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評:滬指跌0.34% 成交額創近4個月以來新低
今日,兩市小幅高開后震蕩整理,滬指3000點得而復失。午后,兩市窄幅震蕩。滬指成交額創近4個月以來新低。截至收盤,滬指跌0.34%,報2987.86點,成交1164億元;深成指跌0.09%,報10467.2點,成交188億元。
板塊方面,PPP概念股跌幅居前,普邦園林跌逾7%,蒙草生態、鐵漢生態跌逾4%。4G概念股走勢疲軟,富春通信跌逾4%,梅泰諾、亨通光電跌逾2%。互聯網板塊走弱,聯創互聯、智度股份跌逾2%。蘋果概念股走勢強勁,信維通信漲逾8%,德賽電池漲逾4%。鋼鐵板塊走強,法爾勝漲逾5%,華菱鋼鐵漲逾4%。
外圍市場方面,亞太股市周三收盤普遍下跌,日本股市日經225指數收盤下跌1.31%,報16465.40點;東證股價指數收盤下跌1.37%,報1330.77點。韓國首爾綜指收盤下跌0.47%,報2053.06點。澳洲股市S&P/ASX200指數收盤上漲0.12%,報5412.40點。臺灣因臺風繼續休市。
距離國慶長假僅2個交易日,持幣過節還是持股過節成為當前讓投資者“撓頭”的難題,而隨著近期市場連續震蕩調整,持幣觀望已是很多機構應對當前行情的方式,面對即將來臨的假期,市場中持幣過節的呼聲也隨之升高。
對此,分析人士表示,事實上,從歷史經驗來看,國慶長假后市場首周上漲概率極高,特別是在近期市場出現回調之際,投資者不妨精選個股逢低布局,參與分享節后市場極有可能出現的反彈行情。
統計顯示,在2006年至2015年的10年間,上證指數在國慶節后的5個交易日中有8次實現累計上漲,上漲比例達到八成。其中,在2010年(8.43%)、2009年(7.21%)、2015年(6.87%)、2007年(6.32%)4個年份內,節后5個交易日上證指數累計漲幅均超過6%,而上證指數節后出現下跌的2個年份分別為,2014年(下跌0.19%)、2008年(下跌12.78%)。
那么,國慶節后哪些板塊的上漲概率以及上漲幅度較高呢?統計顯示,從近10年板塊節后5個交易日平均漲幅來看,有色金屬(3.26%)、農林牧漁(3.13%)兩大申萬一級行業平均漲幅居前,累計漲幅均超過3%;此外,采掘(2.76%)、非銀金融(2.68%)、鋼鐵(2.53%)、化工(2.46%)、電氣設備(2.34%)、機械設備(2.28%)、建筑裝飾(2.25%)、汽車(2.22%)、銀行(2.16%)、交通運輸(2.14%)、計算機(2.06%)等11個行業期間平均漲幅也均超過2%。
其中,節后平均漲幅最高的有色金屬行業,在近10年內節后上漲次數也在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居首,達到9次,僅2008年國慶節后板塊整體出現回調,其余年份節后均實現上漲,其中2015年與2010年漲幅較高,分別為12.87%、11.62%。而除有色金屬行業外,采掘、鋼鐵、化工、電氣設備、機械設備、建筑裝飾、汽車、交通運輸、建筑材料、公用事業、國防軍工等11個申萬一家行業節后上漲次數也均達到8次。
而節后市場表現最為慘淡的行業則為休閑服務行業,近10年僅有5年節后出現上漲,板塊平均下跌0.34%。對此,分析人士表示,作為市場普遍認可的節假日概念股,休閑服務在假期前更易受到資金的關注,但預期的提前釋放也使得節后板塊表現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