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上圖怡亞通位于深圳龍崗的供應鏈整合物流園。
左下圖2016年10月10日,荷蘭鹿特丹港客戶調研怡亞通,雙方尋找深入合作契機。
右下圖2016年11月1日,怡亞通與深圳市非公立醫療機構行業協會、中國銀行等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資料圖片)
在今年公布的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上,深圳市怡亞通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首次上榜,榮登中國企業500強第330名。
作為中國第一家上市供應鏈企業,它沒有物流車隊,卻提供了專業的物流服務;不是貿易公司,卻深度參與了整個貿易全過程;不是銀行,卻能為上下游提供豐富的金融服務——
什么才是真正的供應鏈?“服務無邊界”就是怡亞通給出的答案。
提供服務的“大超市”
“1997年,我在深圳注冊怡亞通商貿有限公司的時候,在工商注冊登記的經營范圍里還沒有供應鏈企業這個類別。”怡亞通公司董事長兼CEO周國輝說,從企業成立之初,怡亞通就專注于當時被普遍認為是企業非核心業務的外包服務,不過很多客戶并不理解,“大而全、小而全、肥水不流外人田,這是那個時候大多數企業的想法”。
“業務員最初去跑業務,說起我們是供應鏈企業,不少客戶都以為我們是搬箱子的。”怡亞通公司副總裁張驍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實際上,我們可以把供應鏈看成一棵枝葉茂盛的大樹:生產企業是樹根,代理商是主干,分銷商是樹枝和樹梢,滿樹的綠葉是最終用戶。在根系和枝丫之間,有一個個結點,蘊含著一次次流通。對生產企業來說,如果采購流通中的每個環節都自己動手操辦,不僅勞心費力,而且會降低生產效率、增加運營風險。而對供應鏈認知成熟的企業,比如耐克、阿迪達斯等,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開始專注產品研發,把物流、分銷等業務分包給供應鏈公司。
怡亞通正是參照這些企業的運營模式,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全球供應鏈業務。經過近20年的發展,怡亞通的業務領域已覆蓋IT、通訊、機械設備、醫療、冷鏈、家電、快消、化工、服裝等行業,正在為全球100余家世界500強及2000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提供專業供應鏈服務。包括思科、雀巢、寶潔、飛利浦、博世等世界500強企業均是他們的重要合作伙伴。
周國輝說,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推進,“買全球、賣全球”已經成為更多企業的共識。作為一站式供應鏈管理服務商的領軍企業,怡亞通充分發揮全球運作網絡、專業團隊力量、先進信息系統、強大資金支持等優勢,以智力和資源整合為基礎推出集成化服務,打造了一個全球化供應鏈服務“大超市”。
“在這里,無論是傳統意義上的供應鏈服務,還是物流外包、商務外包、結算外包、信息系統及數據外包等,我們都會提供優質的一站式服務。怡亞通的供應鏈能夠幫助客戶以更小的成本完成從原材料采購到產成品銷售的全過程,這意味著,我們的供應鏈不僅是連接供應商和用戶的物料鏈、信息鏈、資金鏈,它更是一條增值鏈,讓這條鏈上的相關企業成為利益共同體和分享者。”周國輝說。
整合升級的大體系
進入新世紀,隨著供應鏈服務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企業發現了其中的商機。一時間,大大小小的供應鏈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僅深圳一地就聚集了全國近八成的供應鏈公司,這些企業無一例外地復制了怡亞通的模式,行業利潤也隨之大幅降低。周國輝敏銳地發現了這一問題,隨即開始整合供應鏈上的所有服務,并對物流、金融等核心業務先后進行了升級。
