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縣特色美食(魏縣有什么特色)
魏縣,隸屬河北省邯鄲市,說到魏縣小吃,讓人不得不想起魏縣大鍋菜。大鍋菜從字面來看,就是一大鍋的菜,實意也是如此。魏縣還有哪些特色小吃你吃過呢?看看下面這些魏縣美食你吃過幾樣?
1、魏縣大鍋菜
大鍋菜本身搭配的食材多樣,營養(yǎng)豐富,湯汁相當(dāng)濃郁。而之所以叫作大鍋菜,是因為早年間人們在一起勞作,然后一起吃飯,所以就叫做大鍋菜了。大鍋菜具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也只有普通東西才能做得地道。
2、魏縣菜饃
饅頭起源于三國時代。當(dāng)時蜀國南邊的南蠻洞主孟獲總是不斷來襲擊騷擾,于是諸葛亮親自帶兵去征伐孟獲。瀘水一帶人煙極少,瘴氣很重而且瀘水有毒。諸葛亮手下提出一個迷信的主意:殺死一些“南蠻”的俘虜,用他們的頭顱去祭瀘水的河神。諸葛亮當(dāng)然不能答應(yīng)殺“南蠻”俘虜,但是為了鼓舞士氣,他想出一個辦法:用軍中帶的面粉和成面泥,捏成人頭的樣子蒸熟,當(dāng)作祭品來代替“蠻”頭去祭祀河神。
3、魏縣煎皮渣
傳統(tǒng)的皮渣是魏縣名吃,在當(dāng)?shù)仉S處可以買到。買回來后煎著吃、燉著吃、自家小炒、紅白喜事上的燴菜都不可缺少。煎皮渣是將蒸好的皮渣切成薄片,煎成兩面金黃,外焦里嫩,放入香蔥、蒜末便可起鍋,然后趁熱蘸著蒜汁,一道美味的煎皮渣就可以上桌了。
4、魏縣煎血腸
相傳三國時期,曹操路過魏縣,在一棵古槐下偶遇一老者,老者正在煎一種曹操未曾見過的東西,此物呈長方形,較薄,老者謂之曰:“血腸”。曹操嘗后大喜,血腸遂流傳開來。
5、魏縣琉璃饃
琉璃饃本為宮廷小吃,是乾隆年間宮廷廚師研制而成,后在清朝末期流傳到魏縣成為當(dāng)?shù)匦〕浴A鹆юx外形呈金玉堆砌,入口酥而香脆,甜而不膩,沁人肺腑,觀之食欲大增,食之不離不棄。2006年邯鄲美食節(jié)中被評為“邯鄲特色小吃”,2007年冀菜飲食文化中獲“河北名小吃獎”。
6、魏縣苦累
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困難時期到20世紀(jì)70年代,苦累是常吃的食物。之所以那時候常吃,是因為當(dāng)時糧食短缺,人們?yōu)榱耸〖Z,能把僅有的一點糧食吃到下一年,所以就變著法兒的吃糠糠菜菜。老百姓還總結(jié)出這樣的順口溜:“搟面省,烙餅費(fèi),蒸干糧不如炪苦累。”
7、魏縣榆饸饹
魏縣人有這樣一個習(xí)慣,每到清明節(jié)家家戶戶都要吃頓榆皮面饸饹。相傳,魏縣古城南關(guān)村有一株千年的大榆樹成精,禍害當(dāng)?shù)匕傩铡S幸蝗諈味促e云游至此,正巧看到榆樹精在殘害百姓,就與其大戰(zhàn)一場,將其消滅。呂洞賓將百姓救出并告訴他們:“榆樹精禍害一方,將它的榆樹皮扒下來,搗爛軋成餅切成條,在開水鍋里煮著吃。讓他千刀萬剮下鍋煮,就永遠(yuǎn)不能再作怪。”百姓聽了呂洞賓的話,從此安居樂業(yè)。榆皮面被發(fā)現(xiàn)以后,魏縣人民利用它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災(zāi)荒之年,成為一種獨(dú)特的風(fēng)味食品。
8、魏縣油炸金蟬
金蟬,營養(yǎng)價值高,素有唐僧肉的美譽(yù)。由于金蟬的營養(yǎng)價值高和風(fēng)格獨(dú)特的良好口感,以及對人體發(fā)揮的多種滋補(bǔ)藥效功能,民間早有把吃金蟬子比喻成可以讓人長生不老的“唐僧肉”。
9、薛莊村涼粉
魏縣薛莊村涼粉由綠豆做成,每年春末至中秋,為賣涼粉的旺季。該村涼粉分兩種:一是渾涼粉,呈蛋青色,用刀切條,吃著略有漿溺味,很美口;另一種是白涼粉,透明天白,用撓子刮絲,或用刀切條吃著清涼可口。其調(diào)料主要是:鹽、醋、蒜和小磨香油。涼粉是夏季消暑的良好食品。
10、魏縣冰糖雪梨
雪梨肉嫩白如雪,是一種常見的水果。魏縣是我國的雪梨之鄉(xiāng),魏縣冰糖雪梨喝了梨湯,還可以啃一個 酥酥綿綿的大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