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誠房產;中誠房地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大連二手房迎來“小陽春”?
成交周期拉長
成交價下挫
這幾乎是過去一年
大連二手房市場
最簡潔明了的概括
不過今年春節之后
大連二手房市場
迎來了一波小陽春行情
肯于讓價的賣家
似乎都能在這波行情里找到機會
房子咋突然就賣不動了
“去年年初的時候我們房產圈的人還都在期待,疫情防控政策全面放開之后,樓市會迎來一波爆發的行情。誰知道,除了去年三四月份行情還算理想,五月份以后就一路量價齊跌。”胡陽做地產經紀人已經有十多年的時間,他說,從去年5月開始,突然感覺“房子不好賣了”。
一開始,房主是端著價格不放,眼睜睜地看著客戶“回去商量一下價格”之后就消失不見,到后來門店到訪的買房客戶也越來越少,帶看量都不及平時的一半,再到后來,房主主動下調價格的比比皆是,買房客戶卻越來越猶豫不決,總覺得還有更低價格的房子……胡陽說,最近一年來,他和同行們親眼目睹了買賣雙方在房產交易中的心理變化。
最直觀的變化,是二手房成交周期的變化。“以前的市場,雖然也有掛牌時間比較長的房子,但是一般來說,只要房主稍微在價格上做一些讓步,一般來說三到六個月基本上都可以出手。”胡陽說,但現在的市場則完全不同,去年3月份掛牌的一個客戶,到現在房價已經做了5次下調,原本掛牌價235萬元現在已經降到190萬元,依然還是沒能售出,“同小區在售的房子,總有價格更低的。一對比,他的房子就被買方篩掉了。”胡陽告訴記者,雖然目前市場對于二手房的平均成交周期沒有一個明確的測算,但是一般的房子,都會比以往拉長30%以上的時間。究其原因,恐怕還是購房者對于房地產市場價格的預期呈現下滑。
春節之后出現小陽春
“但今年春節之后,二手房市場還是迎來了久違的小幅上揚。”大連啟誠房地產負責人侯明向記者介紹,從2月下旬開始,大連二手房市場無論是客戶詢價、帶看量,還是最終的成交套數,都有一波上漲行情。“最近幾天我們還成交了多套掛牌時間較長的房源,雖然房主的確在價格上做了大幅讓步,但也算抓住這一波市場需求的小幅增長。”侯明說,從成交數據上看,近兩個月成交量較去年同期變化不大,但是相比去年下半年的行情,成交量增長在10%~15%。
而記者對比了貝殼平臺的成交數據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記者發現,從貝殼成交數據來看,去年5月開始,該平臺二手房日成交量基本沒有超過100套,最低甚至低于40套。而今年2月下旬開始,日成交量數據屢屢突破100套大關,最多時甚至直逼140套,日成交量最低也達到60套。小陽春態勢還是明顯。記者了解到,一般來說,房地產市場每年有“金三銀四”和“金九銀十”兩個銷售高峰,分別集中在上下半年,但是去年的“金九銀十”不僅沒有出現,反而相比往年同期成交數據更低。而這也使得今年上半年的小陽春行情更具意義。
價格博弈走到盡頭?
“去年5月掛牌的時候報價195萬元,今年4月156萬元賣的,等了一年,價格下降了近40萬元。”劉毅告訴記者,盡管自己不想降價,更不想有如此大的降價,但市場不會遷就自己的想法。“想賣房,最后只能無奈妥協。”
其實,在眼下的大連二手房市場上,像劉毅這樣的賣家并非個案。侯明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上的買家剛性需求非常明顯,主要集中在改善型購房,即賣掉舊的,再購置一套新的;另外就是結婚、就業這類明確的購買需求。近一年來樓市跌跌不休的狀態,讓很多買家對市場的價格下行趨勢仍有期待,因此,壓價心理還是比較明晰的。而樓市中以往存在的其他購房需求,早已被擠出市場。在這種局面下,賣方意識到僅有的購買需求真實存在,因此,在出售時會盡量參照同小區同類戶型的成交價格,以及自己的購買成本,給出一個相對“靠譜”的報價,多次下調報價也是無奈之舉。“最終促成成交的關鍵因素,就是在于賣家肯不肯調整到一個市場認可的價格。”侯明告訴記者,其實,對于多數賣掉一套房子再買進一套的改善型需求來說,賣房子時更愿意主動降價,因為他們也有足夠信心能夠以相對較低的價格買進。
記者同時了解到,4月份以來,部分區域的二手房成交量也開始呈現增長疲軟的態勢,貝殼平臺的成交數據也由此前的動輒100套以上,下降到70-80套。“客觀地說,價格空間正在逐漸縮小,”侯明表示,過去一年,房地產市場的低迷已經擠掉了“價格海綿”里的大部分水分,現在的買方再想一下談下來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價格已經不太可能,二手房市場的價格博弈或將在今年一見分曉。
來源:新聞大連
資料:大連晚報
文圖: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 孫霞
