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歲男子遇車禍重傷昏迷 父母欲捐器官救5人(圖)
9月30日到10月8日,已經在悲痛和煎熬中等了9天,兒子還是沒有從昏迷中醒來。“不可逆的顱腦損傷。”這是醫院多科室專家聯合會診評估后給出的結果,42歲的王中奎和妻子王中菊的眼淚再次奪眶而出。在此之前,這對來自廣元蒼溪的打工夫妻甚至還抱著一絲幻想,希望那個善良又陽光的兒子能夠從沉睡中醒來。
9月29下午2點,21歲的蒼溪縣白鶴鄉青年王猛,在騎摩托的路途中遭遇車禍,導致重型顱腦損傷,病情被確診為不可逆。王中奎夫婦做出艱難決定——捐出兒子器官挽救他人。明天上午,王猛的器官捐獻將在四川省人民醫院展開,如果不出意外,他的雙腎、肝臟和雙眼角膜,將換來5個人“重生”。
6天守候醫院 兒子始終沒能醒來
10月8日上午,四川省人民醫院ICU病房門口的長椅上,王中奎夫婦已經在此等了6天,他們時刻都在期待病房內能傳來兒子的好消息。9月29日下午,王中奎21歲的大兒子王猛因為車禍重度顱腦損傷失去自主呼吸,僅靠呼吸機和藥物維持微弱的生命體征。10月3日凌晨,省醫院的醫生團隊從廣元接到王猛,并將他送進了重癥監護室,王中奎夫婦徹夜守候,一直熬了幾天。
坐在長椅上,王中奎兩眼呆滯,像丟了魂一樣,愛人王中菊不時抽泣,眼眶已經哭紅了一圈。ICU電動玻璃門的每一次開啟和關閉,都會引來王中奎夫婦的注意。9時許,探視時間到了,夫婦二人起身站到玻璃門前,隨后走進了ICU,大約20分鐘后,夫婦倆走了出來,表情凝重帶著哭腔。
“只要有一點希望也要救,如果救不了,只能達成他的心愿。”在與省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楊洪吉的交談中,王中奎再次表達了捐獻意愿。楊洪吉告訴王中奎:“無法挽回生命時,只能通過器官捐獻移植的方式延續生命。”
遭遇車禍腦部重傷 陽光男孩被確診“無救”
9月29日,對于王中奎一家來說是個極其悲痛的日子。
當天下午2點,一輛汽車與王猛的摩托相撞,王猛腦部嚴重受傷,當場昏迷。次日下午,王猛從蒼溪縣中醫院轉院至廣元市第一人民醫院,因為失去了自主呼吸,他被確診“無救”。
王中奎說,今年9月前,王猛還在廣東和他們一起打工。9月迎來開學,9歲多的小兒子需要從廣東返回老家廣元蒼溪上學,王猛為了照顧弟弟,便從廣東送弟弟回到了老家。王中奎說,回到蒼溪后,王猛曾告訴他,廣東太熱太累,不想再回去做工了,于是留在了老家。
王中奎夫婦沒想到,廣東一別后竟發生了如此不幸,再一次見到兒子時,曾經還能活蹦亂跳的大男孩已經躺在病床,無法自主呼吸。而9月3日,王猛剛過完21歲生日。
捐獻器官為圓兒子心愿 5人受助將“重生”
王中奎至今記得,今年4月份還在廣東時,王猛通過電視看到捐獻器官的新聞,他半開玩笑地告訴王中奎:“如果我死了,你們把我的器官也捐出去。”沒想到,這句不經意間說出的話,近乎“一語成讖”。“他是個陽光、善良、有夢想的人,一直想做與別人不一樣的事情。”王中菊一提到兒子,眼淚就止不住地流下來。
在王中奎夫婦心中,王猛自小就是個善良懂事的孩子,對待鄉鄰十分尊敬,騎車碰到出行的長輩,都會主動捎上一程。“我們本來打算今年回家給他買房子,親都提好了,他說事業還沒成,讓我們不要著急。”王中奎說,兒子在同齡的孩子中算是很懂事了。
王中奎說,兒子對電器、機械很感興趣,家里的一些電器都被他重新拆裝過,摩托車廢件壘了一堆,王猛告訴王中奎,他的愿望就是開家車行,原本年底就要籌備,發生車禍后一切都變了。
“捐獻器官,是為了圓他的心愿,也希望他以另一種方式活著,讓我們心里好有個念想。”王中奎說。楊洪吉介紹,明天一早,醫院專家團隊將對王猛的身體狀況做最后評估,隨后器官捐獻也將在省醫院展開,如果不出意外,王猛的雙腎、肝臟和雙眼角膜,將換來5個人“重生”。
生命的另一種交替:國慶7天6臺器官移植手術
省醫院器官移植中心器官捐獻協調員薛瑾說,國慶節期間,四川省人民醫院已經成功地實施了6臺器官移植手術,薛瑾和楊洪吉的器官移植團隊在大假期間放棄休假,“連軸轉”工作為生命接力,向捐獻者和中晚期肝病、腎病患者搭建生命聯通的橋梁。薛瑾說,10月1日的第一例換肝患者目前已經可以下床行走,恢復十分良好。
楊洪吉主刀的這6臺手術,在國慶期間密集進行,讓醫生團隊在為逝去的生命惋惜的同時,也為重生的生命歡欣鼓舞。楊洪吉介紹,省醫院從2009年開始做腦死亡器官捐獻移植手術至今,已做了超過120例腦死亡的器官捐獻移植手術。
四川器官捐獻缺口大 登記在冊等腎患者超過4000例
器官捐獻,越來越被社會公眾認識和接受,以四川為例,2013年,四川地區的器官捐獻數量還以“個位數”計量,“今年1月至10月,全省登記在冊的器官捐獻數量接近100例。”省紅會器官捐獻協調員王淞告訴四川新聞網記者,2013年國家啟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后,到今年7月,四川累計器官捐獻超過230例,挽救了430余人的生命。
王淞說,基于近年來器官捐獻的公益宣傳和科學知識普及,四川的器官捐獻量一年比一年多,但由于四川人口基數大和其他原因,全省器官需求量依然較大。楊洪吉介紹,即便捐獻數量看起來比前幾年大幅增長,但四川與我國較發達地區和歐美國家相比,差距甚遠。
作為一名長期堅守在器官移植一線的權威醫生,楊洪吉估算,四川目前登記在冊的等待腎移植的患者超過了4000例,等待肝移植的患者超過150例。而在肝病高發的背景下,四川作為人口大省,加上地域差異等因素的考量,急需肝臟移植的患者遠遠超過了可統計數量,很多腎病肝病患者在等待中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