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中國)畢馬威中國經濟研究院院長:外資對中國經濟發展有信心
中新社北京5月22日電 (記者 劉亮)一季度中國經濟實現良好開局,展望二季度,中國經濟走勢如何?就此,畢馬威中國經濟研究院院長蔡偉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
一季度中國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蔡偉表示,從主要經濟指標看,內需市場穩步恢復。得益于“兩新”(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兩重”(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政策發力,消費、投資持續回暖,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較去年四季度有所上行。此外,工業生產增長加快,產業結構持續改善。外貿也彰顯韌性,其中,對非洲、拉美、東盟等新興市場出口增速較快。
步入二季度,蔡偉認為,面對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外需市場面臨壓力等外部環境不確定性,政府和企業仍需提前布局。國內消費潛力有待進一步釋放,居民“就業—收入—消費”循環仍待暢通。當前居民收入增長與消費能力提升仍需政策支持,尤其是中低收入群體的消費能力需進一步提振。
“往后看,穩就業是應對外部不確定性和經濟穩增長的首要政策落腳點。”蔡偉說,目前提振消費專項行動相關政策措施正在加速落地,中央圍繞保障消費能力、加碼消費補貼、優化服務供給、改善消費環境等多維度發力,預計二季度消費回暖向好態勢仍有支撐。
在關稅擾動和復雜國際環境下,蔡偉認為,中國依然展現出較強韌性和內生增長動力。近期,中央各部門持續發聲,不僅進一步明確未來政策布局,也表明當前中國宏觀政策儲備充裕。預計在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協同配合下,二季度居民消費信心、企業收入預期將有所改善,經濟將保持平穩運行。
他具體分析,對于存量政策,預計未來將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節奏,同時貨幣端已在5月上旬展開新一輪降準降息;對于增量政策,主要聚焦穩就業、穩外貿、促消費、擴投資、穩資產價格五個領域,目前央行已新設多項結構性貨幣工具,強化對上述領域的支持,后續財政貨幣或將進一步增設政策性金融工具,強化對投資領域的支持。
近期,中國已公布了一攬子金融政策,支持穩市場穩預期。談及此舉,蔡偉表示,一攬子金融政策體現出多部門聯動形成合力、預留政策空間應對不確定性等特點,是政策協同和長效機制建設的體現。總體看,這不僅是應對經濟短期波動的應急措施,更是為長期經濟轉型奠定基礎的前瞻性舉措。
通過“總量寬松穩預期、結構優化促轉型、市場改革增韌性”,政策釋放出對內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對外展現中國市場穩定向好態勢的長期信號,并有助于構建“回報增—資金進—市場穩”的良性市場循環。
多家國際機構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速將放緩。在全球經貿環境低迷背景下,蔡偉認為,一季度中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數量同比增長4.3%,反映在中國加大穩外資力度的背景下,中國吸收外資情況平穩向好。
今年以來,中國在穩外資上動作頻頻,如2月發布《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3月中國高層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4月商務部召開外資企業圓桌會等。在蔡偉看來,一系列行動有助于進一步穩定外資預期,中國為吸引外資出臺的政策也得到外國商業界人士普遍肯定。
蔡偉認為,國內外種種信號顯示,外資對中國經濟發展依然有信心。未來中國吸收外資平穩向好勢頭將得以延續,綜合國內市場、產業鏈及人才優勢,加之政府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中國將對外資企業持續釋放吸引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