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并購鑄就持續成長股】前期的大幅回落以及近期的寬幅震蕩,更加凸顯了持續并購后擁有廣闊產業成長空間的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
近期A股市場出現了大起大落的態勢,一會兒千股跌停,一會兒千股漲停,使得短線走勢變得更為撲朔迷離起來。但是,前期的大幅回落以及近期的寬幅震蕩,更加凸顯了持續并購后擁有廣闊產業成長空間的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
并購升級彰顯A股參與者正在走向成熟回顧A股市場的發展路徑,不難看出,上市公司的資產重組經過多年的演繹,已有升級的態勢,即從前些年的借殼重組發展到近兩年來的風起云涌的并購浪潮。如果說借殼重組,只是產業資本借殼上市的話,那么,近兩年來盛起的并購浪潮則是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完美結合,意味著A股市場參與者已經擁有更為稔熟的產業資本、金融資本的運作經驗,也就意味著A股市場已經從初期發展期漸漸步入到高速成長期。
有意思的是,經過近兩年的實際操作,并購整合也有了新的動作、新的方向。一是以資本市場為依托,A股上市公司已開始了全球資本并購行為。比如說均勝電子日前完成境外并購,即不低于21.18元/股定增不超過5327.53萬股,合計募資不超過11.28億元。其中,6.89億元收購德國Quin GmbH 100%股權。Quin GmbH 是一家主要為德系高端汽車品牌提供內飾功能件和高端方向盤總成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類似上市公司尚有華東醫藥、南京新百、雙匯發展等。如此頻頻的動作背后就顯示出A股上市公司將擁有全球視野,從而獲得了更為廣闊的產業騰挪空間。
二是收購標的更注重協同、整合效應。在A股市場并購浪潮啟動之初,部分上市公司嘗試并購,主要是為上市公司尋找新的產業增長點,更多的是為了刺激二級市場的股價走勢。但是,在近一年多來,更多的上市公司開始將收購標的劃定為產業鏈的并購,或者是為了培育上市公司長期競爭力的發展方向。比如說漢威電子日前收購廣東龍泉51%股權,資料顯示,廣東龍泉在智慧市政市場方面擁有十多年的深厚經驗,在南方地下管網GIS市場具有領先地位。能夠與漢威電子旗下沈陽金建共同形成南北地域性優勢。其廣州市自來水公司、武漢水務集團等大型供水優質客戶,能夠為漢威電子打造智慧市政事業群及開展本地化服務作重要資源補充。如此的并購行為,無疑有利于夯實上市公司的成長基礎,打造上市公司的長期競爭力。
持續并購鑄就持續成長
持續的并購迅速釋放出業績成長的動能。在我國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持續并購的創業板上市公司在今年上半年仍然取得了不俗的業績增速。數據顯示,創業板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2015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長37%,大幅高于2015年第一季度僅8.38%的增速。創業板指數成分股同比增長52%,高于創業板整體。扣除東方財富后,創業板同比增10.26%,創業板指數成分股同比增長35%。對此,業內人士認為,除了結構轉型驅動新興產業出現內生性增長因素之外,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持續并購動作是功不可沒。
如果說這是整體印象的話,那么,單個因素也顯示出持續并購對業績有著強大的驅動力。比如說漢威電子、佳迅飛鴻、南方泵業、梅泰諾、拓爾思等等,均通過持續的并購資產,獲得了新的業績增長點,驅動著公司業績出現了持續的成長態勢。
進一步的持續并購,還會彰顯更為樂觀的未來成長前景。比如說環能科技,受宏觀經濟下滑影響,公司的冶金、煤炭水處理收入增速放緩。但定向增發并購江蘇華大,進入污泥處置市場,協同效應明顯,完善了公司在污水廢水市場中的布局,從而打開了公司未來的業務成長空間,進而有利于二級市場估值溢價的提升。
據此,在操作中,建議投資者積極跟蹤持續并購的上市公司。其中,有兩類個股尤其跟蹤,一是在并購過程中,有配套再融資,且是面向員工持股計劃的相關上市公司,主要是因為這樣就可以將員工利益與新并購資產的業績趨勢綁定在一起,有利于提振二級市場參與者的底氣。二是并購的效果必須是清晰、明朗的,主要是圍繞構建更為完整的產業鏈或者能夠產生強大協同效應的業務并購。如果是收購的資產與主營業務不搭界,那么,此類收購的成功概率并不大,宜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