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勝美食、龍勝美食美客電話
一起看看桂林各縣的經典美食吧~▼
陽朔
啤酒魚
啤酒魚是陽朔有名的特色菜。啤酒魚的出名,在于用料的講究,要想做出地道的啤酒魚,有兩大不是秘密的“秘訣”:一是要用漓江中現打上來的鯉魚,二是要用漓江水來煮魚。先用桂北山區出產的生茶油烹炸,后放入桂林產的上等啤酒燜好,再加上新鮮的番茄和青紅椒,具有獨特的香酥鮮嫩風味,讓你胃口大開。特別多是魚鱗被炸成一層脆殼,又沾滿了醬汁,真是一次全新的舌尖體驗。
田螺釀
田螺釀是地道的陽朔風味菜。此菜制作起來很費工夫,必須先將田螺漂盡泥漿,切去尾殼,挑出田螺肉,再用螺肉加上其他肉菜,調成餡心,加入薄荷葉、紫蘇等攪拌成糊狀,塞入田螺肚子里,還須掌握火候,炒到剛剛熟,才能別具一格。田螺釀口感韌而嫩滑,香味綿長鮮美。加上淡淡的薄荷味和三花酒味,夠味夠辣,堪稱陽朔萊肴中的一絕。
爆炒漓江蝦
爆炒漓江蝦是桂林典型的風味菜。以桂林漓江里的河蝦為原料加入少許桂林三花酒爆炒而成。由于漓江水清冽,漓江蝦肉質細嫩純正,原汁原味,使本菜肴色澤鮮紅如寶石,口感穌脆嫩爽,香而不濃,從中尚可品嘗出漓江水的清純與甘甜。
靈川
九屋臘味
桂林臘肉尤以九屋鄉臘味最佳,有臘肉、臘雞、臘鴨、臘、臘等多樣品種,而以豬肉為多。一般在冬季制作。將肉洗凈切塊,拌以鹽、酒、五香粉等佐料置于瓦罐腌制,晾干即成。一般可貯存半年不變質,吃時切片或蒸或炒均可,其味香撲鼻光澤透亮。
白果燉老鴨
白果燉老鴨是桂林傳統滋補菜,也是桂林餐館里的“拳頭菜”。靈川一帶盛產白果,白果燉老鴨即采用靈川白果為原料,老鴨切塊,用文火清燉而成,其特點是湯微苦、果香肉甜、營養豐富、四季皆宜。白果性涼,老鴨清火,所以白果燉老鴨既是一道可口的菜肴,又是一種滋補五臟、開胃生津、化痰止咳,潤肺益氣的上好補品。
冬筍炒牛肉
冬筍炒牛肉是桂林的傳統家常菜。采用桂北特產冬筍、上好牛肉、木耳、香菇及佐料、精工烹炒,裝盤即成。特點為牛肉嫩滑,冬筍鮮脆,色鮮味美,具有滋陰補血,健脾養胃功效。
全州
醋血鴨
全州醋血鴨是桂林全州的一個地方特色美食 ,采用盛夏上市的子鴨為原料,殺鴨留血、注入酸醋,以嫩姜或苦瓜為配料,將鴨肉先武、再文火燜熟,在出鍋前倒入醋血。成品上桌,清香沁人心脾、美味讓人難忘。
禾花魚
全州禾花魚是把它用酸水、鹽煮過,放在火爐上烘干,吃時放豆豉、蒜、姜,加上辣椒粉———咸辣適宜,味鮮無比,堪稱“嶺南一絕”。禾花魚吃法多種多樣。但只有把它“烘”干,才別有一番風味。全州人喜歡將“禾花干魚仔”在煮和蒸前稍用溫水浸泡,佐以豆豉、辣椒粉,配以白酒、味精、放在鐵鍋里煮。其肉質細膩,魚刺松軟、味道濃厚。造型美觀,湯汁乳白,富含膠質,魚肉鮮香細嫩,藿香味濃。
紅油米粉
全州紅油米粉系全州縣人民喜聞樂見的傳統食品。它既可作主食,也是理想的風味小吃。 在廣西的米粉種類中,能與柳州螺螄粉比紅的,全州紅油米粉算一個;能與各地湯粉比鮮的,全州紅油米粉也算一個。在全州居住,早上叫醒人的,不一定是鬧鐘,而可能是破窗而入的紅油米粉湯香,然后聽到樓下店老板或者顧客那熟悉的聲音:“再來個二兩,多給一點黃豆!”
