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研究中心、中國房地產研究會
一攬子政策出爐,力促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來源:
原標題:打出組合拳,力促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當前房地產市場熱點問答
制圖:張丹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住房問題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關系千家萬戶切身利益,關系人民安居樂業,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關系社會和諧穩定。”
9月26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要回應群眾關切,調整住房限購政策,降低存量房貸利率,抓緊完善土地、財稅、金融等政策,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近期,有關部門指導各地迅速行動,抓存量政策落實、抓增量政策出臺,打出一套“組合拳”;地方政府因城施策,取消或調減了限制性措施,支持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這些舉措釋放出強烈的穩增長、穩樓市信號,將進一步提振信心、改善預期。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0月18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介紹,國慶期間,一些房地產樓盤的到訪量、成交量有明顯改善。根據市場機構不完全統計,國慶期間新房成交面積增長102%,二手房成交面積增長205%。“這個變化非常明顯,我們有理由相信,房地產市場會出現積極變化。”盛來運說。
如何看待當前房地產市場的運行態勢和發展趨勢?購買的住房能否按時交付?針對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記者進行了采訪。
一攬子政策效果如何?
——10月份以來,新房和二手房成交大幅增長,大城市土地市場也出現回暖
近期的房地產優化調整政策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效果如何?
“‘組合拳’怎么打?概括起來,就是四個取消、四個降低、兩個增加。”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作了具體介紹——
四個取消:取消或調減限購、取消限售、取消限價、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標準。充分賦予城市政府調控自主權,城市政府因城施策,調整或取消各類購房的限制性措施。
四個降低:降低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降低住房貸款的首付比例,降低存量貸款利率,降低“賣舊買新”換購住房的稅費負擔。其意在于降低居民購房成本,減輕還貸壓力,支持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兩個增加:一是通過貨幣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實施100萬套城中村改造和危舊房改造;二是今年底前將“白名單”項目的信貸規模增加到4萬億元。
“組合拳”發力,政策效果已經逐步顯現。
“10月份以來,新房和二手房成交大幅增長。剛需積極入市,帶動普通商品房樓盤銷售。大城市土地市場也出現回暖。”浙江工業大學中國住房和房地產研究院院長虞曉芬說。
不少人關心,降低存量貸款利率有多大實惠?
中國副行長陶玲介紹,預計大部分存量房貸利率將在10月25日完成批量調整,部分中小銀行完成調整的時間可能略晚,總體預計會在10月31日前全部完成。
“預計存量房貸利率將平均下降0.5個百分點左右,總體上將能節省利息支出1500億元,惠及5000萬戶家庭、1.5億居民。”陶玲以北京舉例,原房貸利率如果是4.4%,利率調整以后為3.55%,100萬元、25年期的等額本息房貸每個月可少付月供469元,共節省利息支出超14萬元。
針對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標準政策,財政部部長助理宋其超表示,目前正抓緊研究明確與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標準相銜接的稅收政策。這些政策將統籌把握相關城市房地產調控的節奏和地方財政收入形勢,作出科學合理安排;賦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權,保持政策穩定性和公平性;有效降低房地產企業和購房人負擔,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財政部表示,具體政策正在抓緊履行相關程序。
倪虹認為,房地產市場經過三年調整,在系列政策作用下,已經開始筑底,“我們判斷,10月份的數據會是一個積極樂觀的結果。”
國家統計局對70個大中城市在9月下旬開展的月度房價問卷調查顯示,預期未來半年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保持穩定或上漲的受訪從業人員占比分別為58.3%和45.4%,對比上月調查結果,分別提高10個和6.5個百分點。
保交房工作進展怎樣?
——已經交付246萬套,“白名單”項目已審批通過貸款達到2.23萬億元
保交房是防范化解房地產風險、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有力措施。如何打消購房人對交付安全的顧慮?下一步還將采取哪些舉措?
