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房產排行、上海房產排行榜
上海板塊財力排行榜
今年年初,上海公布了各個區的財政收入排行,浦東1300.81億毫無疑問又是老大,甩了第二名閔行326.7億好幾倍。
細分到每個區,才會發現最富的板塊和大眾印象中區里最好的板塊,可能完全是兩碼事。
篇幅有限,今天先大家一起來盤點上海各郊區財政收入最多的那些板塊。
閔行區——吳涇鎮
沒想到,閔行區2023年的財政收入大戶還得是吳涇。
吳涇從世紀初就規劃有紫竹高新區,主要瞄準世界五百強的外企。
目前已入駐企業7399家,集聚了以英特爾、微軟為代表的世界500強17家、跨國企業總部7家、國際知名研發中心14家,在全國國家級高新區中綜合排名第9位。
有了紫竹這塊金字招牌,吳涇想不富都難。
2023年,吳涇的地方財政收入超過44億,成了區里零花錢最多的孩子。
第二名莘莊工業區其實有點不服,如果沒有和莘莊鎮分開,這第一還有吳涇什么事?
不過吳涇雖然是在閔行最有錢,但是風評一直比較差。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板塊大部分都還是城鄉結合畫風。
建國初期老閔行成了新中國第一個工業衛星城,順帶著讓鄰居吳涇也建了不少工廠。
隨著老閔行時代的落幕,吳涇工業區也變成了遺老,拆遷十幾年,江邊還剩不少痕跡。
吳涇熱電廠的兩個巨大煙囪,是獨屬于閔浦大橋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從宜居屬性來說,吳涇也處于區里鄙視鏈的中末端。
紫竹是導入了不少人才,可惜吳涇沒給人才多少定居的機會。
在15號線到來之前,吳涇腹地并沒有軌交連接市區;紫竹園區雖然充滿科技和未來的氣息,卻也是產業和居住的完全割裂。
吳涇目前能拿得出手的只有紫竹半島和蘭香湖壹、貳號著幾個小區,因為華二的加持讓園區里的普通工薪階級高攀不起。
元江路的保利三兄弟,讓吳涇開荒級別的新房防風價來到7萬/平,透支了未來多少年真的不好說。
現在看來,吳涇江邊的一眾爛攤子戰略留白,只能模仿北面沿江板塊,等一個奧運會脫胎換骨。
實在不行,咱先只搬個熱電廠行嗎?
嘉定區——安亭鎮
雖然安亭說安亭這兩年確實沒落了,但在嘉定區來說還是印證了什么叫做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從2000年初期,安亭就逐漸成為整個嘉定區最大的“血包”。
舉個例子,2023年上半年,嘉定全區總稅收400多億,安亭就貢獻了100多億,全年預計總稅收在172億左右,貢獻全區之最。
但是能算給安亭自己的,只有41.56億。
對比嘉定新城(按菊園+嘉定工業區+新城路、嘉定鎮街道總和計算),兩者基本不相上下。
誰家的好處更大,一目了然。
而且同樣能花40多億,安亭卻有燒錢的兩大巨頭——
一是資源勘探工業信息投入,二是城鄉統籌發展。
雖然這兩項基本在每個鎮的預算支出中占比都最大,但安亭卻是實打實地花了十幾二十億來做。
前者是因為安亭的工業標簽太重,如果不想做被時代拋棄的傳統制造,走上智能制造的研發經費必不可少。
后者是因為當初為了發展汽車城,安亭合并了方泰、黃渡兩個鎮,城鄉結合部太多想要慢慢發展需要每年海量資金去填坑。
這兩項大頭燒錢于無形之中,一時半會還很難見到成果,所以安亭市容現在整體給人的感覺依然提升不大。
相比之下,新城的兩個街道每年的發展重點卻在城市景觀提升、綠化美化等方面,對于民生來說更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除了安亭和嘉定新城,嘉定各地的財政收入還能再次佐證我們多次提及的一個冷知識:
以宜居為主要賣點的南翔,其實也是一位隱藏大佬。
2023年南翔的入庫稅收是103億,分到自身有25.5億,沒有安亭那樣沉重的產業包袱,也有更多的財力改善民生。
