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外貿新發展動能正在積聚
商務部部長助理張驥29日在商務部專題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來,促進外貿回穩向好政策措施效果逐步顯現,外貿進出口降幅持續收窄,結構進一步優化,新的發展動能正在積聚。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8個月,全國進出口15.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1.8%。其中,出口8.8萬億元,下降1%;進口6.5萬億元,下降2.9%。從增速看,進出口累計降幅已連續6個月持續收窄。從出口看,3月份以來,外貿出口累計降幅已連續6個月收窄。從進口看,8月月度進口轉正并創3年來最大單月增幅。
張驥分析說,前8個月外貿結構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民營企業是出口主力軍。1-8月,民營企業出口占全國外貿出口的46.7%(4.1萬億元),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8個百分點。
第二,一般貿易占出口的比重進一步提升。今年1-8月,占比提升至55.5%,比2015年(53.4%)提高2.1個百分點。
第三,對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實現正增長。1-8月,我對俄羅斯、印度和泰國出口分別增長16.0%、8.7%和8.7%。對歐盟、日本等出口實現正增長,分別增長2.8%和0.9%。
第四,大型成套設備出口保持正增長。1-8月,大型成套設備出口增長約10%。
第五,跨境電商等新業態保持較快增長。1-8月,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等新業態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成為新的外貿增長點。三個市場采購試點市場出口增長達13%。
第六,進口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升。1-8月,原油、鐵礦石等10類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價跌,合計減少付匯620億美元(約4100億元),有利于企業降成本、增效益。
張驥表示,我國外貿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與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產業互補優勢沒有改變,外貿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加快的趨勢沒有改變。與此同時,全年外貿形勢依然復雜嚴峻,下行壓力加大,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外需持續低迷,全球貨物貿易增速連續4年低于世界經濟增速,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仍在持續顯現;國內要素成本上升,傳統競爭優勢弱化;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放緩,產業和訂單向外轉移加快;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國內需求疲弱,進口動力相對減弱。
“外貿形勢仍不容樂觀,新面臨的困難不是短期的,實現全年外貿回穩向好的目標仍需付出艱苦努力。”張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