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監察部門幫農民工討薪:不忍心打發他們
“80后”農民工文松從重慶到南寧打工,完工后包工頭卻不見蹤影,約2萬元工錢被拖欠。新華社報道后,廣西南寧市江南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全力調解下,文松順利討到工錢。目前,他已回到重慶與家人團聚。
剛回到家,文松便發來微信感謝新華社報道,感謝江南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及時調解。文松說,工錢討到后,他要留一部分錢給女兒治病和家人當生活費,還要在過年前給孩子們買新衣裳,給老人添上厚棉襖。“過年終于有錢給娃娃發紅包了。”文松在電話里笑著說,話語間還不時傳來子女嬉笑的聲音。
江南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大隊長陳美杏說,文松能順利討到工錢,很為他高興。文松和工友們被欠薪事件,是各地發生的眾多欠薪案之一。每一起案件的調解,都與勞動保障監察部門的辛苦密不可分。
記者跟隨陳美杏一天后感受到,她每天工作排得滿滿當當,早上七點半到辦公室上班,接線、記錄、協調、出隊構成了她的一天。每起案件,核實情況、記錄事件因果、聯系雙方協商,經常一個問題聯系五六次才能知曉情況。
“經常晚上12點還有民工打電話咨詢。打發他們就一句話,但誰忍心呢?這是工作也是責任。”陳美杏說,討到工錢她要到現場監督發放,老舊的七座面包車,幾乎把江南區跑了個遍。
“只要能幫農民工討到‘血汗錢’,我們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江南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工作人員王聆了說,去年大隊全年處理各類案件311宗,結案率達到100%,追發勞動者工資3794萬余元,涉及13000多人。頭頂安全帽、腳踩工地泥、手拿記錄本,成了每名工作人員的真實寫照。
陳美杏說,今年欠薪案件中,存在欠薪金額大、時間長、涉及人數多等特點,且許多工程項目被分包給不具備施工資質的“包工頭”,甚至是“班主”手中,農民工工資經多人之手下發,無形中增加了工錢被挪用的風險。
陳美杏建議,為農民工討薪,并非一家之事,各部門應傾力合作;農民工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主動簽訂勞動合同。如遇勞務公司不肯簽合同,也要主動把身份資料提交至施工單位,做好用工備案;應嚴禁“包工頭”式的用工模式,倡導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直接確定勞動關系。(盧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