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12日電(記者 黃玥)繼上海專車有了合法運營牌照后,交通運輸部也出臺了《關于深化改革進一步推進出租車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和《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為專車“正名”。
新規將專車定義為互聯網預約出租車,在符合一定的條件下,允許其與傳統出租車一樣,在中國境內合法運營。
看似新規將專車納入“正規軍”行列,然而,“眼尖”的網友卻發現,專車正式入行的條件十分“苛刻”。
“要有出租車運營資質”“提供非巡游的預約出租車服務”“使用年限被限制在8年”“取得預約出租車汽車駕駛員類別的從業資格證”“禁止運營企業低于成本價”……
通俗的總結就是:私家車或不能開專車了,一輛專車只能跑一個平臺,專車不能線下招手攬活,定價必須比出租車價高,專車促銷活動須提前10天先公告等。
專車新規是規范還是“要命”,進步還是倒退,很難說清楚。不過,截至發稿前,一項百度的調查結果顯示,1972名網友認為新規或致出行行業倒退,583名網友認為新規是交通部門踐行“簡政放權”的進步舉措。
由此可見,給新規“差評”的網友占多數。網友給“差評”的理由大致是:新規提高門檻而不鼓勵創新,沒讓老百姓享受到實惠。而“好評”的觀點為:專車亂套需要監管,私家車運營對出租車行業不公平等。
網友留言是真實的。作為直接的消費者,他們體驗過傳統出租車正規、挑客、難打等情況,也享受過快捷、舒適的專車服務。對他們來說,價格和體驗是最實際的。
差別體驗的背后,有出租車行業機制僵化、司機素質不高等原因,也有移動互聯網時代,“網絡預約”專車更符合資源利用、減輕擁堵、提高效率、服務優質的需求,備受老百姓青睞。
不可否認,專車在發展過程中存在野蠻生長、雜亂無序之勢,出租車與專車司機之間也存在對立情緒。出租車司機不滿長期獨斷經營的業務,被新興業態瓜分利益蛋糕,專車司機則嘲諷出租車司機跟不上潮流。
其實,兩者均為老百姓出行提供服務的行業,對新舊共存的兩業態,既要肯定多樣性、差異性,又要避免對立和沖撞,保持彼此相互獨立又相互補充。
因此,專車新規要維護出租車司機的合法利益,也要用互聯網思維盤活資源,用發展的眼光創新管理新生事物,避免操之過急的“休克式”改革。
同樣,滿足老百姓多樣化、便利的出行需求,不僅是出租車和專車行業該做的,也是監管部門的職責。專車新規的監管思路切勿背離“服務”老百姓的宗旨。
俗話說,沒有競爭就沒有優質的服務。放開市場管制,把調節交給市場,引用競爭機制,把責任交給平臺和司機,讓他們將危機感轉化成責任感,將老百姓的訴求放在首位,讓老百姓從競爭中得益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