二手房市場迎來小陽春
一周前,市民劉毅終于把掛牌接近一年的房子出手了,代價是成交價比去年5月掛牌時的售價少了接近40萬元。
成交周期拉長,成交價下挫——這幾乎是過去一年大連二手房市場最簡潔明了的概括。不過,今年春節之后,大連二手房市場迎來了一波小陽春行情。肯于讓價的賣家,似乎都能在這波行情里找到機會。
房子咋突然就賣不動了
“去年年初的時候我們房產圈的人還都在期待,疫情防控政策全面放開之后,樓市會迎來一波爆發的行情。誰知道,除了去年三四月份行情還算理想,五月份以后就一路量價齊跌。”胡陽做地產經紀人已經有十多年的時間,他說,從去年5月開始,突然感覺“房子不好賣了”。一開始,房主是端著價格不放,眼睜睜地看著客戶“回去商量一下價格”之后就消失不見,到后來門店到訪的買房客戶也越來越少,帶看量都不及平時的一半,再到后來,房主主動下調價格的比比皆是,買房客戶卻越來越猶豫不決,總覺得還有更低價格的房子……胡陽說,最近一年來,他和同行們親眼目睹了買賣雙方在房產交易中的心理變化。
最直觀的變化,是二手房成交周期的變化。“以前的市場,雖然也有掛牌時間比較長的房子,但是一般來說,只要房主稍微在價格上做一些讓步,一般來說三到六個月基本上都可以出手。”胡陽說,但現在的市場則完全不同,去年3月份掛牌的一個客戶,到現在房價已經做了5次下調,原本掛牌價235萬元現在已經降到190萬元,依然還是沒能售出,“同小區在售的房子,總有價格更低的。一對比,他的房子就被買方篩掉了。”胡陽告訴記者,雖然目前市場對于二手房的平均成交周期沒有一個明確的測算,但是一般的房子,都會比以往拉長30%以上的時間。究其原因,恐怕還是購房者對于房地產市場價格的預期呈現下滑。
春節之后出現小陽春
“但今年春節之后,二手房市場還是迎來了久違的小幅上揚。”大連啟誠房地產負責人侯明向記者介紹,從2月下旬開始,大連二手房市場無論是客戶詢價、帶看量,還是最終的成交套數,都有一波上漲行情。“最近幾天我們還成交了多套掛牌時間較長的房源,雖然房主的確在價格上做了大幅讓步,但也算抓住這一波市場需求的小幅增長。”侯明說,從成交數據上看,近兩個月成交量較去年同期變化不大,但是相比去年下半年的行情,成交量增長在10%~15%。
而記者對比了貝殼平臺的成交數據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記者發現,從貝殼成交數據來看,去年5月開始,該平臺二手房日成交量基本沒有超過100套,最低甚至低于40套。而今年2月下旬開始,日成交量數據屢屢突破100套大關,最多時甚至直逼140套,日成交量最低也達到60套。小陽春態勢還是明顯。記者了解到,一般來說,房地產市場每年有“金三銀四”和“金九銀十”兩個銷售高峰,分別集中在上下半年,但是去年的“金九銀十”不僅沒有出現,反而相比往年同期成交數據更低。而這也使得今年上半年的小陽春行情更具意義。
價格博弈走到盡頭?
“去年5月掛牌的時候報價195萬元,今年4月156萬元賣的,等了一年,價格下降了近40萬元。”劉毅告訴記者,盡管自己不想降價,更不想有如此大的降價,但市場不會遷就自己的想法。“想賣房,最后只能無奈妥協。”
其實,在眼下的大連二手房市場上,像劉毅這樣的賣家并非個案。侯明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上的買家剛性需求非常明顯,主要集中在改善型購房,即賣掉舊的,再購置一套新的;另外就是結婚、就業這類明確的購買需求。近一年來樓市跌跌不休的狀態,讓很多買家對市場的價格下行趨勢仍有期待,因此,壓價心理還是比較明晰的。而樓市中以往存在的其他購房需求,早已被擠出市場。在這種局面下,賣方意識到僅有的購買需求真實存在,因此,在出售時會盡量參照同小區同類戶型的成交價格,以及自己的購買成本,給出一個相對“靠譜”的報價,多次下調報價也是無奈之舉。“最終促成成交的關鍵因素,就是在于賣家肯不肯調整到一個市場認可的價格。”侯明告訴記者,其實,對于多數賣掉一套房子再買進一套的改善型需求來說,賣房子時更愿意主動降價,因為他們也有足夠信心能夠以相對較低的價格買進。
記者同時了解到,4月份以來,部分區域的二手房成交量也開始呈現增長疲軟的態勢,貝殼平臺的成交數據也由此前的動輒100套以上,下降到70-80套。“客觀地說,價格空間正在逐漸縮小,”侯明表示,過去一年,房地產市場的低迷已經擠掉了“價格海綿”里的大部分水分,現在的買方再想一下談下來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價格已經不太可能,二手房市場的價格博弈或將在今年一見分曉。
文圖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孫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