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月1日起,新的SDR貨幣籃子也將正式生效,人民幣將成為第三大權重貨幣。屆時,五大貨幣在SDR籃子中的占比分別為——美元(41.73%)、歐元(30.93%)、人民幣(10.92%)、日元(8.33%)、英鎊(8.09%)。人民幣將成為“可自由使用貨幣”,并在IMF有關交易中扮演核心角色。此外,中國國債三個月基準利率將成為SDR利率籃子中的人民幣計值工具。
隨著入籃日期臨近,各界也對于未來人民幣匯率的走勢愈發關注。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人民幣入籃從本質上并不會過多影響匯市,關鍵在于,這將強化中國匯改的承諾,同時也加大了主要貨幣國所要承擔的責任。
中央財經大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Barry Eichengreen表示,人民幣進入SDR只是一小步,象征中國推動人民幣在全球金融系統中扮演更大作用的承諾。如果中國希望鼓勵人民幣跨境使用,應該先深化國內金融市場改革,加強市場溝通和透明度,這可能比國際化、貨幣互換等更為重要。
華夏銀行發展研究部戰略室負責人楊馳表示,人民幣入籃后,將促進以人民幣計價的貿易投資便利化,增強海外投資者配置人民幣資產的積極性,加速人民幣從貿易貨幣、投資貨幣向儲備貨幣深化。同時,也將有助于拓寬國內居民投資海外渠道。今后可以更方便地配置海外資產,到國外去投資不動產、股票和債券了,直接拿著人民幣到國外買房將不再是夢想,國外投資者可享受到國內股票、基金、國債的更多渠道投資理財,國內個人跨境投資和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市場都將更加自由便捷。
此外,華泰證券分析師張晶還表示,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不僅可以滿足國際市場需要,進一步推動IMF治理機制改革,而且還能促進國內金融改革。加入SDR將在長期內吸引更多海外投資到中國資本市場,同時也會激勵決策層進一步開放國內金融市場,尤其是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改革和資本市場的準入機制改革。
不過,就入籃與人民幣未來匯率走勢的關系,更多的觀點認為不會產生實質影響,人民幣的匯率波動將更趨市場化,并體現外圍市場的波動。當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機制,主要是參考“前一日的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即美元走強,一籃子貨幣弱,則人民幣弱;反之,美元走弱,一籃子貨幣強,則人民幣強。
股市
其理由是,鄰國的日本當年加入SDR后從5000點附近漲了7倍到38000點,爆發了持續16年的大牛市。然而——
經濟學家宋清輝對此表示,日元是在1973年進入的SDR貨幣籃子當中,但是實際上在之后的幾年當中,日本日經225指數一直是在5000點附近進行震蕩徘徊。雖然在1978年之后出現了上漲,但是直到1984年,日本日經225指數也僅是到達10000點左右,漲幅不過一倍而已。
但從1985年廣場協議簽訂之后,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和前聯邦德國等五國聯合干預外匯市場,各國開始拋售美元,繼而形成市場投資者的拋售狂潮,導致美元持續大幅度貶值。與此同時,日元借機展開大幅升值,這直接推動了日本股市開啟了一輪長達5年的大牛市,日本日經225指數更是一度逼近40000點大關。“因此,日本股市當初之所以能夠出現上輪大牛市,并非是因為日元加入SDR,而是因為事后廣場協議引發的日元升值。”
華泰證券高級宏觀分析師宋雪濤表示,因為人民幣納入SDR的決定是在去年年底,樂觀情緒對A股市場風險偏好的影響已經過去,加上人民幣納入SDR不會直接影響資本的流入和流出,因此,人民幣納入SDR對股市的直接影響幾乎沒有。
中國金融智庫首席金融學家宏皓則表示,當前國內經濟依然比較低迷,這意味著人民幣并不具備大幅度走強的基礎。而美聯儲在12月份宣布加息的可能越來越大,這意味著美元匯率將會有所走高,人民幣匯率將會相對于美元匯率出現貶值。一旦這樣的情況出現并被放大,那么在人民幣加入SDR之后,人民幣在短期內很有可能會面臨貶值的壓力,一旦出現資本外流的情況,將會對A股市場構成一定的利空影響。
樓市
為了迎接這個重大時刻,匯率也在近期持穩,然而市場出現了一個新的不確定因素——瘋狂的樓市。
“大城市跳漲的房價將促使投資者到海外尋找更低廉的替代品,從而從中國抽走資金,并在此過程中對人民幣形成下行壓力,”蘇格蘭皇家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胡志鵬表示,“國內外資產價格差距持續擴大將導致資本外流和人民幣貶值,直到最終恢復平價。”
另據市場研究公司Rhodium Group最新報告,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今年將超過300億美元,較去年150億美元翻一番。而且越來越多的中國資金開始進軍房地產。高緯環球(Cushman &Wakefield)數據顯示,2016年前五個月當中,中國投資者向美國房地產市場傾注了近110億美元資金,而去年這一行業的全部投資“只有”43億7000萬。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近日在一個論壇上表示,中國應該保匯率,而放棄資產泡沫。吳曉求認為,在中國致力于推動人民幣國際的時機,不斷攀升的房價在無形中傷害著人民幣的信用。“把房地產作為一個金融產品放在大金融體系架構下研究會發現這是大事,我們是要一個有良好信用的人民幣還是高昂的房價,結論不說都知道是什么。”
實際上,早在今年7月,《人民日報》就指出,無論是“棄匯保房”還是“棄房保匯”,這種觀點的問題在于只通過短期、局部現象來推測整個宏觀經濟走勢與對策,而并未考慮到無論是人民幣還是樓市在根本上都取決于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這一事實。
從資金流動的角度看,人民幣匯率和房地產價格在短期內或許呈現一定程度的此消彼長,但從根本上二者是否堅挺依然取決于中國經濟的長期趨勢,而實際上中國經濟的基本面足以支撐二者的向好預期。
事實上,隨著中國經濟數據走強,自9月以來,多家國際機構上調中國經濟增速預期。渣打預計,今年下半年中國GDP增速將回升至6.9%,全年經濟增速達6.8%;巴克萊將中國第三、第四季度的GDP增速預期分別調高20個基點至6.3%和6.1%;德國商業銀行也上調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期至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