但凡安亭能有南翔的位置優勢,恐怕今天也是外環外第一板塊了吧。
青浦區——徐涇鎮
說徐涇是青浦泡沫最大,只會賣地圈錢的可能要傻眼了。
不算賣地收入,徐涇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也是青浦最多的。
雖然客觀來說,徐涇在當下熱門的一些產業,比如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領域表現都很平凡,但抱著國家會展中心的大腿確實也能吃肉喝湯。
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和國家會展中心的帶動,?促進了徐涇會展服務、?文化旅游、?現代物流和商務商貿等第三產業的加速發展。
說幾個大家相對熟悉的企業,上好佳、德邦物流、寵幸寵物,總部都落位在徐涇。
除此之外徐涇還有走出了整個大虹橋圈子的小眾賽道,發展了文化影視產業。
去年大熱的電視劇《繁花》全部后采的錄制就在諸光路的燒糖文化VP影棚進行;除此之外這里還有黃曉明、林更新這些藝人工作室。
這些操作屬實要讓車墩看傻眼了,以后都去的虛擬影棚了,自己是不是快走上浦東影視基地的老路了。
和徐涇對比下來,新浦新城更實錘了仿佛是一個美麗的謊言。
夏陽、香花橋、盈浦三個街道加起來去年一年的公共預算收入不足10億,即使加上朱家角也才能勉強抵過一個徐涇。
一時間不知道徐涇和新城誰宣傳的產業發展泡沫更大。
不過徐涇之所以能制霸青浦,個人認為最主要原因還是整個青浦區掙錢能力都太弱了,矮子里拔高個罷了。
此外趙巷今年有青浦網易的加持,很可能成績會反超徐涇,讓我們拭目以待。
奉賢區——南橋鎮
奉賢區最有錢的板塊是南橋,這個答案奉賢人民聽完沒一個不滿意的。
果然大南橋就是最好的。
不過財政口徑的南橋,并不單是全區的希望新城,也不是老奉賢人的老城,而是包含了西渡、金海、奉浦街道在內的大南橋鎮,但不包含東方美谷......
奉賢的鎮\街道財政統計劃分相當復雜,所以在這里基本無法根據每個鎮的年度政府報告摘錄相關數據,只能原搬奉賢統計局的圖表。
據公開資料顯示,奉賢區2023年1-7月的地方財政收入統計里,南橋鎮(包含西渡園區)最高。
雖然缺乏2023年全區全年統計數據,不過按照2021年全年統計情況來推測,2023年的榜首必然還是南橋。
不過話說回來,南橋鎮贏得并不光彩。
三滴時代的眼淚,卻依然在當下對南橋鎮稅收作出了主要貢獻:
一是北面西渡工業區,二是中間的江海工業區,三是南面楊王工業區。
三兄弟時不時因為工業污染被居民投訴在各大平臺網站上,但在掙錢方面確實也做到三個臭皮匠頂了一個諸葛亮。
從產業的角度來說,奉賢區的區運不可能寄托在三兄弟身上,這些年嘔心瀝血培養的東方美谷完全有取代之姿。
根據奉賢官方口徑,截止至23年底,東方美谷核心區完成總稅收45.6億元,同比增長50%,增長幅度在全區位列首位;
區級稅收也有14.7億元,稅收體量相較于2021年翻一番。
按照這個趨勢下去,不出五年,奉賢區最有錢的當屬單列出的東方美谷。
雖然實質利好的就是奉賢新城,但建議統計口徑也并入南橋,以便于進一步鞏固奉賢區耶路撒冷地位。
松江區——新橋鎮
又是一個看傻一眾群眾的結論,松江最有錢的居然不是新城而是新橋。
一字之差,兩個板塊的評價卻差了十萬八千里。
對很多買房者來說,新橋是位于松江閔行交界處的一個三不管板塊。
雖然自駕去西南市區相對方便,但軌交的缺失卻讓這個地方沒能像九亭那么幸運。
新橋在上海房產開發史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就是創造出莘閔別墅區。
隨著松江工業區日益沒落,松江的發展逐漸重倉到了G60科創走廊身上。
能代表G60科創走廊獲得節點性成功的,就是新橋拉斐爾云廊的建成。
前幾年還是面子工程的云廊,這幾年終于開始有實際貢獻。
