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雅房產-雅居房地產有限公司
關注!長城資產處置易佳房地產1億元債權 記者調查青島城陽易佳和府交付5年未辦房產證
半島全媒體記者 江海峰
近日,京東法拍平臺上顯示,長城資產山東分公司正在就旗下青島易佳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債權進行處置,債權總額約為1.04億元。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此債權涉及到易佳房地產在城陽開發的易佳和府項目,已有153套住宅被查封。而該項目也曾經歷過停工、延期交付、違規交房等問題,目前仍未正常辦理房產證。
公告:長城資產處置1.04億元債權,涉易佳和府項目
根據京東法拍平臺的公示,長城資產山東分公司此次處置的債權共計10356萬元,其中債權本金10356萬元,債權利息0元。
根據公告,借款人青島易佳房地產有限公司于2010年12月向工商銀行青島臺東支行申請房地產開發貸款19000萬元,自2011年1月30日起,該行陸續對其發放貸款19000萬元。該比貸款的擔保方式為抵押及保證,保證人為青島港澳置業投資有限公司、青島澤雅置業有限公司、自然人于仲潤、于佳夫婦。
記者經企查查了解到,處置主體長城資產山東分公司全稱為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省分公司,是經國務院批準的國有獨資金融企業,主要負責收購管理和處置商業銀行不良金融資產。也就是說,工商銀行青島臺東支行與青島易佳房地產有限公司的這筆貸款,最終交由長城資產山東分公司全權處置。
公告中提到,借款人的抵押物為其在青島市城陽區開發的易佳和府項目土地及在建工程。該項目土地抵押11000萬元,在建工程抵押放款8000萬元。土地面積32418平米,規劃總建筑面積77887平米,調整后可售商品房總建筑面積51577平米,可售商品房套數共計563套,包括住宅面積48265平米,可售套數535套;可售商業面積3312平米,可售套數28套。
公告中顯示,2014年3月,工商銀行青島臺東支行曾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當時訴訟查封抵押物易佳和府項目房 產153套,總面積14692.89平米,其中住宅136套,面積12573.33平米,網點17套,面積為2119.56平米。
調查:易佳和府歷經停工和延期交付,后153套房源被查封
實際上,易佳和府項目開發至今,用“一地雞毛”來形容并不為過。
據了解,易佳和府項目位于城陽區流亭街道銀河路789號,最早于2011年7月底開盤,多數為套二和套三房源,面積段為49~124平米,開盤時銷售均價為6000元~7000元/平米。記者自青島網上房地產了解到,易佳和府項目共有住宅535套,目前剩余可售住宅套數為117套。
近日,記者實地探訪了該小區。看到小區整體基本完工,內外墻的裝飾窗體安裝已完成,但尚有一些綠化未處理好。業主徐女士表示,自己于2012年就在此買了一套婚房,當時開發商承諾2013年12月31日前就能交付。隨后,徐女士和業主們常到工地查看,發現項目干干停停,遲遲交付不了。“后來三四年的時間里,我們一直找開發商要說法,但得到的消息都是‘再等等’。因為不少業主是全款買的房子,等著給孩子上學用。”徐女士說。
直到2017年底,開發商開始通知業主們收房。“但是當時根本沒有通過竣工驗收,這個事我們也找相關部門核實過。不過考慮到已經延期交付好幾年了,只能將就著住進去。可如今多年過去了,房產證的辦理依然沒有動靜。”另一位業主李女士說。
“最可氣的是,我的房子還被法院查封了。”業主劉先生表示,2018年3月,自己剛入住新房沒幾個月,小區多棟樓被貼上查封公告。據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的查封公告,查封原因系開發商易佳房產公司與工商銀行之間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法院需要對易佳和府小區153套房子查封后進行評估、拍賣。而這些被查封的房源,也正與此次正在處置的1.04億元的債權有關。
進展:開發商失聯,當地政府已落實多項入住事宜
記者走訪項目原先的售樓處發現,早已人去樓空。
記者通過企查查了解到,青島易佳房地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周忠輝,注冊資金5000萬元。經營范圍為房地產開發經營與銷售,具備房地產開發資質。目前顯示企業仍為在業狀態,無注銷及吊銷的記錄。但記者經實地走訪發現,企業已停止經營。企查查顯示,該公司已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自身風險有141條,涉及的司法案件為184個。
