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校孔院特色鮮明 深受國外民眾歡迎
中新網(wǎng)烏魯木齊3月8日電 (記者 閆文陸)隨著中國“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實施,中國特別是新疆與周邊國家的經(jīng)貿(mào)文化交往日漸頻繁,周邊國家了解中國文化與學習漢語的需求也日益增長。新疆憑借獨特的地緣優(yōu)勢,成為國家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建設的核心區(qū),其中建設文化科教中心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在眾多途徑和平臺中,孔子學院起著重要的作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教育廳漢語國際推廣辦公室副主任申建良8日就新疆在國外的孔子學院建設工作接受了中新網(wǎng)記者專訪。
新疆在周邊國家建設孔子學院規(guī)模大
“漢語國際教育工作譽高責重、利國利民,是新疆建設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中的重點工作。”申建良說,通過科學統(tǒng)籌規(guī)劃、創(chuàng)新合作機制,新疆在漢語國際推廣方面的各項工作上臺階、有突破、有成效,完成了原來面向中亞及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開展?jié)h語國際教育和中國文化傳播的任務,并將逐步擴展到西亞、南亞國家,延伸到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沿線國家。
據(jù)統(tǒng)計,截至2015年底,新疆高校在周邊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等6國已建成9所孔子學院,下設25所孔子課堂和75個分支教學點,注冊學員總?cè)藬?shù)已達3.6萬余人,參與漢語學習和文化體驗活動達12萬人次,這在其它國家和地區(qū)是少見的。
“目前與新疆接壤的8個國家里,只有印度和阿富汗沒有新疆高校設立的孔子學院。成功建設一個孔子學院,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既要與外方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門加強溝通、理解,也要征得國家漢辦的信任和支持,新疆教育主管部門和新疆高校做了大量的工作,才有今天的局面”。申建良說。
除了參與漢語學習的學員人數(shù)眾多,新疆高校設立的孔子學院教師隊伍數(shù)量也比較多。“我們一個孔子學院教師最多的時可達50多人,以新疆高校派出的人員為主,而內(nèi)地在周邊國家建設的孔子學院,教師最多也就10多個。”
承擔國家面向中亞推廣漢語任務
新疆在國外建設孔子學院始自2008年,第一批是新疆大學在比什凱克人文大學、新疆師范大學在塔吉克斯坦國立民族大學、吉爾吉斯坦國立民族大學建設的3所孔子學院,除此之外,新疆大學在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設立了孔子課堂。
第一批孔子學院也是辦得最好的,因為起步早、經(jīng)驗豐富、在當?shù)氐挠绊懥Ρ容^大。“在每年的孔子學院總部大會上,上述幾所孔子學院要么被評為先進孔子學院,要么中方院長或外方院長被評為先進個人,新疆師范大學還在2014年被評為孔子學院先進中方承辦院校。
新疆建設的第一批孔子學院在中亞國家漢語國際教育和傳播中國文化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也體現(xiàn)出新疆高校在周邊國家開展孔子學院工作的優(yōu)勢。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非常認可新疆的成就,于是2009年在新疆設立漢語國際推廣中亞基地。
當時,孔子學院總部在全國設立了19個基地,其中只有兩個設立在省區(qū)級教育廳。一個設在河南省教育廳,另一個就是新疆教育廳,漢語國際推廣中亞基地業(yè)務綜合,如選拔推薦老師、研發(fā)教材、實施孔子學院獎學金、組織活動等。而其它基地一般設置在大學里,承擔專項的任務。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人民政府也非常重視孔子學院建設工作,成立了新疆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教育廳。領導小組成立后,新疆的孔子學院建設進入了新的階段,其以第二批孔子學院建設為標志。
率先建成以學歷教育為主的孔子學院
從2011年起,新疆財經(jīng)大學在哈薩克斯坦阿克托別巴諾夫國立大學孔子學院、石河子大學在哈薩克斯坦卡拉干達國立技術大學相繼設立孔子學院。這是新疆設立的第二批孔子學院。
“中資企業(yè)中石油在哈薩克斯坦西部的阿克托別州有油田項目,在該州州府阿克糾賓設有分部,需要大量油田工人。哈薩克斯坦在用工方面有要求,即中資公司必須雇傭相應比例的外國工人,因此,中石油需要大量懂漢語的哈國員工。而這樣的員工一時找不齊,就需要培訓。”
阿克托別巴諾夫國立大學孔子學院在布局時就考慮到了中資企業(yè)的需求,所以設在這里。“中資企外方員工的培訓任務就交給孔子學院,包括中方員工的俄語培訓,孔子學院也承擔一部分。石河子大學在卡拉干達國立技術大學的孔子學院也是如此。他們首先滿足外方共建大學的漢語教學需求,然后兼顧周邊社區(qū)、企業(yè)的要求。”
后來,新疆師范大學在吉爾吉斯奧什國立大學、新疆職業(yè)大學在蒙古國科布多國立大學、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在巴基斯坦費薩拉巴德農(nóng)業(yè)大學設立了第三批孔子學院。
在第三批孔子學院中,吉爾吉斯奧什國立大學孔子學院借鑒了以往孔子學院的經(jīng)驗,高起點建設,率先建成學歷教育為主的孔子學院,即學員學完后可以拿到奧什國立大學漢語專業(yè)本科學歷。
積極開展面向中亞國家的對外漢語教材的研發(fā)和推廣工作
申建良認為,隨著中國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許多企業(yè)開始“走出去”發(fā)展商貿(mào)、投資建廠,學習好漢語對中亞國家青年就業(yè)有幫助,因此許多學生喜歡學習漢語,對接受漢語教育的需求日漸增長。同時,中國文化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外國人對中國文化了解的愿望也趨強烈。
記者去年11月曾在中國投資的吉爾吉斯斯坦第二大煉油企業(yè)托克馬克實業(yè)煉油廠采訪,員工薩烏塔渾畢業(yè)于比什凱克國立民族大學孔子學院,從事翻譯并兼做工廠的計量工作。他說:“因為我是孔子學院畢業(yè),會說漢語,所以煉油廠聘用了我。”
面對國外越來越多的漢語教育需求,新疆高校在國外的孔子學院還面臨著與其它省區(qū)不同的困難,那就是教材匱乏。目前實際應用中,英文的教材很多,俄文的教材也不少,但極缺哈薩克語、吉爾吉斯語、塔吉克語、烏茲別克語等中亞國家語言的教材。
“教材匱乏的原因是市場上沒有愿意研發(fā)的機構,教材研發(fā)出來后,中亞的市場小,銷量少,很難實現(xiàn)盈利。”最后,教材研發(fā)的任務還是義不容辭地由新疆教育系統(tǒng)承擔。
申建良說,我們一直在推進中亞國家教材研發(fā)。2008年,推出了一系列針對中亞五國語言的教材。從2009年開始,我們爭取國家漢辦立項,聘請專家,努力完成成套成系列教材的研發(fā),陸續(xù)推出了哈薩克語、塔吉克語、吉爾吉斯語3個語種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從大眾漢語到商務漢語、工具書及詞典等60多個品種的教材,我們稱之為絲綢之路學對外漢語系列教材。目前,教材匱乏的局面初步得到緩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