云廊內部已經有不少商業開業,雖然比不上南翔印象城mega的人氣,但吊打一個東外灘漁人碼頭不在話下。
緊鄰著拉斐爾云廊,還有新橋真正的納稅主力,松江臨港科技城。
去年整個科技城新導入企業530家,創造稅收23億,中小型科創企業招商引資做得有聲有色。
相比之下,過去成就松江區老大哥之名的松江工業園,成績就黯淡了許多。
中山街道以及小昆山鎮這兩大工業區主要載體,去年的財政收入都不算樂觀。
新橋能當上松江第一富哥,反映的正是松江區當下產業重心的調整。
不過總的來說,老大哥松江真的老了,一向被鄙視的青浦、奉賢如今也跑到了前面。
未來G60科創走廊能不能完勝東方美谷,還是值得期待的。
寶山區——月浦鎮
寶山區的產業轉型依然還艱難地走在路上,這點從去年月浦鎮依然是全區最富就能看出來。
雖然寶鋼的稅收落不到月浦頭上,但其上下游產生的企業依然能成為月浦的經濟支柱。
去年月浦新增665戶納稅企業,其中大部分是利用寶鋼的頭部優勢引進的相關企業,比如河南物產、天津榮程、河鋼供應鏈等等。
另一方面,隨著產業調整,一些低產能企業關停后,月浦的存量園區數量其實不少。
光是寶鋼曾經的一些辦公樓資產,這幾年就有不少陸續被改造成了租賃公寓。
如果月浦能等來更多基建配套,盤活很多空間也未嘗不可。
除此之外,雙碳、新材料、智能制造也給月浦的產業帶來一些新的活力,符合寶山六大產業發展目標。
但未來寶山的發展三只箭是長灘&郵輪港、吳淞創新城、南大智慧城,月浦的城市更新優先級可能沒那么高。
該說不說,個人還是比較期待寶山能盡早完成產業調整,誕生新的產業支柱。
浦東新區南部地區——南匯新城鎮
浦東的南北差距極大,為了方便統計,我們把浦東南部片區單獨拎了出來。
毫無疑問,臨港(南匯新城鎮)這些年已經在浦南片區成了最大的地頭蛇。
不論是從政策扶持力度、還是資源傾斜,臨港都掏空了曾經南匯的家底。
臨港的發展框架很大,所以讓人總是覺得發展概念與實際進度嚴重不匹配——
光是圍著滴水湖就劃分出了五大片區,除了102、103片區的建成度相對較高,其它片區都還是荒地與工地的天下。
但是不得不承認,臨港這些年確實引進了不少企業。
浦東北的不少公司,都舉司搬去了臨港。
年初的政府報告里說道,南匯新城鎮2023年新引進6700多戶企業,全年總稅收228億。
但留給自己能花的只有十幾億,比安亭對自己還狠,大家真的都誤會臨港了。
要不然怎么說臨港是國家級戰略,是上海下一階段城市發展的重要經濟增長引擎。
吃得是草,擠得是奶。
只是苦了臨港的城市建設,按照這個財政力度,估計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慢慢熬。
崇明區——城橋鎮
金山區——山陽鎮
金山和崇明兩區最有實力的板塊確實在意料之中。
金山山陽鎮2023年總稅收40.03億元,區級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4億元,位居全區九鎮之首;
崇明城橋鎮202年鎮財政收入11.7億,同比增長7.3%。
山陽和城橋二者非常相似,都是全區發展最好的板塊,區政府所在地,甚至在幾年前都還是上海新城里的成員。
山陽鎮這幾年沒蹭到新城的發展概念,選擇抱緊杭州灣大腿,搞了個上海灣區科創城。
舉全區之力發展的好處就是山陽鎮的產業落地速度還算不錯。
截至去年上海灣區科創城已經有146家高新技術企業,未來科創城還有二期待建成,規模還將進一步加大。
崇明城橋鎮在產業方面確實薄弱不少,在財政收入方面主要靠的還是體質收入和轉移支付。
其實上述郊區很多不發達板塊,每年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也主要來自上級給的轉移支付。
城橋相比起來是幸運的。
畢竟全區的希望,自然給得最多。
上海各郊區的財力大佬統計到這里了,看完之后大家覺得光看財力對買房有幫助嗎?
