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1日強軍目標,2013年3月10日強軍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圍繞新時代建設一支什么樣的強大人民軍隊、怎樣建設強大人民軍隊,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判斷、新的理論概括、新的戰略安排,形成了習近平強軍思想。黨的十九大確立習近平強軍思想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的指導地位,并鄭重寫入黨章。習近平強軍思想是黨的軍事指導理論的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軍事篇”。
在2017年底軍隊的一次重要會議上,習近平強軍思想被集中概括為“十個明確”。然而,強軍實踐永不止步,理論創新沒有止境。2022年底,在黨的二十大后軍隊一次重要會議上,習近平主席緊密結合新的時代特征和軍隊建設實踐,對這一思想進一步作出系統闡發,提出了“十一個明確”。在此基礎上,習近平主席還提出了要進一步把握新時代認識和指導軍事問題的軍事觀、方法論,即“五個堅持”——堅持政治引領、堅持以武止戈、堅持積極進取、堅持統籌兼顧、堅持敢打必勝。
一、努力實現新時代的強軍目標
(一)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
在2013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習近平主席明確提出,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是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聽黨指揮是靈魂,決定軍隊建設的政治方向,必須鑄牢聽黨指揮這個強軍之魂;能打勝仗是核心,反映軍隊的根本職能和軍隊建設的根本方向,必須扭住能打仗、打勝仗這個強軍之要;作風優良是保證,關系軍隊的性質、宗旨、本色,必須夯實依法治軍、從嚴治軍這個強軍之基。這就為新時代國防和軍隊建設指明了方向。
(二)按照新“三步走”的戰略安排加快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2017年,黨的十九大著眼國家安全和發展大局,對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作出新的戰略安排:到2020年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同國家現代化進程相一致,力爭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開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局面。這就鋪展了新時代強軍興軍事業近、中、遠期目標梯次銜接的發展藍圖。
第一,到2027年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其根本指向是全面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能力。
第二,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其基本方面包括軍事理論現代化、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軍事人員現代化和武器裝備現代化。其基本要求是機械化高度發達,信息化基本實現,智能化取得重大進展。
第三,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就是要建成同我國強國地位相稱、能夠全面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具備強大國際影響力的世界一流軍隊。實際上,這就要求我們做到三個“一流”:通過智能化技術,進入一流方陣;隨著“一帶一路”的發展,為維護全球利益,要求一流部署;要有效應對各種安全威脅,打贏各種類型的戰爭,必須有一流實力。
謀篇布局2027,前瞻運籌2035,深遠經略2050。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深刻領會習近平主席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戰略擘畫,按照規劃的路線圖、時間表、任務書,蹄疾步穩,跑出新時代強軍興軍的加速度,向著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砥礪前行。
二、貫徹新時代的軍事戰略方針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的軍事戰略方針也需要有適應新時代需求的新籌劃。我們要調整優化軍事戰略布局,戰略就是謀篇布局。根據習近平強軍思想,面對當今世界大格局,我們要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戰略胸懷,以全球視野思考和運籌國家安全,在軍事戰略布局上有新的設計、新的作為。
(一)堅持積極防御戰略思想
積極防御戰略思想是我軍軍事戰略思想的基本點。新中國成立后,1956年3月彭德懷所作的《關于保衛祖國的戰略方針和國防建設問題》的報告,就明確提出實行積極防御的戰略方針。進入新時代,習近平主席強調,要堅持和發展積極防御的軍事戰略方針,積極防御的根本在防御,要義在積極。
“根本在防御”,這是由社會主義國家的國家性質所決定的。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中華文明傳承的是和平和睦和諧的理念,中國沒有對外侵略擴張的基因。“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王稱霸的基因”,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人民從來沒有欺負、壓迫、奴役過其他國家人民,過去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有。同時,中國人民也絕不允許任何外來勢力欺負、壓迫、奴役我們,誰妄想這樣干,必將在14億多中國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鋼鐵長城面前碰得頭破血流!”