當前,保交房攻堅戰有力推進,已經交付246萬套。甘肅、福建、重慶交付率超七成,江西上饒、貴州銅仁等城市交付率超八成。
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大‘白名單’項目貸款投放力度”。截至10月16日,“白名單”房地產項目已審批通過貸款達到2.23萬億元。
“目前,將商品住房的房地產開發貸款項目全部納入‘白名單’的條件已經具備。”金融監管總局副局長肖遠企表示,為做好房地產項目融資,保障房屋建成交付,還會進一步優化完善房地產“白名單”項目融資機制,做到合格項目“應進盡進”,進入“白名單”的項目“應貸盡貸”,資金撥付“能早盡早”。廣東省住房和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分析,采取這一舉措,將使房企資金鏈緊張得到緩解、風險得到控制,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
資金解決了,還要抓進度、抓質量,讓老百姓早日拿房。倪虹表示,接下來要通過全國保交房信息系統,對每一套交付任務都做到建檔立卡,交付一套、銷號一套;把保交房項目作為加強房屋質量監管的重點,既要把房子建成,又要把房子建好,將驗收合格的房子交到購房人手上。
怎樣守住兜牢住房保障底線?
——今年前9月已建設籌集保障性住房148萬套(間),年底前可讓450萬新市民、青年人入住
對于一些新市民、青年人來說,短時間內很難攢夠錢買房,租賃市場又存在租金高、租賃關系不穩定等困擾,如何更好解決這些群體的住房問題?
“解決好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問題,讓他們能夠安居樂業,是城市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提高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抓手。各城市政府在結合當地實際優化完善房地產政策的同時,一定要加大保障力度,兜牢住房保障這個底線。”倪虹說。
一手抓市場,一手抓保障。倪虹表示,要通過市場來滿足群眾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以政府為主保障群眾基本住房需求。“保障又分為租賃和購買兩種方式。”倪虹說,目前,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通過公租房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針對新市民、青年人的需求,將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公租房,以‘一張床、一間房、一套房’等方式,讓他們‘進得來、留得下、住得安、能成業’。有一定經濟能力,但是買商品房暫時還有困難的,可以購買保障性住房。”
今年1至9月,我國已建設籌集保障性住房148萬套(間),年底前可以讓450萬新市民、青年人住進保障性住房。
如何看待房地產市場發展前景?
——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增量市場轉向增存并重,潛在有效需求規模依然較大
長遠看,房地產市場發展還有潛力和空間嗎?
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增量市場轉向增存并重。虞曉芬介紹,2021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超過40平方米,已處于較高水平,疊加人口下降和城鎮化速度放緩,房地產需求量很難再回到2021年高達18億平方米銷售面積的高位。
“但潛在有效需求規模依然較大。”虞曉芬說,參照韓國、日本經驗,兩國1991年城鎮化率分別達到74.79%、77.47%,高于我國2023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的66.16%水平;1991年至2007年,兩國平均每年每千人新建住宅套數分別達到11.35套、10.34套,按照70%需求在城鎮、戶均建房面積110平方米保守估算,我國城鎮新建住房合理需求量應該在10億平方米以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鎮化深入推進,房地產市場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仍然比較大。
“以戶均建筑面積100平方米計算,100萬套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有望釋放約1億平方米剛性購房需求,相當于今年前8個月全國新建住宅銷售面積的近20%。”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吳璟認為,這部分剛性購房需求在短時間內集中釋放,并疊加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將為推動全國范圍內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提供重要的需求支撐。
“接下來就是要同心協力,把‘組合拳’打好,狠抓落實,讓這些政策的效果能夠充分顯現,讓人民群眾能夠享受政策紅利。我們對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充滿信心。”倪虹說。
五部門組合拳出招,房地產市場影響幾何?
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電 題:五部門組合拳出招,房地產市場影響幾何?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王優玲、吳雨
17日,國新辦發布會引起市場高度關注。住房城鄉建設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中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五部門有關負責人齊亮相,推出增量舉措,落實存量政策,打出一套組合拳,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新舉措將對房地產市場產生哪些影響?