歡迎評論區留下你的答案。
▼以上為正文
編輯∣環線咨詢
PS:環線團隊整理了一份《上海買房白皮書》,幫助大家在買房過程中避雷,真正了解上海樓市的底層邏輯,快速成為買房大師:
2024年1-9月上海房地產企業銷售業績TOP20
受供應影響,上海9月房地產市場繼續保持低位運行,傳統“金九”未能如約到來。從市場走勢來看,527新政的余溫逐漸消散,疊加預期偏弱、供應縮量、惡劣天氣等因素影響,上海新房市場成交持續走低。9月24日金融三部門率先提出多項房地產支持政策,隨后中央政治局會議罕見地在9月底研究經濟形勢,并首次提出“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政策目標直指扭轉行業基本面,為市場注入信心。
特別說明:房地產企業銷售數據統計與項目銷售數據統計均是以2024年1月1日-9月28日期間商品房合同銷售額為統計口徑,主要依據中指數據CREIS在上海的銷售監測數據;本報告僅供參考,課題組不對使用報告及其內容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承擔責任。
2024年1-9月,上海房地產銷售業績TOP20企業合計銷售2681.31億元;銷售面積TOP20企業合計銷售394.74萬平。銷售額突破100億元的房企有10家,其中中海地產、綠城中國、上海地產分別以402.31億元、217.71億元和208.46億元獲得銷售金額榜前三名;銷售面積榜達到20萬平以上的房企有9家,其中招商蛇口、萬科、華潤置地分別以43.49萬平、31.26萬平和30.57萬平獲得銷售面積榜前三名。
數據來源:中指數據CREIS
2024年1-9月,上海商品住宅銷售金額TOP10項目合計銷售970.02億元。本次TOP10門檻值提升至63.11億元。其中,第一名中海順昌玖里銷售金額為190.07億元,第二名泛海國際住區160.84億元、第三名中海領邸114.59億元。
數據來源:中指數據CREIS
2024年1-9月,上海商品住宅銷售面積TOP10項目合計銷售面積為83.90萬平。其中,中環置地中心以12.97萬平占據項目銷售面積榜單的第一名,中海順昌玖里、泛海國際住區以11.06萬平、9.59萬平緊隨其后,分列二、三名。
數據來源:中指數據CREIS
2024年1-9月,上海商品住宅銷售套數TOP10項目合計銷售6750套。其中,中環置地中心以1103套占據項目銷售套數榜單的第一名,朗拾花語園、遠香湖岸分別以781套、739套分列項目銷售套數榜單的第二、第三名。
朗拾花語
朗拾花語擇址梅隴新中心,正居閔行“中部崛起”戰略版圖,南臨紫竹科技園區,北倚虹橋商務區,接壤徐匯,是名副其實的上海主城價值新高地。項目由萬科&中國鐵建聯合開發,集結了中國鐵建高端住宅產品線【花語】“慢下來的優雅”以及萬科【拾】“拾起生活的真意”兩大生活主場,從人內心的松弛和愉悅出發,迭新與定義城市人居新高度。
朗拾花語坐擁春申塘、西馬屯涇兩大水系,因地制宜將T字型的天然水系融入社區景觀及功能空間的營造,傾力為業主打造出一座隱于都市的城市綠嶼。被T型水岸分隔而開的四個區域,配合精心布局的落客庭院、靜心庭院、水榭林間、濱河庭院、微風草坪、冥想花園、童玩場地、植物認知等九大主題公園,生活的豐富與純粹被一一還原。
住宅立面設計采用豎向線條構圖,強調高層建筑的挺拔感,在細節刻畫上不同的建筑材料以白加金的拾系標志性色調作為統領。匠心打造的架空層,通過創造有生活內容和靈魂的空間,讓鄰里、家人之間有了更多交流的機會。在戶型設計上,朗拾花語突破“空間”壁壘,將空間的利用發揮到極致,以廳廚為核心的公共空間滿足個性化生活需求,呈現更多愉悅、舒適、優雅的生活真意。
數據來源:中指數據CREIS
2024年1-9月,上海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成交面積為467.08萬㎡;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成交套數為38469套。
2024年9月,上海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成交面積為36.19萬㎡;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成交套數為2967套。
2024年1-9月,上海共推出各類用地規劃建筑面積954.93萬㎡,成交規劃建筑面積915.76萬㎡。
2024年9月,上海共推出各類用地規劃建筑面積69.60萬㎡,成交規劃建筑面積29.91萬㎡。
9.26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釋放了迄今最強“穩地產”信號。9.29上海發布七條樓市新政,提出調整住房限購政策、優化住房信貸、調整住房稅收等,以更好滿足居民剛性住房和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另一方面,當前市場恢復仍受諸多方面因素制約,如宏觀經濟運行承壓,居民收入和就業預期轉變需要一定時間,市場能否企穩仍需各項政策落地后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