隨后,記者多次撥打青島易佳房地產有限公司了解此事,但該號碼一直顯示“您撥打的號碼是空號”或者“您撥打的用戶暫時無人接聽”。
而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針對此事,城陽區政府近年來也做了不少努力:督促電梯正常運行,將供電、燃氣、有線電視接通入戶,將雨水管線接入市政管網,安裝太陽能并進行道路鋪裝和綠化等。“我們現在就期待著能有人接管,早日辦理房產證。”易佳和府多名業主說。
溫州澤雅風光
標題:溫州澤雅風光
溫州,這座擁有豐富自然風光和人文歷史的城市,一直是我內心深處的向往。然而,當我在這個炎熱的夏日,真正踏足于這片土地時,我的心情卻是難以言表的激動與歡喜。
澤雅,溫州的一片神奇土地,它位于市區的西部,是溫州山水風光的代表。這里的山水之美,仿佛是自然界的一幅壯麗畫卷,讓人流連忘返。
我來到澤雅時,第一眼就被那清澈的溪水所吸引。溪水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銀色的光芒,像一條綢帶在山間飄舞。我站在溪邊,感到一種清涼而寧靜的氣氛。這種感覺仿佛可以洗滌掉城市中的所有喧囂和塵埃。
順著溪水向上游行走,我看到了一座古老的廊橋。橋身斑駁的痕跡見證了它的歷史和故事。站在橋上,我可以看到溪水在橋下流過,聽到橋下潺潺的流水聲。這種聲音讓人感到寧靜而舒適,仿佛回到了那個古老的時代。
澤雅的山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里的山并不陡峭,反而顯得十分柔和。山上綠樹成蔭,給人一種生機盎然的感覺。在山間行走,我可以聽到鳥兒的歌唱和微風的輕拂,仿佛置身于一個世外桃源。
除了自然風光,澤雅的人文歷史也是非常豐富的。這里的古村落、古建筑都保存得非常好。我來到一個古老的村落,看到了一些古老的房屋和石路。這些房屋和石路都是用當地的石頭建造而成,顯得非常樸素而自然。在這里,我可以感受到一種濃厚的歷史氛圍和文化氣息。
在澤雅的這幾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人文歷史的厚重。這里的風光讓我流連忘返,這里的文化讓我心馳神往。我相信,無論何時何地,我都會記得這份來自澤雅的美好記憶。
澤雅上潘:浸潤在古色古香的韻味里
溫州網甌海支站訊 上潘村,位于澤雅鎮西南部,離市區35公里。東鄰林岙村,南界周岙村,西連西岸村、唐宅村,北依石榜山村、吳坑村。村落依山環水,山高水豐、叢林茂密、陽光充足,宜農宜居。宋宣和年間,潘氏始祖潘文繞自福建遷至永嘉龍灣(今為龍灣區),至三世孫潘雷煥得功名之份,官為江西上饒知縣,后因龍灣位于海口,屢遇潮汐,又頻遭海上倭寇騷擾,至六世時移居今上潘村,其時約為宋末元初,距今800余年歷史。
古樹,古祠為“國寶”“區保”
上潘村,分為上潘、上角兩個自然村,居住著潘、章、林、周、吳、傅幾大家族,以潘姓為主。據清光緒《潘氏宗譜》記載,當年始祖踏勘考察認為,此地為“山明水秀之境,龍蟠虎踞之地,擇定居焉,是為發源之衣也。”故村名稱為“尚磐”,后因村中潘姓居多,便取溫州話諧音為“上潘”。
夏日,久雨初晴,村莊沐浴在陽光里,幽靜秀美的環境中透著純樸和自然。
眼前,長滿滄桑的古樹、石塊鋪就的路面、木柱青瓦的古屋,加上村前的石拱小橋,溪水從橋下潺潺流過,構成了一幅韻味無窮的山水圖畫,給人一種回歸自然和超凡脫俗的感覺。
沿著村頭的小路,我們進入村中,村口,兩棵有著三百多年歷史的紅豆杉,枝繁葉茂,粗粗的主干,得二人合抱才抱得過來,高大的樹冠覆蓋了地面,留下一地的綠蔭。
同行的村黨支部書記潘榮光告訴我,紅豆杉因為長在村口,被村民們稱為“風水樹”。老潘說:“上潘村一共有三棵紅豆杉,村口兩棵,村中宗祠旁一棵,村民們對樹的保護措施做得很好,從來沒有人傷害過這些樹,用竹竿敲打樹上的果子也是不允許的,樹皮更不能剝。”老潘還風趣地說“紅豆杉是有靈性的,夏天氣溫達到38攝氏度以上時,坐在樹下,會有毛毛細雨飄落,村上的人稱它為‘神水’,沾上它是有福氣的。”
站在樹蔭里,聽了老潘的話,哈哈,此時的我,多么想感受一下烈日下的“神水”,讓自己也沾上點“福氣”啊!
閑話歸閑話,紅豆杉確實很珍貴。1994年,我國把紅豆杉定為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同時被全世界42個有紅豆杉的國家稱為“國寶”,聯合國也明令禁止采伐,紅豆杉是名符其實的“植物大熊貓”呢!