興安
豬腳米粉
興安豬腳米粉與其他類型的桂林米粉一樣,用的是新榨出的新鮮米粉和切粉。與眾不同的是,豬腳以較大的塊狀堆放在碗中的米粉之上,耀眼奪目。興安豬腳米粉的豬腳在選料上采用精心挑選的豬前蹄,不做油炸,而是把新鮮豬腳配以生姜、豆豉、八角、草果等多種佐料熬制。熬熟的豬腳肥而不膩、脆而不硬,豬腳湯經過調配后鮮美、清香。興安豬腳米粉是米粉、豬腳、豬腳湯三位一體的美食。
南源禾花魚
南源村委地處興安縣城西北7.5公里處,該村禾花魚主要以稻田放養本地烏鯉魚品種為主,專食稻田禾花、浮萍等,不需要投放任何飼料,屬于無公害產品。因此,禾花魚具有肉質細膩、骨軟無腥味、蛋白質含量高等特點,嘗試用可養胃生津,滋補身體。成年禾花魚全身呈烏紫色,手感細膩光滑,熟吃味道香甜可口,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低熱量的營養佳品,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興安米粉
名滿天下的桂林米粉最早是從興安發源的。興安米粉以其獨特的風味遠近聞名。其做工考究,先將上好大米磨成漿,裝袋濾干,揣成粉團煮熟后壓榨成圓根或片狀即成。圓的稱米粉,片狀的稱切粉,通稱米粉,其特點是潔白、細嫩、軟滑、爽口。其吃法多樣。吃米粉用的鹵水是用二十余種中草藥加各種香料調配而成。鹵水的制作最講究,其工藝各家有異,大致以豬、牛骨、羅漢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濃郁。
永福
三皇芋苗干
三皇芋苗干,為曬干的芋苗莖。上好的芋苗干,口感軟糯,纖維豐富,對促進人的大腸蠕動有很好的作用,適當進食甚為有益。而從口味的角度來說,芋苗干在烹調的過程中可吸取其他食物的味道,進而使菜肴的食味富于層次。芋苗干還能減低脂肪的肥膩口感,從而達至味道的平衡。
黃竹筍炒臘肉
黃竹筍是永福養生保健食品之一,其富含有蛋白質、粗纖維、糖類、維生素和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有機化合物,具有開胃消食、減肥、健美、防便秘等作用,是高蛋白、低淀粉、低脂肪的綠色食品。可火鍋燙吃,又可鹵燴煎炒,味香甜,鮮嫩可口,為四時客宴和家常小吃之佳肴,亦是饋贈親友的上等禮品。
桂花炒肉松
桂花炒肉松是桂林傳統的滋補名菜,采用鮮桂花、瘦肉、雞蛋及各式佐料等配以獨特佐料精致燴炒而成。特點是肉松干香、蛋松色黃、桂花清香,屬下酒佳肴。具有腹胃平肝、益腎散寒功能。
灌陽
炒米茶
灌陽的最有名的小吃之一。灌陽的油茶也叫“炒米茶”,顧名思義“炒米茶”就是以炒米為主打食品。打油茶所需要的配料有:茶葉、花生、蔥花、酸辣椒、綠豆、米粉或面條。
糍粑
西山瑤族鄉糍粑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后再經歷史傳統工藝所制成的一種食品,它的糯米原材料是在西山瑤鄉高山中、富有的礦物質水、獨特的小氣候中耕種而成。糯米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及多量淀粉等營養成分。另外,糯米可起到補中益氣、養胃健脾,具有養肝、養顏、澤膚等功效,糍粑因其香糯黏滑,常被用以制成風味小吃,深受大家喜愛。
