多、環節多、費時多,環環相扣、缺一不可。通常做一道臘豬腿燉蘿卜干大約需要三個多小時,喜歡美食的你可不要怕麻煩,如果怕麻煩就來康縣美麗鄉村盡情享受這里的美景,盡情品嘗這里農家樂的美食吧!
剛出鍋的臘豬腿燉蘿卜干
美麗康縣,美在生態,美在人文,也美在這里的美食。在這美好的時節,遠離城市的喧囂,在康縣覓得一方心靈的凈土,找尋自然的蹤跡,去時間的長河里捕捉歲月的痕跡,品嘗那流傳千年的美食!
文/茍鵬澤
監制:李 銳 責編:張毓文 編輯:茍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