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糧食價格低迷,農民收入不穩定,然而這消費支出卻是一直“與時俱進,逐年攀高”。最近有媒體報道,在河南省南陽市的淅川縣,現在,部分農村婚嫁成本費起步價平均就高達30萬元,蓋新房或買樓房,裝修、家電一應俱全基本成為婚禮的“標配”,這讓很多農村家庭“望婚興嘆”、“有心無力”。
彩禮不堪重負的現象不僅普遍存在,而且大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在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朱煦看來,雖然送彩禮是習俗,但數額多少全看個人經濟情況,要量力而行,沒有必要把這座大山壓在自己身上。
朱煦:客觀實在的說,在農村、在城市,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男方女方各自承擔新家庭的費用,這是一種習俗,這種習俗也是由來已久的,比如男方買房,女方備彩禮。我提倡結婚在置辦彩禮和新生活的基礎建設上,有一個適度性,不奢侈、更適用、更實用,舉個例子,做櫥柜,做一萬出頭的還是十萬的,櫥柜上放3、5百塊的微波爐還是幾千塊錢的電蒸箱,不同家庭有不同選擇的,對類似的問題不能一棒子打死,媒體、家庭、特別是孩子和大人要用一種更加務實的觀念去對待這個問題,和實際情況相結合。
這些年,農民越來越有錢了,這是好事,但天價彩禮這樣的“炫富”方式讓人著實有點難以接受。朱煦認為,結婚本是件浪漫的喜事兒,家人團聚,鄰里慶祝,把喜悅分享出去,才是兩個人結婚的真正意義,并不體現在彩禮的多少和婚禮的豪華程度上。
朱煦:還有一種辦法來解決類似問題,通過貸款,現在買手機都可以分期付款,結婚為什么不能分期付款,結婚有一個特別大的開支——婚禮,婚禮是不是要辦上幾十座上百桌?每桌要弄上5千塊,8千塊,還是家里人坐在一起吃頓飯三兩桌就解決問題了,吃飯就是平平常常的,大家圖個盡興,圖個熱鬧。我了解的農村,是用一些很具民俗的,很簡易的,甚至是相互幫忙式的桌餐或流水席,來把喜慶的氛圍推的更加的濃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