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焦點新聞,看一下焦點新聞
來源:【中國汽車報】
日前,山西省運城市一輛問界M7發生追尾致車內三人不幸遇難引發關注,而問界對于山西侯平高速事故的最新回應再次讓隱藏式門把手成為熱議的一大焦點。
被眾多網友稱為新能源汽車一大反人類設計的隱藏式門把手,究竟是否有安全隱患?又為何仍被各大車企大范圍應用并作為標配和賣點呢?
01 隱藏式門把手屢被吐槽
在網上搜索“隱藏式門把手”,用戶端對之近乎是一邊倒的吐槽。
隱藏式門把手被詬病的方面主要集中在使用便利性和安全性上。首先是便利性上的問題。有用戶這樣吐槽:“每個新能源車都想要標新立異,門把手設計得不一樣,去門店里試車開門還要摸索一番。”
“最尷尬的還是打車的時候,本來就是單車道,因為不會開門浪費了上車的時間,被后車滴滴的那一刻真的原地社死。”網友吐槽的這一現象并不是少數,畢竟市面上的車型五花八門,不少人在打網約車時都遭遇過不會開車門的尷尬,就連一些在汽車行業工作的人也不例外。
在使用上,更加大范圍傳播和被嘲、被吐槽的問題包括:門把手被凍住無法彈出、夾手和故障率高、維修貴等。由于隱藏式門把手的設計較為復雜,制造成本也相對較高,可能會增加購車成本以及后續的維修成本,被不少用戶認為性價比太低。
“就問你尷尬不,隱藏式門把手被凍住打不開了。”正如一位北京特斯拉車主在網上分享圖片并配文所吐槽的,類似問題并非個例,網友紛紛總結經驗或加以調侃:“潑熱水解凍就能打開門了”“貼一片暖寶寶,等一會也能打開。”……
更多的人對隱藏式門把手的安全性提出質疑,“遇到緊急情況怎么辦?”“一旦發生交通事故,而電子產品失效,怎么打開車門?”
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車從業者對記者表示,目前隱藏式門把手的手動打開方式五花八門,即使在事故發生后隱藏式門把手功能并未失效,但并不是參與每位救援的人都熟悉事故車型的門把手,而在爭分奪秒的緊急情況下,浪費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很寶貴。
02 車企新標配和賣點之一
雖然屢被廣大消費者吐槽、反對乃至聲討,但隱藏式門把手依舊被各車企大范圍應用并作為標配和賣點。
對此,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紀雪洪表示,隱藏式門把手流行起來背后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科技感更強,用戶在開車門的時候有更多的儀式感,與車的交互感更強;二是隱藏式門把手的設計確實能減少風阻,從而提高續駛里程,雖然效果不大,但的確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另外,作為新能源風向標的特斯拉最早將隱藏式門把手帶火,也讓后面很多車企效仿。”他對記者說。
不能否認的是,隱藏式門把手的設計確實帶來了科技感,這種設計使車輛外觀更加簡潔以及具備流線型美感,能夠降低車輛的風阻系數,提高車輛的能效表現。此外,隱藏式門把手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車輛側面的碰撞損傷。
基于上述理由,網上確實也有一些人選擇支持隱藏式門把手,覺得這樣的設計更加精致以及充滿科技感。但對于降低風阻系數的好處,許多消費者并不買賬,認為“增加的那點續航無關緊要”。
無論如何,流行趨勢、設計感、減小風阻,使得隱藏式門把手依然為各大車企,特別是新能源車企所青睞。而從目前市面上的車型來看,隱藏式門把手的設計也是五花八門。
比如有采用按壓式的,將門把手一端按下去,另一端翹起來,然后拉動把手開門。特斯拉的Model 3和Model Y,蘭博基尼 Huracan、長安UNI-T等車型都采用了這種方式。
還有電控彈出式,這種門把手通過車輛內部的電機運作,在解鎖后自動彈出,而在鎖車時,電機會將把手收回。特斯拉 Model S、路虎星脈和比亞迪海豹等車型就采用了這種方式。
此外,按鍵式或者感應式的隱藏式門把手也不少見。蔚來、理想等品牌車型在門把手上增加了感應開門功能,高合HiPhi X、高合汽車、極越01和極氪X等車型則采用了按鍵式開門的方式。
也有一些車企看到了消費者的痛點,為了兼顧顏值、便利與安全,在一些車型上采用了“半隱藏式”門把手,這種門把手集成了機械開鎖與電控開鎖兩種模式。比如,一汽-大眾ID.7、小米SU7均采用了半隱藏式門把手。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在小米SU7上市發布會上就明確將半隱藏式門把手、保留實體按鍵作為產品賣點來介紹,表示是切實看到了用戶的痛點。
“在汽車電動智能化大趨勢下,部分新造車企業,一方面試圖以‘冰箱、彩電、沙發’類的豪華配置來攫取用戶的直觀產品感受,另一方面又想以所謂黑科技來裝點新車型的所謂炫酷。于是這些所謂的創新技術又應運而生。”車夫咨詢合伙人曹廣平認為,類似隱藏式門把手的技術和設計,一方面在汽車產品的長期發展過程中反復出現過,另一方面又很快成為新造車的“抓手”,問題本身非常值得研究。
03 新科技需平衡創新、安全和體驗
曹廣平認為,在隱藏式門把手的具體的技術層面,部分車企只抓住了其外觀低風阻設計的有利性,卻忽視了其功能安全設計的各個方面。門把手在事故中、高寒環境、冰凍情況、失火狀態下,需要能自動彈出或正常開啟,斷電自解鎖及處于可手動開啟狀態,都值得進行大量研究和測試,才能搭載上車。這本是車輛產品V型開發流程的基本要求,但是部分車企能省則省,以所謂敏捷開發為幌子,或者以降本為由省去測試環節,則必不可取。
“類似的情況可能還有很多,比如車內幾乎免去物理按鍵,大屏的棱角過于尖銳,緊急停車按鍵設置不明顯,操作復雜等問題,都很集中,廣受用戶詬病。”曹廣平說。
誠然,傳統汽車向智能電動汽車轉換的過程中,包括門把手在內的汽車產品在不斷被重構。但無論什么樣的產品,都必須充分考慮使用便利性和保證乘客的安全,在此基礎上追求創新和美觀。
前述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以隱藏式門把手為例,行業應該采取更加審慎的態度,對隱藏式門把手的設計和使用進行規范。例如,統一相關標準,要求車企在設計隱藏式門把手時,必須考慮到緊急救援的需求,確保在事故發生后車門能夠順利打開。同時,在車輛使用說明書中明確告知消費者隱藏式門把手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增強消費者的安全意識。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推動新能源汽車設計的不斷進步和創新。
“對于類似隱藏式門把手等新的技術方案的應用,車企更多的還是要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考慮安全和使用問題,做好冗余的解決方案。同時做好宣傳和科普工作。”紀雪洪說。
曹廣平建議,車企面臨的產品競爭非常殘酷,這就更需要為用戶著想,少上有風險的配置。車企不能僅靠門把手、大屏類配置吸睛,更應該做好配置價值分析的基本功,將研發力量更多集中在用戶更關注的純電動續航、自動駕駛安全等核心技術特征上。
編輯:薛亞培
本文來自【中國汽車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