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文化_拉丁美洲文化特點
(東西問)斯蒂文:拉美與中國,為何文化差異創造機遇?
中新社南京10月4日電 題:拉美與中國,為何文化差異創造機遇?
——專訪常州大學拉美研究中心研究員斯蒂文·索特雷
中新社記者 楊顏慈 唐娟
20多個小時的飛行時長,逾10個小時的時差,迥異的語言與歷史文化……拉丁美洲與中國曾是彼此眼中遙遠又神秘的地域。談及拉丁美洲,除了梅西,我們還可以說些什么,成為縈繞心頭的“東西之問”。
資料圖:梅西。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深入,作為全球中高收入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最為集中的地區,拉丁美洲吸收中國投資的規模越來越大,成為中國海外投資第二大目的地。
常州大學拉美研究中心研究員、阿根廷籍教師斯蒂文·索特雷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講述了中拉雙方在“文化協同”概念下,促進民心相通的“第三條路”。
資料圖: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街頭。
初識中國:最遙遠的神秘國度
地球儀上,中國與阿根廷恰好處于相反的位置,雙方對于彼此來說都是“最遙遠的國度”。5歲時,一個中國的雜技團到阿根廷表演,讓斯蒂文第一次知道了中國。待28歲的斯蒂文真正踏上中國土地時,日歷已翻至1999年。
第一次到中國,斯蒂文面臨著“交流鴻溝”?!拔也粫形模⑽囊膊缓?。那時候互聯網也沒有現在這么發達,我就帶著一本字典和一本旅游指南。”盡管語言不通,斯蒂文卻玩轉了半個中國。
回到阿根廷后,斯蒂文想找些書深入研究中國文化,但只在書店找到一本講述中國歷史的書籍,還是法文版的。
“想要深入研究中國,必須學習中文。”這一想法在斯蒂文心中油然而生,即迅速付諸實踐。幾經周折,斯蒂文找到了阿根廷當地唯一教授中文的學校?!爱敃r的阿根廷,大家認為中文是‘最難的語言’。當我們遇到棘手的難題時,就會說,‘這太難了,就像中文一樣難?!?/p>
每周3次去中國城學習中文、品嘗中國菜,經過幾年的“浸潤”,斯蒂文于2004年來到中國人民大學,正式踏上了當時拉美地區鮮有人涉足的中國研究之路。
斯蒂文的父親阿尼巴爾·索特雷聽完兒子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后也決定投身中國研究,著力研究中國發展道路以及阿(根廷)中(國)關系,并在2008年應墨西哥韋拉克魯斯大學邀請,領導新成立的中國研究中心。
時至今日,斯蒂文父子都已成為研究中國的專家:一位在墨西哥研究中國道路,一位在中國增進拉中文化交流。
資料圖:集裝箱碼頭。張茵 攝
從“中國船”到“一帶一路”倡議
說到中國與拉丁美洲的交流,要從一艘“中國船”說起。
1565年到1815年,“中國船”將絲綢、布料、織物等亞洲產品通過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港運入美洲。船只返程時,會載滿來自拉丁美洲的香料、飲料等特產。
斯蒂文介紹,這是拉中最早的雙邊貿易。
中國的經濟崛起影響了世界地緣政治格局的重建。從2001年起,中拉關系日益緊密。特別是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后,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要內容的中拉經貿交往如火箭般增長,人員、文化、旅游往來頻繁。
斯蒂文援引了中國海關一組數據:2018年中國與拉美及地區貿易總額達3074億美元,同比增長19.2%;2019年,中拉貿易總額再創新高,達3173.7億美元。隨著中拉經貿與投資合作迅速發展,目前中國已成為拉美第二大貿易伙伴國,拉美成為僅次于亞洲的中國海外投資第二大目的地。
如今,中國人對拉美的印象,不再僅僅是出產“金靴”的“足球之地”或《尋夢環游記》中的亡靈節。拉美人也通過基礎設施建設、互聯網發展,見到了一個“馬戲傳奇”外的中國。
斯蒂文多年致力于拉中貿易研究,在他看來,雙方貿易形勢持續向好,除了體量增大,其內涵和外延也更豐富。
“以前,拉美對中國的出口貿易集中在農業、礦業方面。如今,正在向更多領域、群體覆蓋?!彼沟傥牡淖钚卵芯匡@示,拉美地區經濟體中占據90%的中小企業,在拉中兩地的雙邊貿易中只占不到10%的份額。如何讓“一帶一路”倡議惠及更多中小企業,文化和語言的差異成為繞不過的一環。
資料圖:墨西哥慶?!巴鲮`節”,民眾舉行神秘骷髏大巡游。
文化交流的“第三條路”
在中國17年,斯蒂文成了拉中交流的使者,在拉中關系的多個領域中成為“顏值”擔當。
2017年,為推動阿根廷與中國的民間交流,斯蒂文在北京成立了在華阿根廷人協會,目前已有200多名會員。他還承擔起常州大學拉美研究中心的外聯工作,與多個拉美國家使領館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
在斯蒂文看來,拉美與中國在經濟上有許多互補性,而經濟互補需要文化協同。“我認為,跨文化交流并不是評論文化優劣,或是用一種文化去消弭另一種文化,而是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達到一種協同。”
斯蒂文進一步解釋說,拉美與中國,在歷史文化上存在巨大差異。不僅如此,拉美各國間的文化差異、中國內部的文化差異也很大。如今,不同的國家、公司、跨國組織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如何讓大家充分交流合作,互相了解彼此的文化且正視差異,是第一位的。
“文化差異是因歷史和地緣形成的,并沒有對錯之分。”斯蒂文提出,文化交流不是“是非題”,不是去定義文化的優劣。其目的不在于“辯對錯”“分高下”,而應是找到一條“文化協同”的路。
在斯蒂文看來,雙方的差異,反而有助于形成一個更優的方案——“第三條路”。觀點不同的文化,才有可能碰撞出更好的火花??梢哉f,文化差異不是問題,而是機會。
秉承這一理念,斯蒂文在中國不僅教授西班牙語,傳遞原汁原味的拉丁美洲文化,還不斷將拉丁美洲的法律、歷史、經濟專著譯成中文,供赴拉美投資興業的中國企業參考。他希望自己成為一艘文化上的“中國船”,這一次,將拉丁美洲的人民帶上船,讓他們親眼見到中國。
他說,“這些年,我最高興的事,就是有越來越多的拉美人來到中國,到處走走看看。中國的變化不需要我多說什么,相信大家乘過高鐵,體驗了便捷的互聯網生活,與熱情的中國人民交流后,會有自己的判斷。”(完)
受訪者簡介:
Esteban Zottele (斯蒂文),博士,阿根廷人,常州大學外國語學院西班牙語系教師、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成員,博士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企業管理專業。目前任中國-墨西哥商會榮譽顧問,在華阿根廷人協會會長 ,中國-墨西哥維拉克魯斯研究中心顧問和研究員,亞太經合組織墨西哥研究中心國際關系委員會成員,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社會學系中阿研究中心顧問,常州市“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顧問。榮獲江蘇省五一勞動榮譽獎章。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