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種種跡象表明,在線音樂已經處于大洗牌的前夜,深層原因來源于音樂產業面對在線音樂長期亂象后,不得不進行變革的訴求。
2013年前新浪副總裁、新浪音樂負責人謝國民成立海洋音樂,成立之初便大舉購買版權。他的設想的盈利路徑為:在唱片公司授權費低下又缺錢的情況下,以低價簽下盡量多的長期獨家代理版權,從而擁有足夠大的音樂市場版權占有率,之后再通過轉授或者維權的方式獲得收益。在海洋音樂這種低買高賣的推動下,版權價格節節上漲。
目前只有海洋音樂、QQ音樂與阿里音樂是國內擁有音樂版權最多的三家平臺。而百度音樂的困境只是在線音樂處于洗牌前的一個縮影,因為它沒有版權,行業進入洗牌一個催化劑就是市場與監管正在發生的一個變化,對于盜版進行嚴厲的打擊。
為了提升競爭,往往音樂平臺在購買版權之后,還會主推一個叫獨家合作的模式。在盜版橫行的背景下,對于平臺而言,獨家合作的排他性就可以保證平臺曲庫的優勢,對版權方而言,平臺獲得了獨家授權之后,有更大的動力進行維權、打擊盜版,也可彌補自身維權的不足,推動市場走向規范。
同時唱片公司出于維護市場秩序的考慮,也會接受獨家合作的這種方式,于是在雙方的推動下,獨家合作逐漸成為了目前主流的一種合作方式。此外還有一些沒有版權儲備的平臺也并非是無路可走。一些平臺的監管層與平臺方都在推進版權轉授,以打破部分平臺無版權的一個窘境。
但是,這一解決辦法在實際推進中存在著很多困難。主要困難在于定價。QQ音樂版權采購負責人說,QQ音樂在獲得唱片公司的獨家版權后都會主動與其他平臺聯系,發出這種轉授的邀約,但是實際上達成轉授合作的數量是寥寥無幾。定價的基礎是建立完善的商業模式,但由于多數平臺此前并未推動正版化,也就是沒有建立一個計算系統,也不知道每首歌的流量有沒有超過保底需要分成。沒有形成正向的這種方式,不知道版權的價格到底定多少合適,也是導致目前版權市場遭遇定價非常難的一個原因。
在線音樂的行業正版化的走向可以說是不可逆轉,像百度這樣的長期沒有版權,而使用音樂的方式,一定是要遭到市場的淘汰的。而正版化與運營則更加考驗平臺的資源與資本實力,應該說這個行業的競爭,最終將會成為資本巨頭的一個競爭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