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經濟增速換擋的“新常態”下,被視為觀測經濟重要指標的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速也陷入了負增長。
在中國經濟增速換擋的“新常態”下,被視為觀測經濟重要指標的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速也陷入了負增長。
在經歷8月份用電量同比增速由負轉正后,9月份的全社會用電量再次出現了同比負增長,其中第二產業的用電量同比大幅降低。
根據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9月份,全社會用電量4563億千瓦時,同比下降0.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用電量10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1%;第二產業用電量3128億千瓦時,同比下降2.9%;第三產業用電量650億千瓦時,增長6.2%;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684億千瓦時,增長6.9%。1-9月,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為2972小時,同比減少232小時。
全社會用電量月度出現同比負增長的現象并不是首次出現,但在今年出現得比較頻繁:2月份,同比下降6.3%;3月份,同比下降2.2%;今年7月份,同比下降1.3%。
隨著產業結構、經濟布局、能源結構和運行質量出現的變化,曾被稱為經濟增速“風向標”的全社會用電量和經濟增長的關系也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第一、三季度GDP增速為6.9%,跌破了7%,這個增速也是2009年第二季度以來GDP首次破7%。
針對中國今年前三季度用電量和GDP的增幅不相一致的問題,國務院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在此前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第三產業繼續保持了較快增長,其中附加值較高的行業又相對更好。在這種情況下,較低的用電增長支撐了相對較高的經濟增長。
李樸民稱,從以往用電增速和GDP增速情況來看,二者的變化基本同步,相關系數是在0.74左右。在經濟上升期,用電增速明顯快于GDP的增速;經濟下行期,用電增速明顯低于GDP增速。這是以往的一些情況。這些情況主要是用電結構與經濟結構之間的差異導致的。比如近十年來,中國第一產、二產、三產和居民生活用電的比重平均為2:74:12:12,這些數字可能比較抽象,但是第一產、二產、三產和居民生活占GDP的比重平均為10:46: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