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由人民日報社主辦的“2015‘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在北京舉行。
據人民日報微博消息,人民日報社社長楊振武在開幕式致辭中,對于“一帶一路”給出了四個鮮明的觀點。
觀點一:“一帶一路”建設步入務實合作階段
從成立絲路基金到籌建亞投行,從“一帶一路”共建愿景和行動文件發布,到一批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項目穩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步入務實合作階段。
觀點二:命運共同體就是彼此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
今天我們所處的環境和面臨的挑戰,要求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結成命運共同體。邁向命運共同體,就是將彼此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
在守望相助中尋求合作,
在互利共贏中實現繁榮,
在交流互鑒中延續文明,
在同舟共濟中開創明天。
觀點三:“一帶一路”沿線是最有發展潛力的區域
“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匯聚東西方文明,人口總量約為44億、占全球的63%,經濟總量約為22萬億美元、占全球的30%,人力自然資源豐富,產業結構互補性強,是最有發展潛力的區域。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建設“一帶一路”,有利于發揮各方比較優勢,有利于推動沿線各國發展戰略的對接和耦合,有利于促進沿線國家并肩邁向命運共同體。
觀點四:中國是倡議者,更是踐行者、推動者
中國既是“一帶一路”的倡議者,也是命運共同體的倡導者,更是堅定的踐行者、推動者。既有“歡迎搭乘中國發展列車”的胸懷,也牢記“更好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的承諾。從抗擊埃博拉的全球性戰役,到對外貿易投資的大手筆合作,中國正全力與各國打造共同發展、共謀繁榮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責任共同體。
為“一路一帶”注入正能量,媒體得干好三件事。
展望未來,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高度,如何加強合作、增信釋疑、匯聚認同,為“一帶一路”注入更多正能量,怎樣使這條綿延兩千年、跨越亞非歐的“一帶一路”重現昔日輝煌、增進人民福祉。楊振武社長提出,各國的媒體應該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凝心聚力,講好絲路故事。
“一帶一路”涉及國家和人口眾多,這里每天都會進行大量鮮活生動的創新實踐,“遍地是精彩,處處有故事”,是座“新聞富礦”。媒體應該恪守客觀理性,真實、及時、生動地報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主要地區的發展進步,促進沿線各國增進理解互信,建設性地推動這項振興區域、造福沿線、普惠世界的偉業。
第二件事:開放包容,傳揚絲路精神。
“一帶一路”是開放包容之路。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媒體要秉持開放的視野、包容的心態,促進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對話交流,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促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和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努力讓人們透過媒體這扇窗口,深切感知絲路精神的豐厚內涵和恒久魅力,消除認知誤差,排除疑慮干擾,從而加深彼此的價值認同和文化認同,為共建“一帶一路”打下堅實社會根基。
第三件事:深化交流,推進絲路合作。
國與國之間需要加強合作,各國媒體之間也需要加強合作,通過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對話和新聞產品互換、推動人員交流、分享技術創新、開展公共外交和民間交流等,打造更多對話交流平臺。
楊振武社長還專門介紹了一點:人民日報已經為“一路一帶”建設做了什么,還將做什么?
據統計,兩年來人民日報社已推出“一帶一路”報道4000多篇,“共享絲綢之路”大型跨國主題采訪效果良好。目前,人民日報社擁有報紙、雜志、網站、網絡電視、網絡廣播、電子屏、手機報、微博、微信、客戶端等10多種載體、數百個終端載體,人民日報日發行量達310萬多份,客戶端下載量超過7000萬,全媒體用戶總數累計超過3億。借助權威的報道團隊、龐大的用戶覆蓋面、立體化的全媒體形態,人民日報社將在推動共建“一帶一路”中展現更加強大的傳播力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