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近5年來,隨州通過科技創新、產業創新、體制創新,釋放發展驅動力。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全市上下開拓創新,奮勇爭先,取得了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省“保五爭三”的良好成績。當前,隨州正以創建經濟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示范城市為抓手,推進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打造湖北特色產業增長極。
科技創新 推動轉型升級
成本上升,訂單減少;中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接力不足……面對經濟發展新挑戰,繼續依靠在中低端市場“走量”的傳統方式發展,難以為繼。關鍵隘口,唯有通過“創新”,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方可絕處逢生。
用“創新”之法,挖掘增長潛力,隨州使出“妙招”。“特色突破,差異化發展”,市委、市政府多年堅持的這一理念,成為隨州在區域發展競爭中的主要策略和實踐路徑。
專用汽車,以香菇為主的食品工業,是隨州最重要的兩個特色支柱產業,也是隨州著力打造的兩個“千億元產業”。
低價位、低附加值,曾是隨州專用汽車產業的痛點。近5年來,隨州專汽產業堅持創新驅動,優化產業結構,推進深度重組,健全服務體系。以電動化、輕量化、智能化為引領,從成本時代向質量時代、創新時代、智能時代躍升。
恒天新楚風,建成國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新能源專用汽車柔性生產線,年產能達1.5萬輛,所推出的純電動小型快遞專用車供不應求。廈工楚勝、玉柴東特加速輕量化轉型,鋁罐車等產品備受市場青睞。湖北齊星集團、東風隨州車輪、湖北毅興,智能機器人擔當大梁,人工智能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食品工業龍頭企業變革生產方式,創新產品產業。裕國股份在鞏固傳統干香菇市場同時,力推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按4A級標準將生產廠區打造成工業旅游景點,首開隨州工業旅游先河,同時開發并批量推出香菇脆等快消品,改變了香菇的傳統消費方式。三友公司聯手炎帝科技公司,探索香菇工廠化生產模式,不僅實現了隨州香菇生產方式的“革命”,也實現了隨州香菇從銷售干貨到銷售鮮貨的產品變革。中興食品利用隨州乃至湖北豐富的茶園資源,引進人才技術,研發生產的綠碎茶、綠片茶、紅茶、磚茶、黑茶等新產品,香飄“一帶一路”。
我市通過“一企一策”和定向培育,鼓勵企業爭當細分市場冠軍,全市涌現出泰晶科技、星化工、利康藥業等一批細分市場的行業領軍企業。據統計,我市已有120余家在行業細分市場排名靠前、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優勢領軍企業。
近年來,我市還“無”中生“有”,依托豐富的光、風資源,發展高科技含量的新能源產業。目前,隨州新能源發電規模居全省第一。其中,風力發電裝機容量674.1MW,太陽能光伏裝機容量872.8MW。
體制創新,釋放發展動能
打造創新平臺,吸引用好人才,營造最優環境。我市以體制機制創新,釋放發展動能。
創新平臺是企業創新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自2012年開始,我市相繼創建“國家專用汽車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國家高新區”,融入國家創新發展戰略布局。尤其是隨州高新區,已經成為引領全市科技創新的“大平臺”和“新引擎”。2013年,市政府與華中科技大學合作,共建湖北省專汽研究院,為專用汽車產業提供智力支撐。2016年,由裕國股份牽頭創辦的湖北省香菇產業技術研究院獲批設立,著力解決香菇行業的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目前,全市已有各類研究所、重點實驗室、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市級以上創新平臺127家。運用市場機制,我市先后組建2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1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入孵企業近百家。
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我市缺少高等院校,人才資源匱乏。人才問題如何解決?市委市政府探索“柔性引才”、“借腦引才”等方式,加強人才“小環境”建設,在全市營造引才、留才、育才、用才的“小氣候”。今年,我市在以往校(院)地政產學研合作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市校合作”戰略,打造高校科研院所產業園、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大學生就業創業基地等“一園十基地”;實施“炎帝人才支持計劃”、“我選湖北,聚才隨州”計劃,積極引進各類高端人才和大學生;設立人才創新創業超市,為來隨創業就業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務。全市初步呈現出平臺覆蓋面廣、各類人才集聚的良好局面。
體制活則全盤活,體制新則事業興。我市按照行政效率最高、審批環節最少、發展成本最低、投資環境最優的要求,清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促進生產要素向隨州聚集。積極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放、管、服”改革,推行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管理,深化大科室制和大部制改革,全面提升政務服務效率和質量,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環境。
創新釋放出發展驅動力。我市企業通過科技創新、管理創新,轉型升級邁開大步,以特取勝、差異化領先的發展效果顯現。專用汽車產業,逐步向中國領先、國際高端化邁進;新材料產業迅猛發展,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加速壯大。機械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四大高新技術產業板塊齊頭并進。全市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發展質效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