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好奇寶寶引燃花露水做實驗 瓶爆開燒傷臉
日前,一段視頻傳得很火,小車內,坐在后座的小伙按動打火機,結果瞬間爆燃……小小香水瓶的威力,竟像一枚“炸彈”。這個香水爆炸實驗引起了8歲“小發(fā)明家”小斌的注意,小斌學著用花露水做起了燃燒實驗,結果花露水瓶瞬間爆開!
瓶子爆開,火焰噴到他臉上
昨日,在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燒傷整形科,8歲的小斌在病床上睡著了,他白凈的臉龐多處燒傷。
醫(yī)生診斷小斌為中度火焰燒傷,Ⅱ°,面積8%。“花露水瓶爆開了,火焰噴到他的面部和胸部。”一旁的媽媽不停流著淚。
事情發(fā)生在24日晚,家里買了一瓶花露水,這讓小斌想到了之前電視里演過的一個燃燒實驗。于是,他打開花露水瓶蓋,拿著手工紙在廚房的燃氣灶引燃,然后靠近瓶口……這時,在臥室的媽媽突然聽到“砰”的一聲炸響,她飛快地沖向廚房,只見小斌還沒來得及閃開,花露水瓶便爆開了,火焰噴到他的面部和胸部。
她立即用冰塊為小斌冷敷,并將他送到醫(yī)院。
充滿好奇,他打算做盞“燈”
“他是個聰明的孩子,平時喜歡搞些稀奇古怪的研究發(fā)明……”小斌媽媽說。到底是什么引發(fā)了孩子的好奇心?
小斌說,之前他在電視里看到花露水含酒精,可以燃燒,于是就想學著做個花露水燈,“這樣的話,天黑以后就不用開電燈了。”
小斌的爸媽聽了又心疼又愧疚。他們知道小斌喜歡做實驗,平時也常常對他進行安全教育,卻忽略了孩子對一些物理現象的好奇心,引發(fā)事故。
醫(yī)生介紹,小斌面部、頸部、上胸部及手臂均有不同程度燒傷,目前身體狀態(tài)還不錯,但因唇部燒傷進食有些困難。幸運的是,創(chuàng)面燒傷深度不深,但暫不能評估是否會留下疤痕。
花露水不刻意點燃不會燃燒
網上有多段視頻演示了在密閉空間內,香水遇明火或助燃物發(fā)生爆炸的實驗。
記者發(fā)現,市面上的花露水絕大多數含酒精,且酒精濃度在45%-75%之間,而酒精可燃的臨界濃度大約為40%,所以當花露水遇上明火后就會被引燃。
有媒體實驗顯示,當火源靠近花露水3厘米時便可將其點燃,且呈現噴射狀態(tài)。另外,如果香水玻璃瓶體類似凸透鏡的造型,在日光照射下聚光強烈,也可能會引燃瓶中的酒精,造成爆炸。
兒童醫(yī)院醫(yī)生介紹,一般情況下,因花露水、香水揮發(fā)的特性,涂抹在皮膚上與空氣接觸面大,很快就揮發(fā)了,只要不是特意點燃,花露水是不會燃燒或爆炸的。央視財經頻道《是真的嗎》也進行過實驗求證,網傳花露水涂身上10秒仍能被點燃的說法,是錯誤的。
被明火燒傷或燙傷,該如何處理?兒童醫(yī)院燒傷科醫(yī)生袁心剛說,首先滅火,拿濕毛巾覆蓋著火處;再用涼水沖洗燒傷處半小時;最后拿干凈毛巾包裹受傷處,不要隨意涂抹藥物,到醫(yī)院治療。
此外要提醒家長,家中有壓縮類的噴劑,如滅蟲劑、空氣清新劑、化妝品等,要仔細閱讀使用注意事項,不要暴曬及置于兒童易接觸的地方,大孩子使用也要在家長監(jiān)護下進行。
本報記者 顧曉娟 實習生 楊明明
■相關新聞
家中潛伏爆炸源
千萬不要這樣用
1 不要把殺蟲劑置于高溫明火旁
殺蟲劑的主要成分易燃。實驗顯示,在10平方米空間中,距火源1米時殺蟲劑開始噴霧,明火即被點燃。
2 不要使用超期服役的煤氣罐
這樣的煤氣罐稍遇高溫、擠壓、碰撞就容易發(fā)生爆炸。配合定期檢查,以免因漏氣導致室內一氧化碳濃度過高,一旦遇明火就會爆炸。
3 不要使用不常清潔的高壓鍋
如發(fā)現鍋體變形、生銹等要馬上棄用。使用前須檢查限壓閥和浮子閥,如有堵塞及時清理;離火后要等鍋體充分冷卻再取下限壓閥、打開鍋蓋。
4 高溫天不要把打火機置于車里
實驗顯示,烈日下,把打火機放在車內,12分鐘后就會爆炸。
5 不要用微波爐燒水
用微波加熱時,水不會流動,只是溫度升高,有可能超過沸點卻還不開。而端起水杯,一點動靜就可能引發(fā)暴沸甚至爆炸。
6 不要使用年頭太久的熱水袋
灌入熱水后,熱水袋迅速膨脹,如熱水袋比較老舊,就更容易破裂爆炸。
7 不要使用受到擠壓的充電寶
部分充電寶遭遇擠壓、沖擊等外部影響,就可能發(fā)生內部短路,從而引起自燃或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