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在全球經濟形勢不明朗、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背景下,GDP“破7”并不意味著經濟運行出現了問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大勢沒有改變。
盡管三季度經濟增速放緩至6.9%,但經濟結構繼續優化,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不改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解讀GDP“破7”
現階段我們正處于結構調整的關鍵期,隨著新動力的成長,中國改革的繼續推進,創新的步伐加快,支撐力和新動力交織在一起,會對沖下行的壓力,中國經濟會持續保持平穩較快的增長,保持中高速的增長,這是四季度包括今后一個時期最可能的運行態勢。六年來,GDP增速首次回落到7%以下。10月1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三季度經濟數據。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487774億元,同比增長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7.0%,二季度增長7.0%,三季度增長6.9%。從環比看,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8%。這也是中國GDP實行分季核算的新標準后,國家統計局首次公布GDP。盡管GDP增速“破7”,但仍好于市場預期。專家認為,在全球經濟形勢不明朗、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背景下,GDP“破7”并不意味著經濟運行出現了問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大勢沒有改變。
傳統產業去產能
拖累GDP增速
在“三駕馬車”中,投資增速的下降是導致三季度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主要原因。此外,世界經濟復蘇不及預期,也導致三季度出口下行壓力加大。前三季度工業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1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0.3%,比上半年回落1.1個百分點,出口總額102365億元,下降1.8%。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我國仍處在結構調整的關鍵階段,傳統產業不僅在去庫存,而且在去產能,鋼鐵、水泥、建材這些傳統產能過剩行業的增速都出現下滑,對工業運行產生壓力。
GDP仍在7%左右
結構繼續優化
“三季度GDP回落到7%以下,但只下降了0.1個百分點,應該說還是在7%左右。”盛來運認為,中國經濟平穩的基本面沒有變。產業結構繼續優化,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達到51.4%,比去年同期高出2.3個百分點,高于第二產業10.8個百分點。此外,內需結構進一步改善,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比去年同期提高9.3個百分點。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表示,GDP跌破7%是中國經濟以速度換質量的表現,目前應更關注結構改善。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則認為,基建投資會保持持續向上的態勢,四季度經濟增速有望回升至7.1%左右。
政策展望/
年內再降息空間不大
中金公司研究員梁紅認為,鑒于三季度貿易順差擴大,國內投資增速下滑是導致GDP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貨幣寬松空間打開,預計今年央行還將降息25個基點、降準100個基點。不過,今年央行已多次降息降準,目前市場流動性較為充足。連平認為,如果外匯占款持續減少,年內存款準備金率仍有下調1次、0.5個百分點的可能性。但目前工業領域的通縮壓力主要是結構性的,利率水平已達十幾年來最低,“如果沒有經濟硬著陸風險或重大市場風險,年內降息的空間可能不大。”首創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王劍輝也認為,“目前不是資金利率問題,而是傳導機制不暢通。”
焦點1
收入增速跑贏GDP
雖然經濟增速放緩,但居民收入仍保持較快增長。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7元,同比名義增長9.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7%,比上半年提高0.1個百分點。盛來運表示,隨著產業結構、人口結構調整,勞動力供求關系出現變化,城鄉居民勞動報酬收入一直比較堅挺。此外,財產性收入也有所增長: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出租房屋凈收入增長了12.6%;隨著土地流轉的加快,出租土地的收入增加,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轉讓承包土地經營權租金凈收入增長了17.1%。
焦點2
TPP短期影響不大
由于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沒有中國加入,有經濟學家預計,受此影響中國每年的經濟增速可能降低0.5個百分點。但盛來運認為,短期影響不會太大。首先,距離TPP最終通過和實施尚需時日;其次,中國將采取應對措施,加快推進雙邊自由貿易的談判,“一帶一路”建設,以及自貿區的建設,一定程度上能對沖影響;此外,中國本身就是空間巨大的市場。盛來運同時表示,TPP涉及12個國家,實施后將有近兩萬宗產品能實行零關稅,對中國外貿有一些壓力,但也是加大國內調整產業升級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