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名青少年從瑞金重走長征路 將穿越八省區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
今天是八一建軍節,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在這一特殊時刻,我們特別推出廣東新聞界和廣州優秀青少年重走長征路、重溫人民軍隊走過的偉大歷程和光輝歲月的大型采訪報道活動,以紅軍精神激勵人們不忘初心、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昨日,由本報與廣州廣播電視臺、廣州市青年文化宮共同組織的“高舉紅旗跟黨走 長征精神代代傳”廣州優秀青少年代表團重走長征路活動從廣州啟程,代表團昨日下午到達江西瑞金。“踏上路程,才親身感受到長征的艱難曲折和革命智慧。”在紅色之都瑞金,代表團參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歷史紀念園和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廣州青少年親身體驗火熱紅色文化,重走長征路日記首篇隨之出爐。
廣州優秀青少年代表重走長征路到達瑞金
昨日上午,在廣州市團一大廣場,廣州優秀青少年代表重走長征路活動吹響集結號。22名青少年代表在此聚集,向江西瑞金進發。
此次重走長征路活動將在十天內穿越廣東、江西、廣西、貴州、四川、甘肅、寧夏、陜西八省區,總路程超過萬里,行程密集緊湊且艱苦,22名“勇士”為此做足準備。廣州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生蘇婷婷說,一直很欽佩老一輩共產黨員對于革命堅定的信仰。為了更好地了解長征這段歷史,她做了大量案頭工作,借了《紅星照耀中國》等書籍,邊看還邊做筆記。考慮到十天路途艱苦,蘇婷婷擔心自己身體吃不消,還專門去跑步加強鍛煉。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的老師鄒舟詣奧認為,長征在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壯舉,雖然已經過去這么多年, 現在也是和平盛世,但這種精神應該延續,應該保持向上和前進的精神。她說:“作為一名老師,我希望通過我的傳遞,讓我自己的學生在學業事業上也能努力奮進。”
昨日下午,青少年代表團順利到達江西瑞金,隨即馬不停蹄地前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歷史紀念園參觀。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中央政府和中央紅軍從瑞金出發,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征。
“長征第一村”憶軍民魚水情
文/圖 廣州日報記者何道嵐
福建龍巖長汀縣中復村,紅軍長征出發地之一的“長征第一村”,見證了松毛嶺戰役與紅九軍團的啟程。
長征勝利迎來80周年紀念。縣里,88歲紅軍后人鐘宜龍的“紅色家庭展”已初見規模,周邊學校的數以百計孩子在此接受了紅色歷史的洗禮;村中,遍布長征足跡的紅軍街上是成排的淘寶戶,中復村以阿里巴巴淘寶示范村的名號,承載起了新一代村民的富足夢想。
長征起點:
血戰七晝夜踏上長征路
中復村又名鐘屋村,隸屬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中復村之所以有名,除了作為紅軍長征出發地之一外,還是標志性的松毛嶺戰役所在地。村中,有一個“觀壽公祠”,建于明末清初,是村內大姓鐘家人的祠堂,每年鐘氏家族的祭祀活動都在這里舉行。當年松毛嶺戰役指揮部就設在這里。
入村采訪當天,這座國家級文保單位正在大修,據悉是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長征勝利80周年紀念日。1934年秋,中央紅軍第九軍團在中復村與國民黨軍隊展開了七天七夜的松毛嶺阻擊戰,9月30日,紅九軍團在觀壽公祠舉行誓師大會,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一位15歲的少年稚氣未脫,便和部隊匆匆走上松毛嶺,在戰斗中流盡最后一滴血;一位蘇區干部剛剛新婚就投入到松毛嶺戰斗中,最后犧牲在這片血色土地……
對于軍民同心的魚水畫面,當年村里有一句話形容得最傳神:家家戶戶無門板。“門板都捐給紅軍抬傷員去了。”
致富起點:
淘寶村承載新時代致富夢
長汀縣委副書記王汝彬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復村乃至長汀縣憑借集鎮規劃與鄉鎮企業的發展,從貧困老區走上了奔小康的路。
廣州街坊帶12歲兒子走“長征路”
文/圖 廣州日報記者申卉
“遇到家鄉人了,勝利會師!”7月29日,廣東新聞媒體“重走長征路”采訪團抵達廣西興安,在湘江戰役紀念公園,一名來自廣州的街坊熱情地跟記者打起招呼。他叫溫斌,是一名經濟學研究人員。今年暑假,他特意帶著妻兒一同踏上“長征路”,體驗80多年前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辛。
從7月16日起,他們從廣州自駕出發,一路經過紅軍長征途中的廣東、湖南、貴州和廣西4個省區,途經十多座紅色文化名城。他說,踏上長征路,既是送給兒子的“成長禮物”,也是為了通過觸摸歷史,感受責任與擔當。
湘江戰役紀念公園是他們一家三口“長征路”的倒數第三站。溫斌說,今年是長征勝利80周年,12歲的兒子剛剛結束“小升初”。為了讓兒子過個更有意義的暑假,溫斌把“重走長征路”當作送給兒子的一份禮物。“孩子成功考上了心中理想的廣外外校,我希望他能夠成為走向世界的現代人。對于孩子來說,這也是一條新‘長征’之路。”他希望通過這次特殊的旅行,讓兒子通過自己的觀察,認識長征、了解長征,從而學會觀察這個世界。
為了這次旅途,溫斌還特意自己制作了一張紅色海報。海報正面寫著“不忘初心”,“新的出發”,還印著他們一家三口“千里走單騎”的路線圖。而在海報后面,則寫著一個個像通關文書般的文字,大多是他在所經過的每個地方請市民幫忙簽名和留下的鼓勵話語。“有的是在收費站找工作人員簽的,有的是在車站找路人幫忙寫的,感覺大家知道我們是來‘長征’的都非常熱情。”溫斌笑著說。
昨天,他們一家人這場歷時半個月的“長征之旅”剛剛畫上圓滿的句號。他坦言,“一路上,都感到紅色力量,領略綠色發展,將這兩者結合起來,也是這些革命老城發展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