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化相對論-文化相對論誰提出的
由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出品、陽光媒體集團精心打造的《文化相對論》已上線開播,首期主題為“十字路口的文明:這個世界會更好嗎?”
耶魯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保羅·肯尼迪、著名歷史學家漢學家杜贊奇、清華大學中文系與歷史系教授汪暉、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楊立華四位嘉賓從不同的文明角度、不同的歷史角度出發,為正面臨重重考驗的人類社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在不同時區跨時空連線、跨屏對話。
01
新冠疫情下的全球化挑戰
疫情加劇了全球的緊張態勢和嚴重分歧,人們渴望回歸正常狀態。對此汪暉教授表示,新冠疫情之前的狀態里其實已經潛藏著所有危機的要素,而疫情的發生,嚴重提醒了我們某一種狀態不可持續。
過去幾十年雖然有一些正面的發展,但總的來說促進了全球多極化的趨勢。疫情之下,當全球化體系缺少調節機制、缺少能夠適應這些發展的新的全球框架時,也提醒著我們,必須要探索新的狀況、尋找到新的出路。
視頻加載中...
02
世界多極化發展趨勢下的國家關系
當今世界已處在多極化發展趨勢當中,國際秩序必須探討一個新的可能性。楊立華著重強調“知止”一詞,他講到知止意味著我心中始終有他者,同時意味著我始終會給他者留余地,這是中華文明根性里特別重要和關鍵的東西。
楊立華從歷史視角出發,指出中國從來不外向擴張,歷史上沒有出現殖民主義、的傾向,這個歷史的證明非常清楚。
視頻加載中...
03
全球化面臨的和平問題
美國政治家塞繆爾·亨廷頓于20世紀90年代早期曾提出后來一直讓政界和學術界都爭論不休的“文明沖突”理論。關于如何看待新舊文明之間的關系、以及這兩者是否注定會發生沖突?
杜贊奇教授表示所有文明都會從其它文化和外來資源中汲取力量,但重要的是,民族主義作為一種全球力量,應適應某些精英文明傳統,并使其成為一種身份標志。
視頻加載中...
04
十字路口:文明對抗?還是對話?
全球化發展當中,不同文明之間沖突的性質到底是什么?汪暉表示,到底是意識形態沖突還是文明沖突,這可以認真地去思考。當討論民族國家、討論文明沖突難以解決的一些問題時,可以通過去尋找、發現不同國家不同人群共同面對的基本問題,從這一點出發去思考這個世界。
究竟該如何面對人類當前如此錯綜復雜的局面和多元挑戰,保羅·肯尼迪表示,中美洲的哥斯達黎加是個不錯的例子,該國放棄軍事力量擴展,鼓勵全社會使用資源促進發展的模式,如果能在其它大國復制將非常棒。
視頻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