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P2P平臺出事,多是由受害人報案引發;而此次融金所被調查卻和以前不一樣,是在沒有受害人報案的情況下提前調查,其實就是對P2P企業敲了警鐘,提醒這些企業去整改
法治周末見習記者 平影影
“這幾天平臺可以正常提現,但大家內心還是很擔憂,不少人都等著到期后全部提現,”9月7日,融金所高管被警方帶走后,投資者劉立(化名)就全天候守在投資者組建的QQ群里,即使投的10萬元已經提出了一大部分,他還是有些后怕和后悔,“等剩余的錢到期后,我再也不買了”。
9月7日晚間,深圳知名P2P平臺——融金所18名高管被警方集體調查,10日,融金所表示,18位工作人員已全部回崗工作。而其引發的余震卻并未停止,深圳多家P2P平臺,于9日晚間曾組織了一場通氣會,協商未來與監管的溝通對策。
法治周末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融金所高管被調查一事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目前多家P2P企業已經開始積極整改,努力合乎規范。不僅如此,在P2P監管細則出臺之后,P2P行業或面臨新一輪大洗牌。
融金所18名高管被調查
“真的沒想到融金所會出事。”廣州一家P2P企業的創始人告訴記者,“在P2P行業中,融金所算是發展好、名氣大的一家P2P企業了。”
融金所成立于2013年5月,目前全國共有31家分公司。融金所官網顯示,該公司目前平臺累計成交金額達47.17億元,待收金額12.71億元,總用戶數為9.5萬人。
次日,融金所發布公告稱,截至當日中午12時,7日協助調查的18名員工,已有10名陸續回到崗位,另外8名正在全力配合相關部門的調查工作。
據悉,這8名被刑拘的工作人員包括總裁張東波、副總裁劉豐磊、總經理孟楚三位高管、出納及兩名客服等。
9月10日,融金所又在官網發聲稱,9月9日所有相關同事均回崗工作。公告顯示,深圳刑偵大隊到融金所及其他同行企業展開走訪和常規檢查。在此期間公司部分同事被安排到相關單位進行了進一步溝通,9日所有相關同事均回崗工作。公司所有業務照常展開,投資人投標和提現未受影響。公告還表示,公司董事長孫明達近期正在進行治療休養,公司工作暫時由副董事長兼總裁張東波主持。
此后有消息稱,融金所被帶走高管目前處于取保候審階段,此前系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刑事拘留。
對此,法治周末記者聯系了融金所的相關負責人,對方僅表示,此事起因是一名前員工因報復而舉報,其他問題并未進行回應。
投資者信心受重創
融金所高管被警方帶走一事發生后,平臺投資者人心惶惶。法治周末調查采訪發現,即使目前平臺提現正常,相當一部分投資者信心還是受到了影響。
法治周末記者注意到,融金所高管被帶走調查后,投資者自發組建了多個QQ群,有“融金所投資真相直播群”“融金所投資人交流群”等,有不少群已經滿員,群管理員不得不在公告上寫明“1群已滿,請加2群:×××”等。
“看看情況怎么發展!上天保佑。”一個名為“融金所投資人交流群”的QQ群上如此寫道。
“因為平臺現在提現確實是正常的,但是很多人已經擔心的是之后的情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資者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很多出事的平臺被媒體曝光后幾天提現都是正常的,但之后誰又能保證呢?”
“有個投資者前幾天一次性提出了19萬元。”把購房首付拿來投資的劉立表示,“經過這件事,大家都人心惶惶,害怕以后無法提現,我也在等自己剩余的錢到期提現,不再考慮網貸產品。”
“出事的那兩天有十多個長標的轉讓。”劉立向法治周末記者透露,“因為投資不能提前退出,除非是超過23個月的標的,否則不能轉讓,只能到期回款提現,有很多投資者都在想辦法脫手。”
行業已在積極整改
除了投資者,整個P2P行業也處在震動中。
融金所高管被帶走后,有消息稱目前被經偵主動調查的平臺不止融金所一家,一共有6家平臺受到調查,是經偵主動發起的一次排查,調查P2P有沒有設立資金池、有沒有發假標、自融。
而在9月9日當晚,深圳多家P2P平臺就召開了通氣會,協商未來與監管的溝通對策。
“融金所高管被調查一事具體內情不得而知,但透露出的監管層的態度卻很明確,其實就是傳遞風向,希望P2P行業能自己整改,符合規范,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互聯網金融研究機構棕櫚樹創始人余非說。
對此說法,中國小額貸款聯盟秘書長白澄宇表示贊同。
“這次我們發現跟以前不一樣了,以前是出了事,有受害人,有經濟損失,受害人報案,警察會立案調查;但這一次卻是在沒有受害人報案的情況下提前調查,其實就是對P2P企業敲了警鐘,提醒這些企業去整改。”白澄宇表示,“一直在傳融金所是因為非法集資被調查,但警方并未給出回應,所以其實也是對那些涉及非法集資的P2P企業敲了警鐘,如果現在不整改,下一步可能會有更嚴厲的措施。”
不僅如此,余非還向法治周末記者透露,目前融金所被調查一事的效果已經開始顯現。
“據我所知,最近確實有很多P2P企業都在積極地商量如何去整改,如何使平臺各方面合乎規范。”余非說,“比如說《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要求P2P平臺設立銀行存管,我知道的是很多P2P企業都在積極和銀行洽談,希望符合規范;還有企業正在引入會計事務所的合作;也有企業正在著手評級的事項……對P2P企業進行調查所起的效果還會進一步顯現。”
P2P行業或迎新一輪洗牌
“其實融金所被查一事,與此前集中打擊非法集資的大環境有關。”白澄宇表示,非法集資是懸在P2P行業上方的一把利劍,目前P2P行業魚龍混雜,各種民間借貸打著P2P的旗號從事民間借貸業務,其中不乏有非法集資的行為,“再加上P2P行業細則還未出臺,監管層對P2P企業進行突擊檢查既是例行公事,又是為細則出臺做準備。”
據網貸之家統計,2015年8月,新增問題平臺81家。從問題平臺事件類型上看,8月份跑路類型平臺占本月問題平臺數量比例顯著上升,達到了79.01%。
而法治周末記者查閱梳理近日新聞,發現已有多家P2P企業被調查。
如9月8日,國湘資本官網披露,為配合近段時間全國范圍內的金融秩序整頓(P2P行業整頓),國湘資本網部分高管及員工正在協助有關部門調查中。9月10日,合利在線公告稱,為配合近期全國范圍內的金融秩序整頓,合利在線目前各項業務暫停一周,本網部分員工正在協助有關部門調查。
也有平臺還未被調查就主動投案自首。9月初,斗金貸的高層迫于壓力到深圳筍崗派出所投案自首。目前,斗金貸平臺停止發標,電話無人接聽,在線客服全部為離線狀態,客服電話已經處于轉接狀態。
“細則出臺前,監管層嚴查P2P企業,就是為了讓P2P企業自己整改;其實在這個過程中多家P2P企業就會被淘汰掉,因為它們在和銀行洽談、評級等方面可能無法順利進行,而留下來的則是那些發展規范、資金實力強的P2P企業;未來細則出臺后,整個行業勢必要迎來新一輪大洗牌,會有更多P2P企業死掉。”白澄宇表示,“除了等待細則出臺,P2P行業應在行業自律、信息披露方面作出進一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