千家洞釀豆腐
千家洞釀豆腐,以千家洞毗鄰的今觀音閣鄉和洞井瑤族鄉最為典型。做法:把買回的豆腐切劃為6-8小塊,用竹片將小豆腐挖出1/2后,將配好的肉泥灌入,再將挖出的豆腐泥和蛋清敷上,再煎烤后煮或蒸食。
龍勝
竹筒飯
竹筒飯又名香竹飯,顧名思義就是用竹筒代鍋煮成的米飯。做法是,把洗好的米配適量的山溪水置兩頭有節的竹筒中(最后用紅薯做蓋塞緊),再把竹筒置明火上燒烤,待外竹皮燒得焦糊,竹筒內的米飯熟透。此時趁熱破開竹筒取飯食用,那股山野竹香味是十分濃郁誘人的,被稱之為“綠色米飯”。
龍脊水酒
龍脊水酒采用本地產的龍脊香糯和龍脊的水為原料,加入酒藥發酵,味道芳香爽口。龍脊水酒有嫩酒和老酒之分,釀期半年稱“嫩酒”,封存一年以上為“老酒”,為女兒出嫁準備的叫女兒紅。嫩酒其味如蜜,沒有后勁。“老酒”開壇,滿屋飄香,色如碧玉,樽時起絲,其味醇厚,口感美妙。
龍勝魚生
龍勝魚生以鯉魚或草魚為原料,它和別的魚生最大不同是吃之前要先在特制的調料里涮那么一下,調料很講究:特制茭頭酸水、姜、辣椒、花生、特產怪物魚香草(散發獨特去腥氣味)紫蘇、芫荽等。魚生片就是要在里面泡上1~3分鐘就可以吃了!龍勝的魚生清脆絕味,入口后齒唇生津,如果能用野生魚做食材,味道更加鮮美哦。
資源
荷葉鴨
荷葉鴨是桂林傳統滋補名菜,用荷葉包裹著鴨子吃,即營養又美味。采用光鴨、干荷葉、瘦肉丁、熟冬筍丁、臘肉丁、炸香荔丁、蝦米等做原料,將老鴨下油鍋炸至外表金黃,另將原料中的丁塊加鹽、味精、醬油同炒入味,放入鴨肚中,用荷葉包好,上籠火蒸而成,有荷葉清香,鴨肉滑嫩,餡料多樣,口感豐富的特點,并具有養胃生津、固精補氣,降膽固醇等功效。
神仙豆腐
將神仙豆腐草嫩葉(一種野生植物,學名不知道)洗凈,放入盆中揉搓,葉中的綠色汁液漸漸滲了出來,用紗布過濾掉粗渣。然后,用燒柴后的草木灰做堿水,與葉汁混合攪勻。靜置一段時間,汁液便凝固起來。再用竹片或小刀將凝固物劃成1-2厘米見方的小塊,神仙豆腐宣告做成。神仙豆腐小塊,晶瑩透亮,色如翡翠,仔細一嗅,有一股特殊的清香。
野生蕨根粉
"蕨根粉”它是從野生蕨菜的根里提煉出來的淀粉類食品。因為蕨菜的根是紫色的,所以做出的粉絲也就成了“黑粉絲”。蕨根粉保留了蕨菜根里大部分營養(涼粉、粉絲營養與原料比損失的多且豆粉的不易消化),而“蕨根”對人體的保健作用是根莖類食物里名列前茅的,這也是符合顏色越深的,營養越高規律的又一個例子。
平樂
平樂十八釀
平樂十八釀,是桂林特色美食之一,是用十八種不同的原料作為釀殼,以肉、蛋、豆腐等作餡料,采用包、填、釀、夾等手法經蒸、煮、煎、燙等方式烹作而成,常見的有蛋釀、豆腐釀、茄子釀、 螺螄釀、瓜類釀、豆菜釀等等三十多個品種,是桂北地區民間家常美食佳肴。
玻璃扣
據平樂縣志記載,一九二一年,孫中山先生率部,沿水路從梧州至桂林,歷時21天。船家廚子為了給孫中山先生吃好,做了很多船家菜給他吃,過了幾天,船家廚子發現,孫中山先生特別喜歡吃“金花肉”。(“金花肉”的做法:將薄肥肉用白糖腌透,即透明狀,沾拌面粉漿炸制而成。)。但,這菜易上火,船家廚子想:若將腌制肥肉包入清熱的綠豆沙,這菜不就不會上火了嗎?于是,便包入豆沙炸制成雞蛋狀。中山先生吃后,連連叫好,便問道:這是什么菜?廚子想這菜的主料為透明薄肥肉,即象透明的玻璃,便回答說:“此菜為玻璃扣也。”從此,船家玻璃扣一直流傳到今天。
