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群眾的路線是什么—黨的群眾路線什么?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毛澤東思想三個活的靈魂之一,基本內容為“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群眾路線的時代內涵與實踐要求不斷豐富和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群眾路線和群眾工作,在全黨部署開展了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重申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充分調動最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強調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黨只有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才能做到堅如磐石。
群眾路線和群眾工作在不同歷史發展階段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當前,我國正處于信息革命時期,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日新月異,不僅拓寬了人們的生活空間,而且引領了社會生產變革。社會治理也從現實社會拓展至網絡空間,網上與網下交織發展,虛擬空間與現實社會深度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充分審視群眾路線的時代背景與實踐環境已經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創造性提出“領導干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等一系列重要論述,就新時代貫徹執行黨的群眾路線作出新的戰略部署,為利用互聯網做好群眾工作指明了方向,翻開了繼承和發揚群眾觀念、踐行群眾路線的歷史新篇章,對于凝聚網上網下群眾力量,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深遠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網信事業成為人民群眾展現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新舞臺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與電信服務的廣泛覆蓋,中國網民數量迅速增長,從2012年6月的5.38億到2020年3月的 9.04億,互聯網普及率提升至64.5%。
世界第一的網民規模和不斷增長的互聯網普及率意味著巨大的市場需求,為技術創新、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動力。
近年來,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和創新應用不斷涌現,“互聯網 +”行動計劃、大數據戰略、“雙創”活動等深入推進,帶動全社會興起創新創業熱潮。
互聯網行業發展迅速,互聯網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推動數字經濟在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中的占比不斷攀升,充分彰顯了巨大的生機活力,充分體現了網信事業成為人民群眾展現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新舞臺。
2019年11月20日,浙江長興和平鎮方家莊村便民服務中心黨員志愿者為村里的老年人辦理第三代社保卡換證業務。
互聯網的普及與發展開辟了政府服務人民的新渠道
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ヂ摼W的普及與發展開辟了政府服務人民的新渠道,迫切需要統一、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平臺。
近年來,全國各級政府積極推進“互聯網 + 政務”服務建設,“互聯網 + 公安”加速證件異地辦理進度,浙江“最多跑一次”、江蘇“不見面審批”、上?!耙痪W通辦”等舉措相繼推行,讓群眾需求與政府職能對接更直接、更快速、更便捷,極大地便利了百姓生活,有效提升了辦事效率,讓人民群眾在互聯網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電子政務、網絡辦公的作用更加凸顯,各地各級各部門充分運用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手機客戶端等網絡平臺,及時發布疫情數據、防疫知識、防疫政策等,一些地區還采用網絡視頻直播形式召開新聞發布會,及時回應群眾關切,解疑釋惑。國家衛健委和各地加強精準防控,開通新冠肺炎患者同乘接觸者查詢平臺,提供“健康碼”服務,方便市民出行,推進復工復產。
充分認識互聯網技術在社會監督中的作用和價值
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切權力都來自人民。行使權力就應該對人民負責,并自覺接受人民監督,確保為民用權、公正用權、依法用權、廉潔用權。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一個重要手段就是發揮輿論監督包括互聯網監督的作用。
隨著社會化媒體的繁榮發展,過去只有專業媒體和專業記者編輯才能發文發聲的情況有了很大改變,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微博、朋友圈、群組等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言論,人人都可對黨務政務或者官員言行提出意見甚至批評,民意從線下延伸到線上,輿論監督也由此進入互聯網時代。
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和鼓勵互聯網監督,指出對網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評,對互聯網監督,不論是對黨和政府工作提的還是對領導干部個人提的,不論是和風細雨的還是忠言逆耳的,我們不僅要歡迎,而且要認真研究和吸取。
近年來,全國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都充分認識到互聯網技術在社會監督中的作用和價值,紛紛建立網上舉報、網上評議、廉政留言板塊等渠道,鼓勵群眾對不正之風、腐敗現象、違法犯罪行為等進行曝光,從而形成立體式、全方位、多渠道的監督網絡。這些措施對于監督權力運行、規范官員行為確實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在一些反腐事件中發揮了有力推動作用。
充分發揮互聯網凝聚共識、建構網上網下“同心圓”的主渠道作用
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不斷實現民利,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得到貫徹執行的重要工作方法。
深入基層一線、工廠車間、田間地頭等實地考察調研是領導干部走群眾路線的重要工作方法。同時,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應將網絡作為走群眾路線的重要途徑,充分發揮互聯網凝聚共識、建構網上網下“同心圓”的主渠道作用。
所謂“同心圓”,要堅持維護黨的領導和國家利益,從實際出發,不閉目塞聽,不營造一種聲音的局面,而是形成有中心、有層次、有重點的輿論態勢。
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既要在全社會的價值觀與意識形態問題上達成共識,又要尊重人民群眾的言論表達和多樣性,在網絡空間樹立主流價值。
6月14日,在河北省邯鄲市一采血車上,一名獻血志愿者展示手機里的電子無償獻血證。當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布全國電子無償獻血證正式啟用,獻血證“安家”互聯網。圖/郝群英 攝
善于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了解民意、開展工作
黨的組織路線對群眾路線的貫徹主要體現在,只有人民群眾信得過、善于聯系群眾、關心群眾疾苦的干部,才能夠選拔提任到各級領導崗位;多數群眾不贊成的干部,是不能得到提拔重用的。
進入互聯網時代,這一標準有了新的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善于運用網絡了解民意、開展工作,是新形勢下領導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具體而言,利用互聯網開展工作、走好網絡群眾路線包含三個層次。
其一,要在思想上擁抱互聯網,將互聯網視為群眾智慧的寶庫,而不能因為網絡上的批評和潛在風險就投鼠忌器,患上“網絡恐懼癥”。
其二,要在行動上理解互聯網,掌握互聯網的傳播規律。網絡傳播呈現出參與式傳播、圈層化傳播、社會互動性傳播的新特征,“一點上網、全網共享”的傳播模式使得網絡民意變化迅速而頻繁,必須科學認識網民的思想水平、表達習慣、參與方式等,深刻理解網絡信息傳播規律,及時了解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其三,要善于利用互聯網,創新網絡群眾工作機制。不僅要經常上網看一看,與網民聊聊天、拉拉家常,還要主動發聲,做好宣傳,回應網民關切;不僅要通過網絡發現問題,更要將網上群眾路線與現實群眾路線有機結合,用“網下服務”回應網民訴求,做到“網上問題網下解決”,真正讓互聯網成為緊密聯系群眾的新平臺。
在這次戰疫過程中,一些網民反映強烈、不善于回應網絡輿論、不懂得利用信息化手段部署防疫工作和調配防疫物資的領導干部,被及時予以免職、調崗等組織處理,贏得了廣大網民的贊同與支持。
在當前數字技術創新發展、數字經濟方興未艾的時期,不具備互聯網思維,不善于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的干部,是得不到廣大網民和群眾認可的,也難以成為新時代的好干部。
黨的群眾路線與群眾觀點是與時俱進的。各級領導干部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應當讓互聯網成為與群眾交流溝通的新平臺,成為了解群眾、貼近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成為發揮民主、接受群眾監督的新渠道。
本文 來自《網絡傳播》雜志7月刊,作者系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原標題為《領導干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