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若想借助TPP有所作為,唯一可能就是到越南和馬來西亞投資建廠,達到TPP的汽車原產地規則要求的當地含量之后,在東道國銷售并向除日本和北美之外的TPP成員國出口。但問題的復雜性在于,中國與TPP的很多規則是相互排斥的,但中國又與多個TPP成員國簽署了雙邊自貿協定,越南和馬來西亞又是中國-東盟自貿區成員國。在這種相互交叉、重疊的利益關系中,中國汽車怎么玩,目前還很難看到一個清晰的路線圖。
TPP,跨太平洋貿易伙伴關系協定,中國網民戲稱“踢屁屁”,夠生動也夠幽默。TPP緊貼中國布陣,由美國主導確信無疑。奧巴馬說的非常直白:“我們不能讓中國來主導全球貿易規則”。美國學界的評論則刻意回避了政治敏感:“美國需要通過TPP在亞太地區尋求全球貿易平衡。”
TPP的全球貿易占比為40%,其在美國的進出口占比也是40%——但在美國的這40%占比中,加拿大和墨西哥就占了30%。也就是說,北美自貿協定(NAFTA)依舊是美國亞太貿易的重心所在,如果再去除日本在美國進出口貿易中的較大比重,留給其他TPP成員的紅利就很有限了。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學界的說法是有道理的。再來看汽車。日本汽車界對TPP協議的達成歡呼雀躍,美國汽車界卻郁悶無比,不僅底特律罵娘,多位議員也表示了擔憂:日本匯率操縱未能納入TPP議題,這就意味著日本汽車將繼續在美國占據價格優勢;TPP的汽車原產地規則最終確定為當地含量為45%,而非加拿大和墨西哥一直堅守的60%,等于為日本從非TPP國家(主要是中國和泰國)進口低價零部件、在日本及TPP成員國組裝汽車開了綠燈。加拿大和墨西哥對此非常惱火,但最終還是服從了“大局”。至于美國是怎么想的,未見協議文本不敢妄猜。有關TPP框架下的汽車產業全景圖,需要厘清以下幾個層面的利益關系:其一,美國、日本勢均力敵,但是無論有無TPP,只有日本汽車蠶食美國市場的份兒,美國汽車想進日本市場恐怕是白日夢。如附表所示,估計能把美國“三大”氣暈——不是日本市場不開放(日本的汽車關稅為零),而是日本消費者壓根兒就不買美國車;可美國消費者卻是那么癡迷日本車。在日本轎車銷量前十排名中,有7款是小型車和微型車,可見日本人的汽車文化和消費偏好與美國和中國的反差是多么大。其二,在TPP框架下,日本與加拿大、墨西哥對美國市場的爭奪將會加劇。2014年,日本在美國生產汽車381萬輛,在日本本土生產并向美國出口的汽車150多萬輛。而加拿大和墨西哥對美國的出口量在過去10年一直略高于日本,2015年預計達到187萬輛和190萬輛。在TPP談判中,墨、加兩國對日本汽車非常防范,甚至一度反對日本加入。其三,在TPP成員國中,除了美、日、墨、加,澳大利亞和馬來西亞的汽車產業也比較成熟,之后就是仍在起步階段的越南。按照已經達成的TPP協議,美國將在25年和15年之內,將整車和零部件的關稅由目前的2.5%和10%降至零;其他國家承諾的汽車和零部件的零關稅時間表不盡相同,但充分保證了馬來西亞和越南短期內不受沖擊。在TPP成員國內,日本的整車和零部件出口占比分別為48%和40%,現在又從TPP協議中占了大便宜,估計日本在其他領域被迫對美、加、墨做了讓步。TPP將對中國汽車的國際化之路產生什么影響?目前看,由于中國汽車的海外市場主要集中在俄羅斯、中東和非洲地區,因此所受影響不大。或可認為,中國汽車若想借助TPP有所作為,唯一可能就是到越南和馬來西亞投資建廠,達到TPP的汽車原產地規則要求的當地含量之后,在東道國銷售并向除日本和北美之外的TPP成員國出口。