堅持積極防御戰略思想的好處有二:一是有利于我們占據道義制高點、掌握政治和外交主動;二是有利于以武止戈、保障國家和平發展,也能夠使我們避免陷入戰爭泥潭。這是總結歷史經驗、科學判斷現實和未來得出的結論,絕不是權宜之計,要牢牢堅持住。
“要義在積極”,在堅持防御性的同時,要增強戰略指導的進取性和主動性。習近平主席指出,戰略博弈的根本目的是爭取戰略主動。講戰略機遇也好,講有利外部條件也好,都不可能從天上掉下來,要靠我們主動去爭取。積極防御不是無所作為、無所事事,而是要在戰略上勇于進取、勇于擔當。面對當下的國際形勢,我們不出招或出招慢了,都有可能陷入戰略被動,所以要必須抓住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機遇,著力在進取性和主動性上做文章。
“要義在積極”主要體現為四個方面:一是前移戰略指導思想;二是堅定、靈活地開展維權斗爭;三是積極拓展戰略防御縱深;四是加快軍事力量走出去。對此,習近平主席指出,維護我國海外利益和公民安全,光喊口號、發聲明、做譴責、提抗議是不夠的,必須有實質性的力量和手段。
(二)調整優化軍事戰略布局
所謂調整優化軍事戰略布局,主要是指以下三個布局:
第一,與軍事斗爭任務相一致的戰略布局。我國是一個大國,從軍事上來說,必須要構建一個全局統籌、分局負責、相互策應、互為一體的戰略和軍事部署。
第二,與新興安全領域相適應的戰略競爭布局。我們現在的戰略支援部隊就包括兩大部分:一是航天方面的“天軍”,二是專攻網絡作戰的“網軍”。也就是說,與新興安全領域相適應的戰略競爭布局是指,我們要努力構建以“地基”為依托、“天基”為支撐、信息支援和反衛星作戰為重點的“天地”一體的太空戰略布局,以及以技術為支撐、防控為基礎、爭控為重點的軍民一體的網絡空間布局。
第三,與國家利益拓展相適應的適度外向性戰略布局。也就是說,我們要堅持并加大軍事力量走出去的力度,前推戰略前沿,拓展活動領域和空間,構建有效維護國家戰略利益拓展的海外軍事力量布局。
(三)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
所謂軍事戰略,既要指明我們的戰略方向,還要回答打什么仗、怎么打仗的核心問題。現代戰爭已與過去的戰爭大不相同,特別是從海灣戰爭時期發展到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技術的問世,以及智能化機器人、智能化無人機群的作戰形式的出現。可以說,昨天的戰爭并不遙遠,今天的戰爭面貌已新,明天的戰爭雛形已現。我們現在要做好的,就是要打贏具有智能化特征的信息化局部戰爭的準備。
三、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貫徹新時代黨的強軍思想,貫徹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強軍、人才強軍、依法治軍。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強軍、人才強軍、依法治軍的“五軍思想”,也就是中國特色強軍之路。
第一,政治建軍。要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黨指揮槍,這是我們的軍魂。面對新時代黨對人民軍隊絕對領導的弱化問題,習近平主席指出,黨的十八大之前一個時期,人民軍隊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情況比較突出,如果不徹底解決,不僅影響戰斗力,而且事關黨指揮槍這一重大政治原則。習近平主席反復強調,要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把它看作永遠不變的軍魂、永遠不能丟的命根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軍堅定不移推進政治整訓,重振政治綱紀;制訂出臺一系列規定,嚴厲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推動軍隊政治生態實現根本好轉。
第二,改革強軍。進入新時代,黨中央把軍隊改革納入黨和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布局,打響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為廣泛、最為深刻的軍改“三大戰役”。一是深化軍隊領導指揮體制改革,建立軍委管總、軍種主建、戰區主戰的新格局。二是深化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裁減軍隊員額30萬,調整改善軍種比例,優化軍種力量結構,根據不同方向安全需要和作戰任務改革部隊編成,推動部隊編成向充實、合成、多能、靈活方向發展。三是深化軍事政策制度改革,健全我軍黨的建設制度、創新軍事力量運用政策制度、重塑軍事力量建設政策制度和改革軍事管理政策制度。總起來看,這“三大戰役”解決了國防和軍隊建設一些多年來想解決但一直沒有很好解決的問題,干成了一些過去想干但一直沒有干成的事情。特別是“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格局的建立,實現了人民軍隊組織形態的整體性重塑,人民軍隊體制一新、結構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在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征程上邁出了堅實步伐。
第三,科技強軍。習近平主席強調,“人與裝備已經高度一體化,重視裝備因素也就是重視人的因素”,并提出要“強化科技是核心戰斗力思想”。進入新時代,我軍實施科技強軍戰略,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比如,新一代隱身戰斗機殲-20、大型運輸機運-20、航空母艦、055型萬噸大型驅逐艦列編部隊,海軍三型主戰艦艇——長征18號艇、大連艦、海南艦在海南三亞某軍港集中交接入列等,彰顯了新時代科技強軍戰略取得的重大成就。
