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巨頭嘉能可(Glencore)首席執行官格拉森伯格在9月初曾將嘉能可要面臨的狀況稱為“末日來臨”。如今,他的預期正在應驗。
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巨頭嘉能可(Glencore)首席執行官格拉森伯格在9月初曾將嘉能可要面臨的狀況稱為“末日來臨”。如今,他的預期正在應驗。
嘉能可是國際銅界最大的生產商,而國際銅價的下滑,正讓這位昔日輝煌的金屬巨頭陷入末日之困:股價狂瀉、債臺高筑,為求自保,10月17日,嘉能可已公開宣布出售旗下兩處全資擁有的澳洲Cobar銅礦和智利LomasBayas銅礦。
然而,減產縮減規模能否令嘉能可實現“自我救贖”?大宗商品市場又會否就此平靜回歸呢?尤其是嘉能可的境遇不禁令人想到雷曼兄弟公司,這家財力雄厚的投資銀行為全球公司、機構、政府和投資者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投資服務。誰料在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加劇的形勢下,這家曾縱橫金融界150多年的美國第四大投行最終丟盔棄甲,并觸發2008年金融危機開關,而危機給全球經濟帶來的沖擊至今也未能完全消退。
嘉能可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雷曼?
破產危險仍存
市場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嘉能可最糟糕的日子還沒有到來。
9月,國際銅價下滑至6年低位。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價收跌0.5%,報5057美元/噸,今年以來銅價已經下跌了15%。如果與2011年10160/噸的最高點相比,銅價下跌已接近一半。
盡管多家銅礦已經停產,嘉能可也大幅削減其銅產量,但國際銅產量仍舊嚴重過剩。高盛預測,2015年銅的供應過剩量將達50.6萬噸,并逐年擴大,供應過剩局面將維持到2019年。但是銅的需求卻在下降。2015年,多家機構預測中國對銅的需求增長僅在3%左右,大幅低于過去10年以來的雙位數。中國的銅消費量占到全球的40%。
雖然為擺脫負債,10月17日,嘉能可宣布啟動旗下兩處全資擁有的澳大利亞Cobar銅礦和智利LomasBayas銅礦的出售程序同時還宣布了鋅、銅和煤礦的減產措施,可以看出其此次債務削減的決心。想要徹底從半年報公布的505億美元負債大山中解脫出來,嘉能可還要付出更多。
中投顧問冶金行業研究員苑志斌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在大宗商品價格高漲時期,嘉能可大規模擴張、并購;隨著中國經濟增建放緩、美元逐步走強,大宗商品價格持續暴跌,銅價已經跌至6年來的最低點,嘉能可的資產開始不斷貶值,債務問題也愈來愈凸顯。嘉能可已經宣布暫時分紅,并且通過出售資產和增發新股來削減高額債務,但是如果大宗商品價格依舊下跌,那么嘉能可未來走勢將不明朗。高盛提出要將嘉能可信用評級再降一級,這將給嘉能可的融資造成極大影響,或將導致破產。
重創大宗商品市場
更值得關注的是,嘉能可破產所帶來的連鎖反應。
苑志斌表示,若嘉能可破產,那么嘉能可的所有礦產都將被封存,這會導致大量的抵押品不足以抵擋利潤的暴跌。當所有抵押以及再抵押品存在變現困難時,那么全球大宗商品市場都將受到極大創傷,或將導致其他礦產企業的破產。
苑志斌進一步指出,大宗商品走勢將對全球經濟產生影響。一方面,大宗商品價格暴跌使大宗商品生產國的收入轉移至進口國,生產國之間也有財富的轉移,這將減少出口國的收入,抑制其國家經濟增長;另一方面,利好大宗商品進口國,將降低進口成本,從而削減其財政赤字,增加產品收益,促進其經濟增長。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白明告訴國際商報記者:“嘉能可在大宗商品市場過旺時將攤子鋪得很大,遇事后抗沖擊能力較弱。嘉能可危機發酵不利于大宗商品市場,頁巖氣革命和石油價格將繼續遭到打壓?!?/p>
危機恐怕還將波及金融市場。
美國銀行(BOA)最新報告指出,全球銀行業對嘉能可的曝險總額預估超過1000億美元,其中絕大部分沒有擔保。該銀行警告,若嘉能可債務危機不見減緩,恐重創全球金融市場。