但問題的復雜性在于,中國與TPP的很多規則是相互排斥的,但中國又與多個TPP成員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智利、秘魯、新加坡)簽署了雙邊自貿協定,越南和馬來西亞又是中國-東盟自貿區成員國。在這種相互交叉、重疊的利益關系中,中國汽車怎么玩,目前還很難看到一個清晰的路線圖。馬來西亞是東盟最大的汽車市場,千人汽車擁有量300輛,已經是中等發達國家水平。2014年,馬來西亞乘用車銷量58萬輛,日系三大品牌、奔馳、沃爾沃都在該國建有組裝廠,但銷量第一的一直是馬來西亞自主品牌Proton。馬來西亞的汽車零部件產業也很強,全球汽車供應商百強在該國多有投資。截止目前,中國只有長城M4和哈弗H6在馬來西亞GoAutomotive公司生產(長城汽車尚未入股),預計到2018年產能達到10萬輛。越南的汽車市場每年僅有10多萬輛的規模,其目標是到2020年達到22萬輛。雖然豐田、大宇、福特、奔馳、鈴木早在2001~2006年就在越南組裝汽車,但產能均為一到兩萬輛,國產化率僅為5%~10%。越南本土的汽車零部件只有輪胎、蓄電池、電線等低端產品。目前中國只有北汽對越南出口并建有4S店,未來將在當地建組裝廠。有關中國加入TPP的前景,就目前公開信息來看基本不存在這種可能,因為在TPP成員國之間,第一,金融開放實行無差別國民待遇,對外資不得有任何股比限制;第二,外資IT公司的服務器可以設置在境外。第三,整車和零部件的開放目標是零關稅。就中國在這三個領域的現狀而言,TPP等于設置了不可逾越的鴻溝。最后一個懸念就是中美已經談了7年的雙邊投資協定(BIT)。據今年9月最新消息,雙方在各自拒絕開放領域的“負面清單”上沒有取得任何進展。美方的負面清單界定了三個領域:關鍵基礎設施、重要技術、國防安全。對于中國國企的在美投資,美國行政當局可隨時終止其經營,且損失自負。中方的負面清單包括汽車、農業、金融、醫療服務等領域。由此可見談判的艱難和無望。在中方,汽車領域的開放關系到外資在整車合資企業中不得超過50%的股比限制,在目前的外部大環境下,甚至前兩年有關部門曾經提出可以探討的氛圍都不復存在了。展望未來,中國汽車的國際化之路也只能一步步走,先把傳統市場做好,再伺機借道TPP徐圖更大目標。從長遠看,關鍵還是要把產品和品牌做好。(文/武躍)2014年日本與美國市場轎車銷量前十排名
|
日本市場 |
美國市場 |
||
排名 |
品牌/車型 |
銷量 |
品牌/車型 |
銷量 |
1 |
大發Tanto |
23.44萬輛 |
豐田佳美 |
42.86萬輛 |
2 |
豐田Aqua |
23.32萬輛 |
本田雅閣 |
38.83萬輛 |
3 |
本田飛度 |
20.28萬輛 |
豐田卡羅拉 |
33.94萬輛 |
4 |
豐田普銳斯 |
18.36萬輛 |
日產Altima |
33.56萬輛 |
5 |
本田N-Box |
17.99萬輛 |
本田思域 |
32.59萬輛 |
6 |
鈴木 |
17.53萬輛 |
福特Fusion |
30.68萬輛 |
7 |
日產Dayz |
16.92萬輛 |
雪佛蘭科魯茲 |
27.30萬輛 |
8 |
本田N-Wgn |
14.67萬輛 |
現代伊蘭特 |
22.20萬輛 |
9 |
大發Mira |
14.25萬輛 |
福特福克斯 |
21.96萬輛 |
10 |
大發Move |
13.80萬輛 |
現代索納塔 |
21.67萬輛 |
數據來源:日本全國輕型自動車協會,美國www.autonew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