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發改委主任詳解“城六區騰退空間如何用”
中新網北京1月28日電 (記者 杜燕) 北京努力疏解非首都功能,尤其城六區內許多區域市場關閉或遷移,學校、醫院等陸續外遷。那么,城六區騰退空間如何利用?北京市發改委主任盧彥今天做客“市民對話一把手”時透露,城六區騰退的空間將有四大類用途,包括用于首都功能的服務保障、滿足百姓日常生活的需求、用于生態休閑空間以及發展高精尖產業,尋找北京新的經濟增長點。
盧彥指出,北京大城市病的“病根”主要是城六區功能太多——北京約60%的人口、70%的GDP、70%以上的三級醫院和高等院校都分布在占北京總面積8%的城六區。
他稱,城六區要做減法,疏解四類非首都功能,包括一般性制造業,區域性物流基地、區域性的批發市場,部分教育醫療機構,還有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通過資源的疏解,實現城六區更好的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讓城六區宜居”。
他表示,隨著人口、功能、產業向城六區之外轉移,城六區以外的郊區、新城也要做兩件事:一件是疏解原有已經存在的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產業等,另一件是就是郊區、新城要提升承載能力,把城六區轉移過去的好的資源、學校、醫院等承接下來,在這個地區實現職住平衡。
那么,城六區騰退的空間將作何用?盧彥表示,首先,將用于首都功能的服務保障,即資源要用于服務保障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其次是滿足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需求,比如針對缺停車位、菜市場、便利店超市等想辦法;再者就是增加綠地等生態休閑空間。
他還稱,騰退的空間還將有用于發展高精尖的產業,“在21%的產業里頭,找出新的增長點,新的發展空間。”與此同時,要考慮城六區職住平衡的問題,“職住平衡是破解‘城市病’很重要的一招。”
盧彥強調,北京今后將主要靠“高精尖”產業,將更好地優化發展服務經濟、綠色經濟、知識經濟、總部經濟這四類形態,并在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方面繼續發展。他強調,產業疏解的是“白菜幫”,要做的是“白菜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