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一枚咸鴨蛋開啟的致富路
每天去專業合作社工作六七個小時,一個月能領到2000多元的工資,種了大半輩子地的農民劉曉青在年過半百時居然在家門口過起了“上班族”生活,不僅如此,增加的收入也讓她家的日子好過了不少,而這樣的變化還要從一枚小小的咸鴨蛋說起。
56歲的劉曉青是江西瑞金壬田鎮鳳崗村村民,過去,她和丈夫僅有的收入就是靠家里的幾畝薄田種蓮子,每年的家庭純收入只有一萬多元,是村子里的貧困戶。
但是,2015年劉曉青的生活發生了變化。她所在的村子成立了廖奶奶咸鴨蛋專業合作社,和劉曉青一樣,村里幾十戶貧困戶都被吸納了進去。
在合作社,劉曉青和合作社成員都有明確的分工,劉曉青的工作是負責清洗鴨蛋。每天,她只要完成1000枚鴨蛋的清洗,就可以得到80元的收入,一個月下來就有2000多元。
說到這個新成立的廖奶奶咸鴨蛋專業合作社,就不得不提廖奶奶本人。廖奶奶全名叫廖秀英,是鳳崗村人,同時也是抗日軍烈后代。今年86歲高齡的廖秀英年輕時就心靈手巧,她所腌制的咸鴨蛋風味獨特,頗受歡迎。平時除了自家食用外,廖奶奶還會把一部分鴨蛋拿到外面去零售,久而久之出了名。
2015年4月,江西郵政下屬的瑞金市郵政分公司的工作人員在了解到廖奶奶的手藝后,便萌生了搭建專業合作社的想法,以“電商+合作社+貧困戶”的合作形式擴大廖奶奶咸鴨蛋的生產規模,帶動當地增收就業。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嘗試后,合作社于2015年底正式掛牌成立。
“去年合作社吸納了23戶貧困戶,今年又擴充到33戶。”廖奶奶的兒子、鳳崗村村支書張運來向記者介紹說,合作社會從養鴨的農戶手中收購鴨蛋,然后經過統一加工后再銷售出去。
和不少地方土特產銷路打不開的情況不同,廖奶奶咸鴨蛋一點也不愁賣。因為與瑞金郵政電商平臺合作,合作社生產的咸鴨蛋實現了線上線下同步銷售,20枚一箱的咸鴨蛋在網上的售價可以賣到78元,利潤翻了幾番,還有不少城里人慕名而來購買咸鴨蛋。而銷售鴨蛋的收益除了用于向農戶發放工資外,還有一部分結余可以用作年底分紅。
記者了解到,因為咸鴨蛋供不應求,合作社準備繼續擴大生產規模。目前,瑞金市郵政分公司正以免費向農戶提供鴨苗,同時給予農戶每只鴨苗2元補助的形式扶持地方農民養鴨,增加鴨蛋供應量,帶動產業扶貧。
如今,看到自己的手藝能帶動鄉親們一起脫貧致富,廖奶奶本人別提多高興了。80多歲的老人每天依然要認真指導農戶制作咸鴨蛋,親手為咸鴨蛋裹上當地特有的黃泥,干勁兒十足。
“合作社成立了以后,我們家的收入翻了幾番,現在每年至少比以前多出3萬元。”劉曉青也告訴記者,她來到合作社工作的這一年,家里的日子過得松快了很多,而村子里像他們這樣依靠小小的咸鴨蛋走上致富路的家庭越來越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