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地加劇房企競爭 綠城陽光26億買下中投發展
房地產企業對于土地資源爭奪戰的硝煙蔓延到了股權交易市場。
11月16日上午,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經過多輪競價,原中投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北京綠城陽光投資有限公司以股東優先購買權身份,以26.8億價競得中投發展股權94%的股權,較掛牌價12.04億元,溢價122.6%。
報名參與競價的企業包括保利、平安不動產以及萬科集團等龍頭企業。綠城陽光已經持有中投發展6%股權,因此對中投發展本次轉讓的94%股權保留優先購買權。
中投發展成立于2011年,注冊資本金20億元,建銀投資、綠城房產、綠城陽光、黑石分別出資12億元、4.8億元、1.2億元和2億元。中投發展簡介稱,是“完全按照市場化原則運作的具有外資元素的內資企業”。主要從事“國內城鎮化建設投資業務”。定位為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經營范圍主要包括:城市建設、基礎設施建設;養老健康產業投資、股權投資、項目投資、城市信息化建設的投資;投資管理咨詢;企業管理咨詢;受托資產管理。
引發龍頭房企競買股權的,是因為中投發展在北京、天津、河北、遼寧等地儲備的大量一二級項目。中投發展目前開發的項目有7個,其中一級開發的6個,分別為TBD項目,北七家項目,密云項目,天津項目,唐山項目,盤錦項目和亦莊項目。
有房地產企業高層表示,目前房企發展面臨最大的難題是土地資源短缺,因為公開市場優質地塊掛牌量稀缺,競爭異常激烈。目前二級市場的土地收購日益頻繁。
另有國有房企營銷負責人表示,公開掛牌轉讓是國有企業在轉讓股份是必須要采取的手段,防止國有資產被賤賣。民營企業則可以自愿選擇公開轉讓還是私下簽訂買賣協議。一般如果競買人只有1位,則按照底價成交,如果1位以上,則會進入競價。中投發展因為土地儲備較好,因為競爭比較激烈。
值得指出的是,此番競得企業綠城陽光,系原綠城集團副董事長羅釗明全資擁有。2009年,綠城集團董事長宋衛平為了拓展北方區域,收編了羅釗明全資公司萊福建設加盟綠城集團,羅釗明也隨即成為綠城集團副董事長。成為綠城集團的副董事長后,羅釗明依然分管北京,而宋衛平亦對其即以厚望,不過從后來的發展來看,羅釗明并沒有帶給綠城在北京發展太大的驚喜。但為綠城集團拓展在北方人脈起到推動作用。
2011年,飽受資金壓力和債務重負的綠城通過羅釗明獲得“馳援”。在羅釗明的推動下,綠城與中投旗下子公司建銀投資合作,聯合綠城陽光、美國私募基金黑石共同出資成立一家合資公司,投資國內房地產。這家企業即此番轉讓股權的“中投發展”。
2015年,在宋衛平和融創中國解除股權交易后,選擇中交建作為收購方,也是羅釗明牽線搭橋。引入中交之后,羅釗明套現10億離開綠城。
當時消息顯示,中投最終拍板與綠城合作的,就是依靠羅釗明在資本圈的人脈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