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熱議國家形象塑造:既要說更要做
2015清華國家形象論壇今日在京舉行。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國家形象仍是學者、實踐者熱議的話題,大家認為國家形象不僅要靠說更要靠做。
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柳斌杰說,國家形象是軟硬實力的標志,國家形象的樹立和傳播,要靠各方面參與。作為新聞傳播的教育者和實踐者,尊重規律,轉變思維,運用現代傳播載體向全球傳播中國新形象必不可少。
國家外文局局長周明偉表示,隨著中國的發展,今天中國遇到的麻煩也是十年前二十年前難以想象的。我們目前的國家形象主要是由中國人和中國制造承擔的。國家形象不僅在于有多少內容呈現給國際社會,還取決于對別人的文化了解多少。
清華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表示,實際上國家形象是多方面的,有物質的、文化的、精神的。以文明互鑒促民心相通應當成為國家形象塑造的重要方面,文化產業實際上承載著文化強國的責任,其內容、科技、資本、服務四個核心需要進行多方面融合,才能推動國家形象的塑造。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i8.chinanews.com/gg/yichuanmei/k.js"></script> |
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王惠講述中國申奧故事后說,從2008年夏季奧運會到2022年冬季奧運會,中國在逐漸學會用比較的方式、用創新的方式講好故事。“我們在傳播國家形象中,不光要知道我們想說什么,還想要知道受眾想聽什么;不僅要有官方的信息,還要傳播非官方聲音,不僅自說自話,還要第三方說話。”她認為目前中國第三方聲音還很薄弱,這一方面應該成為努力的方向。
國際區域形象協會主席羅伯特·戈弗說,中國的發展有目共睹,安赫爾特發布的國家形象指數顯示,從2008到2013年,中國的國家形象指數排名從28位升至23位,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進步。但多數城市舉辦了大型活動并不等于就能為國家形象加分。很多政府都以為做了一個標志、口號就完成了形象塑造,其實不然。在大型活動中,更需要講故事的角度和技巧。
國家漢辦主任許琳建議,拉一個國家形象的負面清單,看看我們需要改進的問題有哪些,從每個人做起講好中國故事。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博士后徐慶超建議,“國家名片”的推廣應更具體、全面,應該努力尋找能夠代表不同領域成就和形象的個體、群體及其相關事物。
清華大學國家形象傳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范紅表示,說到底國家形象是中國發展到一定階段才產生的課題。這些年隨著中國國際地位增強,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和中國制造走出去,中國形象、中國聲音和中國形象才成為受關注話題。我們只有先把自身發展做好,再找到講好故事的角度,才能一步步完成國家形象的塑造,而這非一日之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