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沒文化、有錢沒文化能上商學院嗎
現在有一個怪現象 ,有錢有才華的人不結婚生子,沒錢沒文化的人生起來沒完,這樣下去豈不是應了那句:黃鼠狼下耗子,一窩不如一窩?
我國建國初期,整個國家都是非常貧窮的,當時連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但是人口還在逐步增長 。為什么 ,不是窮和富的問題是責任和擔當的問題 。
現在有些高學歷的有智商的富裕家庭的孩子 ,只想坐享其成不想付出,自私自利,沒有擔當和責任。
如果先輩們不努力不犧牲,得不來所謂的今天的一切。
鯉魚躍龍門從來都不是一代人的努力。未來國家民族的未來,不管窮富,生育能力逐漸下降的當下,我們更應該盡自己的力量,為了我們自己也應該結婚生子。
如果沒那些窮人,北大高材生也得刷盤子,掃大街。當這個世界變成只有有錢人的時候,往往這種不是頂尖的就會淪落到普通打工人的職位上。
不結婚 ,不愿生,其實就是自私的表現,自己享受著來自父母和社會的關愛,卻不想去關愛他人。到時養老了,又想著別人來伺候,都不愿生,誰來伺候你?人類的傳承就要一代人接著一代人,歷史是人類奮斗來的。怕吃苦,又要享受,誰為你服務?
我說兩點意見 ,第一,動物都有繁殖的權利,窮人憑什么沒有?窮有窮養,富有富養,關鍵還是看家長!第二,有一些富豪家庭的年輕人 不結婚 不生子 ,在冠冕堂皇的說出了很多理由 明明是自己不想負責任,怕承擔壓力,卻說得冠冕堂皇 ,這書是白讀了。第三,有一個女孩兒說她不結婚不生子 ,不差她一個,確實,但每個人都這么想,那后果會怎么樣?這個女孩兒生了孩子 又不去承擔社會責任 。她現在說不要孩子,很好,如果她不小心她生了,才是真正害了她的孩子!
窮人生孩子,生是生了,可苦了孩子,就拿農村人給城里人比吧,生在城里五十歲就不用上班,有養老金領,可農村人要六十才能有一點點基本生活費領,還得交養老金的才能領,六十以都還要奮斗。社會不可能完全公平 。但生多少養多少是公平 的。
每個人的觀點不一樣。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就行了。明白后果,結受結果。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過自己想要的人生。
我們附近有一家生了12個,那叫一個窮,70-80年代,孩子不能同時出門,因為褲子不夠穿,被所有人瞧不起,后來有孩子考上大學進了政府,也有做了軍官的,還有做生意發了的,每逢過年過節,門前總有車停著,那時候還沒有私家車,還置了一個大院子,把人給羨慕的,老倆口那叫一個福氣。真事!
我曾經在上海高檔社區的一家藝術培訓機構采訪過 。記得有一位家長四十多了,孩子還在上幼兒園,我們閑聊時,她說這是她第一個孩子。她說她七十年代初讀小學時很眼熱其他同學的一只削鉛筆刀,就是一個紅色圓圓的一枚硬幣大小,后面一個小鏡子,但是她沒有,因為當時她媽媽沒有錢給她買!所以她說她發誓,長大以后,一定要感覺能給孩子無憂無慮的生活,才會結婚生子!
五十年前,我爸媽窮到每天兩頓糠菜粥,餓得眼發花,但生下我們六姐弟,其中一個妹妹未養活,但經過我們姐弟自身的努力,個個都過得得好,就拿我來說,現在有房有車有實業,供3個兒女完成了大學本科,為他們成家立室,最近又為他們每人給了一百多萬的購房首付。所以,我對“黃鼠狼下耗子,一窩不如一窩”這樣的言論表示不解!
那些不愿意生孩子的人說,現在有多自由、富有、瀟灑……等老了病了就會有多孤獨、多困難、多無奈?
我糸統內一個女同志是因高干子女,單位好,個人又畢業有才,年輕時對另一半企盼值畢業高比較挑剔,高不成低不就一直未嫁,今年60歲出頭,前幾年一場大病,老爹老娘在伺候,徹底把她整蒙了,很無助,但后悔也晚了。
我很贊同窮人不要生很多的孩子,生育的必要條件是物質基礎,與50一60年代不能比,就看當今社會,窮人生活很艱難,70一80歲的老農民還要在土地里創食,還被兒女嫌棄,象體制內的,兒女照顧得好好的,活一天就有3一5佰元!人不能比呀 。
所以我說,如果增加人口是政府的訴求,請政府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如果生不生孩子是個人的選擇,請尊重個人的意愿。
“不被任何觀念綁架,做自己生活的主人,才是真正的對得起自己!”
窮人不要生孩子是對的,但是條件富裕 又不結婚 不生孩子 那就大錯特錯了 !如果你不能給孩子幸福,是對生命地踐踏。人生的意義是享受生活,開心生活,并不是來受罪的……你說是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