“兩個增加”:聚焦堵點難點增量舉措靶向發力
當日,五部門聚焦房地產市場面臨的堵點難點,分別介紹了一系列有針對性、操作性強的舉措,其中兩個增量舉措很是“吸睛”。
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說,將通過貨幣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實施100萬套城中村改造和危舊房改造。根據統計,僅在35個大城市,需要改造的城中村就有170萬套;全國城市需要改造的危舊房有50萬套。
為什么選擇貨幣化安置等方式?倪虹說,這不但有利于群眾根據自己的意愿和需要來選擇合適的房子,減少或不用在外過渡,能夠直接搬入新居,還可以消除安全隱患,改善居住環境,完善城市功能。
“貨幣化安置等方式還有助于消化存量商品房、主動調節市場供求關系。”清華大學恒隆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吳璟說,以戶均建筑面積100平方米計算,100萬套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有望釋放約1億平方米的剛性購房需求。“100萬套只是起點,發布會釋放了明確信號,可以在100萬套基礎上繼續加大支持力度。”
對于第二個增量舉措,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肖遠企說,進一步優化完善房地產“白名單”項目融資機制,商品住房項目貸款全部納入“白名單”管理,做到合格項目“應進盡進”,已審貸款“應貸盡貸”,資金撥付“能早盡早”。預計到2024年底“白名單”項目貸款審批通過金額將翻倍,超過4萬億元。
“這意味著,不僅要擴大‘白名單’覆蓋范圍,還要徹底打通從‘白名單’到‘融資落地’的堵點。”廣東省城鄉規劃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說,這一舉措有助于緩解房企資金鏈緊張壓力,使保交房有堅實保障,從而提振市場信心。
“四個取消”“四個降低”:提振信心 存量政策積極落地
對于存量政策,倪虹總結了“四個取消”和“四個降低”。
“四個取消”——包括取消或調減限購、取消限售、取消限價、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標準;
“四個降低”——降低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降低住房貸款的首付比例、降低存量房貸利率、降低“賣舊買新”換購住房的稅費負擔。
“這些舉措有利于降低購房成本、提振購房需求。從目前的市場反饋來看,已經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也將為后續政策提供清晰的路徑。”浙江工業大學中國住房和房地產研究院院長虞曉芬說。
這些政策發布以來,各地迅速行動。隨著10月16日天津宣布取消住房限購政策,目前全國范圍內仍有限購措施的城市已為數不多,僅剩北京、上海、深圳以及海南部分城市,這些地方近期也都調減了限購措施。
此次發布會上,中國副行長陶玲一口氣介紹了此前五項房地產金融舉措的推進情況:
大部分存量房貸利率將在10月25日完成批量調整;絕大多數城市首套、二套住房最低首付比例統一為15%;兩項房地產金融政策延期到2026年底;優化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政策后已有銀行做了申報;正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支持收購房企存量土地的政策……
“近期還出臺了降準、降息等一攬子金融政策,這些政策跟上述房地產金融政策一起,對提振信心、穩定預期將持續產生積極作用。”陶玲說。
記者還從發布會上了解到,目前各地有力推進保交房,已交付246萬套,成效明顯。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一項一項抓落實的背后,是回應群眾關切。前期政策效果逐步顯現,房地產市場已出現積極變化:多地看房量、到訪量明顯上升,銷售量有不同程度增長;居民房貸利率大幅下降,提前償還房貸的現象有所減少。
“中國的房地產在系列政策作用下,經過三年的調整,市場已經開始筑底。”倪虹說。
狠抓落實:為長期高質量發展蓄力
黨中央高度重視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倪虹表示,接下來,要同心協力,把組合拳打好,狠抓落實,讓政策效果充分顯現,讓人民群眾能夠享受政策紅利。
專家表示,此輪政策調整,不僅旨在提振樓市,也為長期高質量發展進一步蓄力。
一系列政策還在持續推出。針對已宣布的允許專項債券用于土地儲備政策,相關部門已指導地方規范程序、明確標準,重點圍繞“怎么收”來推動落實。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劉國洪說,自然資源部正積極配合財政部,推動利用專項債券支持地方政府以土地收儲盤活存量閑置土地,同時配合相關部門,研究設立收購存量土地專項借款、商業貸款等支持政策。
通過收回收購土地盤活存量,一方面可減少市場存量土地規模,更好發揮土地儲備“蓄水池”和投放調節的功能;另一方面,可增加資金流動性,有利于房企集中資金用于保交房;此外,收儲后形成“凈地”“優地”,有利于補齊公共服務設施短板改善環境,滿足居住需要,騰出空間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對于與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標準相銜接的政策,財政部部長助理宋其超說,財政部正在抓緊研究明確相關稅收政策,主要包括增值稅和土地增值稅。這些政策統籌把握相關城市房地產調控的節奏和地方財政收入形勢,作出科學合理的安排;賦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權,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公平性;有效降低房地產企業和購房人負擔。財政部表示,具體政策正在抓緊履行相關程序。
我國住房發展已進入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的新階段,人民群眾對住房的功能、質量有新期待。
倪虹說,推動“好房子”建設,主要是抓樣板、立標準、建體系、強科技,推動建設不同面積、不同價位的“好房子”。各地首先要把保障性住房建設成“好房子”,還要結合城市更新把老房子改造成“好房子”。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