參觀了“國寶”,我們來到了村中的區文物保護單位———“潘氏宗祠”。
“潘氏宗祠”歷史悠久,清時進行過重修,祠旁這棵300歷史的紅豆杉,樹葉嚴嚴密密,遮掩著祠堂。樹蔭下,紅豆杉就像一位歷史老人,用他的大手攬著村子,庇護著村里的百姓。
進入祠堂,只見那并不寬敞的“堂”屋,中間是一個方形的天井,那一片片的方井上,已布滿了墨綠的青苔,似乎向人們訴說滄桑的歷史。兩旁的立柱上掛楹聯,許多字跡已斑駁不堪,無法辨認了。墻壁上掛著潘氏祖先的畫像,雖只寥寥數筆,卻十分傳神。祠堂的一邊,幾位村民正在為祠堂的再修而忙碌著,抬的抬,背的背,個個汗流浹背。
當今社會太平盛世,續譜修祠,飲水思源,村民們對家族宗族觀念意識增強;地方政府也重視古民居村落保護,開發當作旅游資源看待,弘揚家族文化。撥款給予維修,成為古建筑名勝古跡。
古碑、古匾
顯古人古風
上潘村,原有農戶362戶,1365人,擁有475畝水田,500畝旱地,1365畝山地,12所造紙用的水碓,90﹪以上的人口以手工造紙為業,務農為輔。村居古樸,民風淳樸,幾百年來,青山秀水的自然環境,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純樸的村民。自古以來,在傳承甌越文化的漫長歲月中,先民們憑借著勤勞的雙手,不僅開辟了這塊富庶的泱泱熱土,而且為村落的歷史寫下了極為光輝的一頁,留下了大量的歷史人文實物與文字資料。
出生于清咸豐元年(1851)的村民潘元昌,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但他的行事為人卻在上潘村一代代口耳相傳,得到人們的稱贊。
清同治十二年(1872),上潘鄰村的一部分人,經常糾集一些不法之徒到上潘村的山上,亂砍濫伐竹木,原本竹林遍野的上潘村,林木被糟蹋的所剩無幾,村民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也拿不出相關的辦法來制止,于是20出頭的潘元昌自告奮勇,帶頭出面將外村之人進入本村山中砍伐樹木柴草,強取資源,影響村民的稅賦交納而告到當時的溫州府永嘉縣,永嘉縣出示《奉憲諭禁》,村民們將《奉憲諭禁》刻成石碑,立于村頭,嚴加禁止砍伐森林的行為。
設立“禁碑”(現碑文立在村頭)后,既維護了社會治安,保障了村民的納賦之源,又嚴禁了社會上濫砍濫伐森林的現象。
清光緒元年(1875),社會上一些閑散人員經常在村中聚眾,曾一段時間,賭風愈演愈烈,貽害無窮。賭風一盛,淳樸的民風不再,雞鳴狗盜之事蜂起,社會秩序破壞殆盡。村民對此深惡痛絕,屢起禁伐之聲。
于是,潘元昌帶頭協同村民,永嘉縣,痛陳聚賭之害。由永嘉縣府批示諭禁,并立禁碑(現禁賭碑文放在一村民的院子里),以儆效尤。
禁賭碑文痛陳了的危害性,及禁賭的事項:“茲者年富后生,正韶華堪羨之時也,不宜博奕(指),亦不當好勇而斗,或游猾而奸狡,可慨已哉!嬉游何益耶?然而,家道漸蕭條,將危而傾敗者也,不可勝言焉。”“自于今后,不準設局會賭,即擲骰、斗牌、些屑小博,凡稱為賭錢之事,皆列禁止條內,一概不準,倘有故犯,定引送官治叩懇”。
此后,上潘村中再沒有出現聚眾現象,村莊秩序迅速好轉,村民們齊夸潘元昌為人們做了好事。
在上潘村民潘永鈿的房子中堂上,掛著一個橫匾,匾上寫著四個大字:“賓筵雅望”,落款是“光緒歲次己丑陽月鄉賓潘元昌立”。
據說,光緒15年(1889),村民潘元昌出資在村中辦學校,并請到一位叫鄭褚的老師來學校教學,鄭褚老師教學認真,深得學生的喜愛,于是,學校吸引了鄰近鄉村的學齡兒童,來上潘入學讀書的學生越來越多,學校辦得相當紅火,幾年后,學生由辦學初的幾個,發展到幾十個,學校老師也由開始的1人,發展到3人。為了表彰鄭褚,潘元昌特制一匾授于老師,表揚鄭褚老師以品德高尚的聲望,吸引了眾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時,潘元昌捐資辦學,為當時社會提供學習知識的平臺,讓原本沒有機會上學的兒童接受到文化知識的教育,他的行動得到村民們的贊賞。
如此事例,不勝枚舉。
離開上潘村時,潘榮光對我說,上潘村除古樹,古祠,古匾,古碑外,還有明嘉靖年間建造的潘山寺,該寺明清時期多次修建,寺宇壯觀,香火頗盛,新中國成立前曾一度成為地下黨、浙南游擊隊三五支隊休整的地方;有明清時期古民居44座,其建筑造型,房屋式樣,配套功能,原始造材,藝術雕塑都基本完整;有大批手工造紙生產的設施設備,水碓、紙槽、腌塘等等,眾多的古跡都值得好好觀賞。
是啊,上潘村,浸潤在古色古香的韻味里,那“色”,那“香”,細細品嘗,回味無窮。
出行小貼士:坐公交車溫州市區7、8、57、505、501路至瞿溪轉72路到上潘站下車,自駕從溫瞿公路或甌海大道高架橋至瞿溪,轉甌湖線至澤雅水庫大壩,駛龍西公路到上潘;或從瞿溪轉溫源線至上潘村。
本文轉自:溫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