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美食-紀錄片美食紀錄片
進入冬季,天寒地凍,誰不想貓在家里吃上一桌熱乎乎的好吃的呢。也許這正是許多美食紀錄片趕在這個時候扎堆推出的原因。以下這四部美食紀錄片,無論是聚焦身邊的美食,還是遠赴萬里之外的尋訪,相信都會是你的冬日開胃良伴。
中國餐館
這部紀錄片獨辟蹊徑,說的不僅僅是中國餐館,還是遠在海外的中國餐館。跨越五大洲、三大洋, 尋找十家散落在全球不同角落的中國餐館,聚焦海外華人飲食生活。沒有了家鄉的風土和食材,孤身在外中國廚師如何大展拳腳?他們怎樣安撫同為異鄉客的同胞的胃,又是如何收服外國人的心?相信許多人都會帶著像我一樣的一連串問號來看這部紀錄片。
《中國餐館》海報
《中國餐館》剛剛播出了三集。第一集講述的是在斐濟的第三大城市扎根15年的“渤海海鮮酒家”,和它的經營者的故事。兼職餐廳老板和主廚的岳修建和當地人一起出海打魚,對當地海鮮市場了如指掌,用鯛魚做水煮魚,但也沒忘了最中國的傳統手藝——水中豆腐雕花的手法讓人嘆為觀止。第二集則講述了做出了整個非洲第一家提供小雞燉蘑菇的餐館的黑龍江廚子的故事。真的是如紀錄片的宣傳語一般,要做的是“四海一家的人生百味”。
一家中國餐館里的外國服務員
大地私宴
以廚師為美食紀錄片的主角,旅行到哪里就做飯到哪里,這在國外美食紀錄片中是很常見的形式。事實上,電視史上把旅行和美食結合在一起,做成旅行美食紀錄片的開山鼻祖,就是一位英國廚師,Keith Floyd。他可以在任何地方做飯,港口、漁船、森林、古堡。架起爐子,準備好當地食材,再來一杯葡萄酒,一邊做飯,一邊喝酒,一邊對著鏡頭喋喋不休滔滔不絕,就是典型的Keith Floyd式旅行。但是在中國,拍攝過的這么多的美食紀錄片中,《大地私宴》可能是第一部邀請廚師作為第一敘事者的作品,這引起了我強烈的興趣。
《大地私宴》海報
《大地私宴》分為六大篇章,邀請了六位在中國已有成就的廚師,其中幾位還獲得了米其林的星級或推薦。他們去全球不同地方旅行,發掘當地食材,或陌生,或熟悉,去學習當地的烹飪方式,甚至與當地廚師明火亮灶地“過招”,是這檔節目最大的特色。在第一集里,BO Shanghai米其林餐廳主廚DeAille和Simon,操著不是特別熟練的普通話,去到浙江湖州的三洲山村,發現了竹蓀、竹蓀蛋、竹鞭筍等等毛竹衍生品,他們試著用自己的技法去改造民間美食,做一場竹蓀宴。而來自上海的私廚汪姐,在大西北接受了一場文化和飲食差異的洗禮,她親自去地里采集了地椒葉和百里香,嘗到了橫山鐵鍋燉羊肉,也為當地的朋友做了放糖的海派紅燒羊肉,以及肉餡兒的月餅。二十幾歲便成為米其林三星行政總廚的Alan Yu(余溟燁)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牛肉鋪子里看當地人如何分割牛的不同部位,轉頭就像最普通的阿根廷人一樣,在巴塔哥尼亞高原的荒野之中做了一頓牛肉BBQ。我們看到這些最游刃有余的名廚,在面對新食材時也不免會迷惑,在處理烹飪時甚至不免手忙腳亂,不免讓普通觀眾們也找到了和名廚們的共鳴,而他們在案板和灶臺間沉下心來聚精會神的模樣,也是我們能見到的,一位廚師最美的瞬間。
除此以外,《大地私宴》聚焦的不僅僅是如何做飯,更是這幾位功成名就的廚師如何面對自己的職業瓶頸,如何尋求成長和突破的心靈故事。
早餐中國 第二季
2019年上半年,《早餐中國》第一季取得了巨大成功,于是,第二季如今又卷土重來了。依然取材于城市里的最普通的早餐鋪子,依然是只有五六分鐘的短視頻,依然在最后會播放店主的單曲循環……《早餐中國》也許是最下飯的中國美食紀錄片了。
《早餐中國》第二季的插畫
第二季再次跑遍全國,正是這些藏在城市小角落的早餐店,用第一鍋早餐的熱氣喚醒了整個城市,那些彌漫在鏡頭前的霧氣,讓每一個看到這一幕的觀眾也感到生機勃勃的幸福感。短短的幾分鐘視頻,既展示了食物本身的美好誘人,也技術型地展示了它們的制作細節,從中也讓我們看到了早餐制作者們的辛勤勞作。早餐雖是小吃,費時費力卻也不輸正餐,店主們更要凌晨即起,早做準備。天津鍋巴菜的鹵湯光是熬蔥姜便要熬上四個小時,寧夏羊雜碎湯必不可缺的面肺要用清水將羊肺六次洗透。店主們如此辛苦,不光是為了養家糊口,也是為了食客的那份滿足和贊美。對許多異鄉漂泊客來說,如果看到了家鄉的早餐在鏡頭中出現,在早餐的熱氣氤氳和食客的言笑晏晏中,又怎能不感受到淡淡鄉愁呢?
第二季中出現的江西米粉
相對于第一季,第二季也有些許的變化,忠實觀眾在第二季播出后便能發現,《早餐中國2》聽取了網友們的意見,將鏡頭大量對準了北方,展現了包括新疆的烤包子和奶茶、內蒙古赤峰的對夾、寧夏的羊雜碎、天津的鍋巴菜等北方特色早餐。據公眾號“毒眸”統計,《早餐中國2》的北方早餐共用16集,占比達45%,而第一季僅有5集,占比14%。
上海的味道 第二季
如果說《上海的味道》第一季用弄堂美食、海派美食等概念講述了上海的飲食文化的話,那第二季則更為“接地氣”,這一季的副標題是“魔都野有味”,它是一趟探尋上海郊野的美食之旅,節目組來到上海周邊的古鎮、鄉村、老街、郊野……總共訪問了24個鄉野古鎮,找到了24道上海特色美食,同時也挖掘了24個富有人文氣息的普通百姓的故事。從崇明糕到青浦茭白,你也許對這些名字并不陌生,但紀錄片給了觀眾一扇窗口,去看看它們的種植和制作背后的故事。
《上海的味道》海報
此外,《上海的味道》第二季的最大亮點,是邀請了專門的團隊,制作出了24首與上海美食、地域人文匹配的滬語童謠,在美食之外,也帶給屏幕前魔都人無限的懷舊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