平樂油茶
桂林平樂縣的水上油茶分布廣泛,制法眾多。舊時船家人、岸上人以打油茶為主餐食,所以水上油茶是水上人家日常生活的一個縮影,它代表了船家的飲食文化。經過改良的水上油茶還在平樂及周邊區域流傳開來,形成了家家戶戶、人人都喝油茶的習慣,甚至到了每日無“茶”不歡的地步。
荔浦
荔浦扣肉
荔浦扣肉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名菜。此菜色澤金黃, 芋片肉片松軟爽口, 油而不膩,濃香四溢。具有清熱祛火、滋潤膚色功能。桂林特色名菜,以正宗桂林荔浦芋、帶皮五花肉、桂林腐乳為主要材料,烹飪以蒸菜為主,咸甜口味。傳統宴席名菜, 采用正宗桂林荔浦芋、帶皮五花肉、桂林腐乳和各式佐料。將帶皮五花肉和切塊荔浦芋分過油炸黃, 然后將五花肉塊皮朝下, 與芋塊相間排放碗中蒸熟, 翻扣入另一盤中即成。
扒絲荔浦芋頭
最具廣西特色的桂柳菜中,經常拿荔浦芋頭當作主料烹煮食物,然而在以咸辣為主的桂柳菜中甜味的菜真是少之又少,唯獨“扒絲荔浦芋頭”獨占鰲頭,成為桂柳菜中“甜蜜”的寵兒。采用桂林特產的荔蒲芋頭,削皮后用蛋青、淀粉裹入后油炸,待炸到色澤鮮黃時澆上糖汁,(糖汁用冰糖、醋、水調制而成)里香外脆、松酥爽口。菜的旁邊擺放一小碗清水,作用于切斷糖汁絲,也可起到降火作用。
蜂窩芋角
蜂窩芋角是廣西桂林的一道特色菜,是用芋泥作皮,豬瘦肉、蝦肉、冬菇等炒熟后作餡,包制成角形,下油鍋炸制而成。其皮色金黃,表層小眼密布,狀若蜂巢,外皮酥脆,內層軟滑,餡有微汁,鮮美香濃。
恭城
恭城油茶
恭城人每天早餐都要"打油茶",有的家庭甚至三餐離不開油茶。 油茶不說煮而稱"打",是各地的統一稱法,而各地的油茶卻各有其不同的風味。油茶的統一制作方法是以老葉紅茶為主料,用油炒至微焦而香,放入食鹽加水煮沸,多數加生姜同煮,味濃而澀,澀中帶辣。恭城一帶還再加磨醉的花生粉,使味道多了醇厚少了澀,并因煮的時間恰到好處,使恭城油茶被舉為各地油茶之冠,享譽桂北和廣西各地。喝油茶不分季節,一年四季、一天早晚都喝。客人到來則不分早晚,隨時煮好奉客,而且更為豐盛。
艾葉粑
艾粑是用在田間地頭采摘的綠色純天然野生艾草,經開水煮沸冷卻后搗碎,和上糯米粉,再在里面加入甜的或者咸的餡,最后用新鮮的柚子葉包裹蒸熟而成。艾粑味道清香自然,一邊品嘗恭城油茶,一邊吃艾粑,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瑤鄉甜酒
瑤鄉甜酒非常有名,是當地人愛喝的一種含酒精飲品,一般為2度左右,小酌無礙,但是喝多了也會上頭。甜酒以女性為主要飲用群體,它通過糯米發酵釀制而成,甘甜、醇香,一般可直接飲用,也可加熱放入姜、枸杞、紅棗、蛋一同食用,城里多用它給坐月子的女性飲用,有調節精氣神、祛寒的用途。
▼▼▼
看了這么多的美食,
你還不心動?
走!直接去桂林11縣品嘗~
體驗人文風情,沉醉大美桂林!
如果你對這些經典美食有其它想法
記得告訴我們喲!
趕快給你身邊的小伙伴也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