在物流方面,2009年,怡亞通啟動“380項目試點”。短短六七年間,這項試點不斷深入,目前已經在全國30個省區市的270個城市建立了分銷網絡,預計到2018年將實現380個城市全覆蓋。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僅分銷網絡給公司帶來的銷售收入就達250億元,占比接近當年總收入的四成;預計今年此業務板塊將為公司貢獻超過400億元的銷售收入。
在金融方面,怡亞通利用深入全國的服務網絡,建立了包含目標客戶準入、合作定位到面簽、事中核查再到異常征兆管理、大數據信息收集等環節的特色供應鏈金融服務體系。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的中小微企業占企業總數的比重達到94.15%,但95%以上的小微企業未直接與金融機構發生借貸關系。“這是因為金融機構無法通過成熟的體系在短時間內對企業進行風險評估,而一家一家地調查意味著高昂的成本,對金融機構來說也不現實。雖然說,互聯網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企業和金融機構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但解決不了信用評估和信用成本問題。”怡亞通公司副董事長陳偉民說,而以供應鏈為基礎的金融服務體系則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通過這個體系,銀行可以準確知曉,某一時間段內哪類小企業融資需求較高,短期融資額度可以適當提升;也能夠了解哪些小企業在經營中出現了庫存積壓,再次提供融資服務需要謹慎。小微企業能夠憑借這一體系了解銀行最近推出了哪些新產品,如果多家企業都有同類需求,銀行甚至可以專門設計一款新的融資產品。所有的這些都來自于供應鏈企業的銷售終端,數據真實可信,需求一目了然。
“星鏈”全國的大平臺
從2010年起,怡亞通依托在全國的分公司網點,開始布局O2O供應鏈商業生態圈。周國輝說:“平臺是自己的,生態是大家的,未來的供應鏈一定會步入終端為王的時代。怡亞通要構建的生態圈,將以物流為基礎、供應鏈為載體、互聯網為手段,再加上金融、營銷和增值服務。”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11月下旬,怡亞通將發布全新平臺“星鏈”,進一步整合供應鏈上的中小零售商,打造集O2O商店、消費金融服務等于一體的未來商店。周國輝表示,通過“星鏈+服務”的模式,每一個小的零售商店都可以成為網上大超市,在三四線城市甚至村鎮的零售網點都可以買到與沃爾瑪、家樂福等大超市同樣品牌、同樣品質的商品。
在怡亞通總部的物流倉庫,記者看到,奶粉、化妝品等快消商品鋪滿了一個個貨架,工作人員只需用手持設備對貨物進行掃描,商品就會由傳送帶送到指定貨柜,經過打包裝運迅速送到客戶或消費者手中。據怡亞通公司物流現場人員介紹,公司在全國擁有智能化物流網點超過400個,倉庫總面積200萬平方米,配送服務從核心城市直達縣鄉鎮。
通過這一自主研發的倉庫管理系統和配送管理系統,怡亞通的倉儲、配送等環節運行效率及安全水平有了大幅提高,智慧物流平臺建設也初具規模。以配送管理系統為例,這一系統包含派車管理、回單管理、費用管理、司機排班、運行監控等。該系統可對在途運輸中運單狀態、車輛運行等實時監控并預估送達時間,還能通過路線和裝載量的智能分析實時規劃最優配送線路和裝載,降低空車率和配送成本。憑借這一突破,2015年2月,怡亞通入選商務部“全國商貿物流標準化專項行動重點推進企業”。
與此同時,怡亞通積極響應國家物流標準化的號召,與國際知名物流設備企業合作,租賃標準化托盤,實現以托盤為單元的整托裝卸和整托運輸。貨物到達目的地后,托盤還可在異地進行回收。按照老辦法,一輛17米的貨車進行散貨運輸裝卸,需要4個裝卸工卸貨4小時,實施托盤運輸后,整托裝卸時間只要1個小時,裝卸效率提高了75%,貨品破損率幾乎為零。
說起供應鏈企業的發展前景,周國輝認為,“供應鏈服務沒有邊界,其本質是幫助企業做大做強”。憑借著在采購平臺、物流平臺、分銷平臺建立起來的優勢,怡亞通正在運用整合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幫助供應鏈上的企業不斷壯大實力。在這個過程中,怡亞通也實現了企業自身的華麗蝶變,一個現代的O2O供應鏈生態圈正在形成。(經濟日報記者于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