第四,人才強軍。搞現代化建設、抓軍事斗爭準備,最核心的問題是人才。我們要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按照能打仗、打勝仗的要求,大力實施人才戰略工程,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和參謀人才、新型作戰力量人才培養作為重中之重,努力推動人才隊伍建設整體水平有一個大的躍升。我們要以因公殉職的殲-15艦載機研制現場總指揮羅陽,駕駛國產殲-15戰機成功地面模擬航母起飛第一人、“航母戰斗機英雄試飛員”戴明盟,“中國電磁彈射之父”馬偉明為典型、榜樣,推動構建三位一體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堅持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
第五,依法治軍。我們要實現軍隊管理、治理的三個根本性轉變,即從單純依靠行政命令向依法行政轉變,從單純依靠經驗和習慣開展工作向依靠法規和制度開展工作轉變,從突擊式、運動式抓工作向按條令、條例辦事轉變。依法治軍,關鍵是依法治權,必須加強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切實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這是古今中外都證明了的一個道理。我們是人民軍隊,但部隊人員并沒有天然的防腐劑,所以我們也以對權力的監督、制約為中心進行了重大改革,如組建新的軍委紀委、新的軍委,調整組建軍委審計署等。
四、進一步提高新時代備戰打仗的能力
第一,要樹立敢打必勝的信心。能征善戰、有強大的戰斗精神,確實是我們人民軍隊的特色。過去,我們依靠“小米加”打敗了美式裝備的反動派,也在朝鮮戰場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世界頭號強敵。敢于斗爭、敢于勝利,始終是人民軍隊血性膽魄的生動寫照。但是,這一切都是歷史。在新時代,我們再次面對強敵時是否還有這樣一種戰斗精神?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將面臨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國家安全壓力呈上升趨勢,軍事斗爭任務會越來越重。對此,習近平主席強調:“要堅持以斗爭求安全,堅守底線,積極進取,善于周旋,在斗爭中實現我們的目標和利益。”
現在,我們必須要做好軍事斗爭準備,即不僅要有斗爭精神,還要善于斗爭、能打勝仗。這就對我們提出了一個要求,那就是要深刻理解現代戰爭的制勝機理。習近平主席指出:“現代戰爭確實發生了深刻變化。這些變化看上去眼花繚亂,但背后是有規律可循的,根本的是戰爭的制勝機理變了。”現代戰爭的基本特點是信息主導、體系支撐、精兵作戰、聯合制勝。對此,我們要加強高端戰爭研究,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深入研究強敵,拿出更多非對稱斗爭的策略和有效戰法,同時根據信息化戰爭平戰一體、前后方一體、軍民一體的顯著特點,創新人民戰爭新的戰法。
第二,要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部隊工作有很多門類,如軍事、政治、后勤、裝備等,最終都要有利于提高部隊打仗能力。如果不能落到這一點上,部隊工作就失去了根本意義和價值,做再多也是虛功。比如,要把政治工作融入軍事斗爭準備全過程,強化官兵當兵打仗、練兵打仗、帶兵打仗思想,加強戰斗精神培育;打現代戰爭,后勤必須先到位、后收場、全程用,必須快速響應、全維參戰、精確保障,要強化信息主導理念,建設現代化、信息化、可視化的后勤;既要敢于亮劍,也要重視鑄劍,要在武器裝備體系化、信息化、自主化、實戰化快速發展的基礎上,吸取現代戰爭經驗教訓,把戰略、高超聲速武器、空間突防武器、戰略轟炸機、中遠程戰略導彈等作為發展重器,真正具備威懾對手、制衡強敵的戰略能力。
第三,統籌軍事斗爭準備。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打勝仗,所以不能害怕危機,而是要主動變危為機。對此,我們要統籌好陸上、海上的軍事斗爭準備,突出海上軍事斗爭和軍事斗爭準備。當前,我國在海上方向將長期面對遏制和反遏制、分裂和、侵權和反侵權等多種矛盾和斗爭,海上安全環境更趨復雜。我們要把戰略目光投向海洋,突出海上軍事斗爭和軍事斗爭準備,在這方面的積累,將決定未來海上態勢,決定未來我國維護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主動。我們要統籌好重點方向與其他方向的軍事斗爭準備。把我軍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不僅僅是人民軍隊的事情,需要黨政軍民的一起努力,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的——“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根據宣講家網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許可,不得印刷、出版,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作者:張文杰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