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諾獎級實驗結果遭多國科學家質疑 本人回應
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震驚全球學術界的新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正遭遇越來越多的質疑。
5月2日韓春雨的論文發布在《自然-生物技術》網絡版之后,被媒體稱為“諾獎級技術”。此前十年他未曾發表重要論文,由此引發了人們對于國內學術界“唯論文論”現象的討論。
但到現在為止,全球仍沒有一家實驗室對外宣布,能夠完全成功重復韓春雨的實驗。現在已有多國科學家要求《自然-生物技術》介入調查,并公開韓春雨實驗中的所有原始數據和實驗條件。
國內一名從事基因技術研究的院士稱,在細胞生物學的歷史上,不能重復的實驗時有發生,甚至有時候只是換了一個實驗地點,也得不到相同的實驗結果。
韓春雨新型基因編輯技術
韓春雨的NgAgo-gDNA技術,挑戰的是最為流行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論文剛一發表,就引發了轟動。
基因編輯技術是指能夠讓人類對目標基因進行“編輯”,實現對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目前CRISPR-CAS9是最為普遍的基因編輯技術,被稱為“基因魔剪”。
5月2日,韓春雨課題組的論文《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the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在《Nature Biotechnology》在線發表。繞開時興的CRISPR-CAS9技術,課題組利用格氏嗜鹽堿桿菌(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的Argonaute核酸內切酶,以DNA為介導進行基因組編輯,簡稱NgAgo-gDNA。
澳大利亞科學家質疑
重復實驗未能成功
北京時間7月29日,一度支持韓春雨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基因學家Gaetan Burgio反戈一擊。他在Twitter上發布長文《我的NgAgo經歷》,否認了自己7月15日之前部分重復實驗時得出的結論,表示并無嚴格意義上的證據顯示韓春雨的NgAgo-gDNA技術有基因編輯的跡象,并且要求韓春雨公開所有原始數據和實驗條件。
質疑韓春雨的Gaetan Burgio在7月29日發布的長文中介紹了重復實驗的具體過程操作和結論,附帶了7張實驗結果圖。他表示:在多番嘗試、試驗3個不同的細胞后,沒有發現嚴格意義上證明NgAgo發生基因編輯的證據。
在長文中,Gaetan Burgio表示,“《自然生物技術》期刊應該要求韓春雨公開所有的原始數據和實驗條件”,并認為:“NgAgo的未來并不明朗。”
多國科學家呼吁
提供更多實驗數據
在Gaetan Burgio發文后不久,來自西班牙高等科學委員會下設的國立生物技術中心的科學家Lluis Montoliu轉發了該文,并稱:“CRISPR-Cas9系統會用上數百億萬年而不衰。難以擊垮。”隨后,Lluis Montoliu更新博文稱,“建議所有想做這件事的人不要再浪費資源”。
7月30日,國際轉基因技術協會原主席Montoliu向協會會員發信稱,NgAgo在哺乳動物細胞的基因編輯中不起作用,建議停止驗證河北科大韓春雨實驗,不要再浪費時間、金錢和人員。針對該技術調查表明,140個回復中,只有一個回答有效,73個無效,63個在驗證。”
但Lluis Montoliu及其所處的“國際轉基因技術協會”的言論,引發了部分國內科學家的不滿,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上海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仇子龍。7月30日晚上,他在實名認證的微博上質疑“國際轉基因技術協會”和Lluis Montoliu在領域內的專業性。
此前,仇子龍被傳出重復實驗成功。7月20日,科學網有博文稱仇子龍成功重復韓春雨的實驗。但仇子龍本人在7月21日作出回應,表示實驗室仍在重復,優化各種條件,目前的實驗結果距離韓春雨論文中的結果“相差甚遠”,并呼吁韓春雨提供“可重復NBT發表文章的NgAgo,或者優化的NgAgo2.0,smart版本等等”。
中國科學家回應
對實驗的重復性有信心
對NgAgo的質疑聲自6月下旬開始就陸陸續續,韓春雨本人在百度貼吧上做出過一些回應。
6月28日,他在對網友的回復中表示,新系統剛出來都會“不好使”,他也認同目前NgAgo系統不夠穩定,等2.0版本出來會找專門機構免費發放。
面對質疑,他說,“我敢把質粒提交到addgen上,在協和講座發放質粒,對自己實驗的重復性還是很有膽氣的。”韓春雨所說的“addgen”其實是Addgene,一家全球科學家質粒共享的非營利組織。記者在Addgene官網上的確看到了韓春雨上傳的質粒信息。這些質粒可供全球科學家直接用于重復韓春雨的實驗。
7月2日,韓春雨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回應,強調NgAgo系統對污染特別敏感,實驗時不要有寄生菌和支原體的污染,并對實驗環節做出技術性的建議。但7月2日之后,韓春雨不再有新的回復。7月4日,記者聯系上韓春雨,他以“學校告訴我不要做任何回應”回絕。
有基因學家表示,如果最終《自然-生物技術》雜志在介入調查后也認為韓春雨的實驗是無效的,那么他在5月2日發表的論文將會被《自然-生物技術》刪除。
綜合東方早報、中國科學報
記者調查
“不能重復不意味著是假的”
韓春雨在各類報告上回應:這需要“高超的實驗技巧”。對此,記者在采訪該領域專家時了解到,所謂“高超的實驗技巧”實為實驗“標準化”,目前多個實驗室的重復實驗結果即將出爐。
據記者了解,世界范圍內有幾家實驗室正在對NgAgo-gDNA基因編輯技術的幾項實驗進行重復,并且已有從未與韓春雨聯系過的研究者獨立完成了重復實驗,即將在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公布結果。
“韓春雨所說的‘高超的實驗技巧’并不準確。”國內一名從事基因技術研究的院士推測,無法重復的原因可能是實驗過程的“標準化”出了問題,“在細胞生物學的歷史上,不能重復的實驗時有發生,甚至有時候只是換了一個實驗地點,也得不到相同的實驗結果”。
例如,該院士曾經親歷,使用不同生產廠家的血清,會影響哺乳動物細胞培養。而當年基因克隆時,法國科學家一直無法復制加拿大科學家的實驗,最終查明原因竟源于兩家實驗室使用的水有所不同。
因此,上述院士表示:“韓春雨的實驗其他人不能重復不能代表這一結果是假的。”
目前,已有研究者正在逐步發現“訣竅”。在專門討論NgAgo的谷歌討論小組中,一名無法證實身份的研究者Jan Winter表示,他因為替換了一項實驗材料,取得了重復實驗的成功。
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學院教授黃志偉課題組向記者證實,他帶領的研究組正在重復這項實驗。“結果還要再等一等。”他表示。
根據記者調查,針對韓春雨論文的質疑集中在論文中的第四部分結果上,即證明NgAgo能否編輯內源人類基因組。
此前,一位來自印度基因與綜合生物學研究所的Debojyoti Chakraborty博士向媒體確認“this system works”(這一系統奏效了)。他同時強調:“要判定韓教授的方法的可重復性,必須等到基因測序結果出來以后才能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