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經濟結構正在持續優化。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1.4%,高于第二產業10.8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經濟結構正在持續優化。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1.4%,高于第二產業10.8個百分點。
三季度中國經濟成績單公布,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48777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6.9%。這一成績雖低于7%卻好于各機構和分析人士的普遍預期。7%左右是年初制定的全年經濟增速目標。
國家統計局10月19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9195億元,同比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197799億元,增長6.0%;第三產業增加值250779億元,增長8.4%。從環比看,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8%。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經濟結構正在持續優化。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1.4%,高于第二產業10.8個百分點。
居民收入也保持著較快增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贏了GDP增速。根據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7元,同比名義增長9.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7%,比上半年提高0.1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稱,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至于中國經濟的后期走勢,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分析,經濟下行壓力在短期之內,尤其是中國結構調整沒有完成之前會一直存在,只不過是力度強弱的問題。但他表示,由于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和影響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在現階段已達到了新的均衡,無論是四季度或者明年,中國經濟都會繼續保持總體穩定運行的態勢。
汽車和手機業進入調整期
這是GDP增速自2009年以來首次低于7%。據前三季度統計數據,“三駕馬車”中僅消費一項表現尚可。
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6080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5%),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個百分點。
“三駕馬車”中的投資與出口數據均有所下滑:
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9453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0%),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1個百分點。其中,前三季度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70535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2%),增速比上半年回落2.0個百分點。
前三季度,進出口總額17869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7.9%。其中,出口102365億元人民幣,下降1.8%;進口76334億元人民幣,下降15.1%。
此外,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2%,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1個百分點。
GDP增速放緩的原因何在?
盛來運分析,GDP增速放緩從國內的情況來看,主要是我國仍處在結構調整的關鍵階段,傳統產能過剩行業的增速都出現了下滑,同時,從國際層面來看,世界經濟復蘇也不及預期。
“傳統產業不僅在去庫存,而且在實實在在地去產能,鋼鐵、水泥、建材這些傳統產能過剩行業的增速都出現了下滑。”盛來運舉例,前三季度,粗鋼產量下降了2.1%,水泥產量下降了4.7%。短期而言,這些行業的去產能對工業下行產生了壓力。“另外還有一個因素,前期增長比較快的,像汽車、手機這些行業,受市場容量限制進入了調整期。”
最新的統計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1.4%,比上年同期提高2.3個百分點,高于第二產業10.8個百分點;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8.4%,比上年同期提高9.3個百分點;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5.7%。
“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沒變
盛來運稱,雖然經濟增速略有回落,但是總體平穩的基本面沒有變,穩中有進和穩中向好的態勢沒有變。他透露,就業指標總體表現不錯:前三季度新增就業超額完成全年的計劃目標;9月的最新調查失業率數據為5.2%左右。
由于8月的調查失業率為5.1%,9月的失業數據有了微弱上升。對此,盛來運稱,主要原因是8、9月份正是中國大學畢業生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旺季,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勞動力市場的壓力,“但是主要的25-60歲的就業人員調查失業率是穩定的。”
此外,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9月同比漲幅為1.4%,且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增速高于GDP。“這些指標充分說明當前中國經濟總體運行還是比較平穩的,仍在合理區間。”盛來運說。
與此同時,統計數據也顯示出轉型升級勢頭良好。在中央一系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的推動下,中國的新產業、新業態、新產品、新經濟、新動力加快孕育:
1-9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25914億元,同比增長36.2%。
在工業結構中,1-9月份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速度達到10.4%,比規模以上工業增長速度高出4.2個百分點。
“這都說明,中國的產業結構升級在加快。”盛來運說。
“四季度促投資穩增長放在各項工作首位”
從歷史經驗看,四季度“收官季”的表現,對全年經濟工作意義重大。
業內專家認為,部分指標波動沒有改變中國經濟向好的基本面,但穩增長增效益仍需付出很大努力。
據新華社報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注意到,9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停止了此前連續3個月的下降趨勢,月度出口降幅收窄,房地產銷售回暖,基礎設施投資走穩。此外,金融數據反映的居民和企業需求也在增加。
張立群判斷說,“這些都表明前期穩增長政策效果仍在不斷顯現,經濟在企穩向好的變化中。未來幾月情況預計會比三季度好,在此基礎上完成全年目標問題不大。”
有專家認為,出口承壓態勢難以逆轉,消費短期內“獨木難撐”,第四季度需要更加重視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
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司長許昆林對新華社記者說,國家發改委日前召開會議,對近期促投資穩增長進行再部署,明確提出第四季度要把促投資穩增長放在各項工作的首要位置,切實打好投資政策“組合拳”,擴大合理有效投資。
這些措施包括加快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執行進度,切實加強督促督導,加快開工建設進度,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加大清理中央預算內投資沉淀資金力度,及時調整用于經濟社會發展急需、有資金缺口的重大項目建設等。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陳東琪說,面對經濟發展的新情況新進展,除了著力創新調控方式外,還要注意宏觀調控和體制改革措施相結合,依靠深化改革開放來破解發展中的難題。
“經濟會保持中高速增長”
四季度的經濟政策除了會考慮到2015全年的經濟增速,還將為“十三五”開局之年打好基礎。
在被問及中國經濟后續走勢時,盛來運稱,經濟波動是很正常的,但是中國經濟穩定運行的大勢是不會改變的。
“假以時日,隨著新動力的成長,潛力的繼續發揮,中國改革的繼續推進,創新的步伐加快,支撐力和新動力交織在一起,會對沖經濟下行的壓力。”盛來運認為,中國經濟會持續保持平穩較快的增長,保持中高速的增長,“這是四季度包括今后一個時期最可能的運行態勢。”
至于“十三五”期間的年均經濟增速目標,目前,各分析機構普遍認為目標設定在6.5%~7%的概率較大。不過,也有經濟學家認為“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增速還有7%以上的潛力,甚至達到8%。因而,目標的設定仍存在不同意見。
不過,大部分專家和分析人士都認為“十三五”期間的年均增速目標并不會設得太低。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表示,6.5%應當是下限。
大和證券賴志文等分析師在研究報告中指出,預計“十三五”規劃將把GDP增長目標維持在7%左右。
不少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政府可能將繼續采取溫和的擴張性財政政策,而非激進的貨幣刺激措施,并在“十三五”期間繼續重申改革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