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房地產市場整體呈現出怎樣的走勢,不妨從供給和去化兩方面的數據來考量。透過國家統計局昨天發布的數據可以發現,前三季度,房地產市場投資端持續萎縮,銷售端持續小幅增長,樓市在各項政策推動下復蘇明顯。不過,有業內分析認為,目前樓市“去庫存”的基本現實依然難以改變。
昨天,來自國家統計局的多組數據,揭示了1-9月份國內經濟的整體表現。數據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為487774億元,同比增長6.9%,跌破7%。單從第三季度來看,三季度增長6.9%,而一季度和二季度都是7%。
前三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持續下滑
在整體經濟環境不景氣的背景下,房地產市場表現如何?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1-9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70535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6%,增速比1-8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同時,住宅新開工面積下降13.5%,住宅竣工面積下降12.7%,土地購置面積下降33.8%,土地成交價款下降27.5%。
無論是開發投資,還是開竣工情況,房地產市場供應端表現為持續萎縮,而同時伴隨出現的是去化端的小幅增長。數據顯示,1-9月份,全國住宅銷售面積增長8.2%,住宅銷售額增長18.2%。銷售端的持續增長,使得住宅庫存壓力有所減少,具體表現為1-9月份全國住宅待售面積減少387萬平方米。
銷售面積和銷售額的同步增加,與樓市多輪利好政策的出臺有關。為此,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分析認為,從“330”新政開始,全國各地出臺的一系列樓市刺激政策取得了明顯效果,購房人熱情有所恢復,住宅銷售面積和銷售額持續增長。同時,銷售額增幅大于銷售面積的增幅,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改善型需求比重上升和中高檔住宅的集中入市。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1-9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的持續走低,以及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的下降,也表明了目前開發企業對未來樓市并不樂觀。“330新政以來的樓市刺激政策的效應在逐步減弱,不少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在八、九月份已經顯現出降溫態勢,成交量在持續萎縮。”胡景暉分析稱。
觀點:去庫存仍是各地樓市主基調
中新網房產頻道梳理發現,基于數月來樓市政策的顯效,市場成交量出現明顯回升,尤其在七、八月份達到高點,“金九銀十”各地亦有不俗表現。尤其在近一段時間,開發商推盤動作頻頻,就在上周末,北京有樓盤開盤當日實現銷售額達10億元。
結合機構數據和市場表現,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商品房銷售總體上延續了此前的市場預判,增幅繼續擴大,這和房企積極去庫存、各類政策寬松效應積極釋放有關。“預計第四季度,銷售業績繼續擴大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尤其是二線城市的交易可能帶動全國市場的繼續復蘇。”
不過,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對市場表現并不那么樂觀。“中國房地產市場環境今非昔比,如今,樓市供求基本面已經基本平衡,短期來看,樓市仍然面臨去庫存的問題,即使有限購取消、降準降息等‘救市’政策,也改變不了中國樓市‘去庫存’的基本現實。”
張宏偉認為,雖然有貨幣政策寬松與樓市政策層面的利好,但這些政策的效果都是短期的,并不代表未來樓市基本面會持續回升。“樓市‘救市’政策越頻發,反而說明當前經濟形勢依賴樓市越嚴重,中國未來的樓市形勢越嚴峻,未來樓市面臨的問題越多。”
同時,在房地產市場的“白銀時代”,一些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此前曾有報道稱,包括浙江廣廈等在內的房企已經選擇退出房地產市場,還有萊茵置業更名為萊茵達體育剝離房地產業務的實例。為此,以上分析人士提示,房地產開發企業應該“未雨綢繆”,避免陷入被動推盤的局面。(中新網房產頻道)中新網10月20日電(房產頻道 孫建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